投放适宜性材料,创设游戏化课程
——幼儿园微课程材料投放的策略
2021-06-15褚临风
文 褚临风
微课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课程模式,是生成式的课程,可体现幼儿整合式的学习。同时,微课程小而灵活,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不同,幼儿在微课程活动中是自由的,他们可以与材料产生互动,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课程微故事,从而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根据幼儿的需求,结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可行性的材料。本文将从微课程的产生、实践以及后续发展这三个时间维度出发,为幼儿园微课程活动的发展提供实践性策略。
一、选取适宜的材料,促进微课程的生成
微课程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而材料是课程产生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幼儿会巧妙地运用材料来完成自己的活动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因为体验到成就感,而对材料产生探究兴趣,从而对材料进行更有深度的探究。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可行性材料
幼儿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材料的投放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要顾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艺术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现有水平,又要考虑幼儿通过成人的指导可以达到的水平,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幼儿能够达到的预设目标做准备。
(二)投放玩法多样的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究
低结构材料是区域活动中投放比例较多的材料,因为其玩法多样、可塑性强,幼儿可以在自主活动中加以运用。幼儿可以用多种方式与低结构材料进行互动,深入感知材料的特性,激发幼儿对材料的探究兴趣,微课程《纸杯乐》便由此诞生。
彩色纸杯是一直投放在教室区域中的低结构材料。一开始,幼儿在游戏时只会将纸杯投放在“饮料店”,但随着幼儿的不断探究,纸杯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出现在建构区中。幼儿利用纸杯建造“金字塔”,体验将纸杯不断垒高的乐趣。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探究兴趣点,展开了纸杯的探索课程。
由此可见,投入玩法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提升微课程的操作性,还能让课程随着幼儿的兴趣不断发展。
二、有效添加辅助材料,进一步深化班级微课程
微课程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材料来支持,由于活动内容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时所需要的材料也会不断增加。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提供适宜幼儿探究的材料,来支持幼儿的活动。下面我以微课程《我们的坡》为例,进一步探讨有效添加辅助材料的策略。
(一)坡的制作
景皓从美工区拿来了剪好的瓦楞纸,说道:“我再试一试这个纸。”“不行,这个纸会被压坏的。”旻凯立即否定了这个想法。“没关系,我们可以先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于是,景皓将瓦楞纸沿着波纹的方向,折成了一个半圆形。他固定住瓦楞纸的两端,坡道搭建好了。旻凯立刻拿来一个乒乓球,放在轨道上,可是球并没有滚动。
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以往的游戏经验,通过更换滑坡上的物体或增加坡的倾斜度等方式加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当物体的下落遇到问题时,幼儿会开动脑筋,寻找教室里的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并感知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的不同。
为了让幼儿将塑料积木玩出多种花样,我们在积木盒的旁边投放了一盒卡纸和一盒水管,希望幼儿在物体连接上有进一步的探究。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由独立拼搭慢慢转变成组合式的搭建,进而又对坡道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由于幼儿是初次创造“坡”,他们对于坡的兴趣很高,我们充分给予幼儿机会,利用教室里的各种材料进行试验,让他们充分感知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开始进一步探究。
(二)坡的特性
游戏活动开始了,玩塑料积木时,幼儿无意识地将玩具盒的盖子斜靠在盒子上。小花激动地拉着小宝的手说:“你看!我发现了一个坡。”小宝问:“在哪里呀?”小花拉着小宝来到玩具盒的旁边:“你看这个盖子!”“为什么你说它是一个坡呀?”小花从地上捡起一本书,然后说:“你看好啦,这个书放在上面,是可以滑下来的。”“那我试试看别的东西可不可以滑下来。”小宝从远处拿来一个塑料积木,轻轻地放在上面,积木也滑了下来。
幼儿在前期制作坡的活动中已经感受到坡能使物体滑动,他们会在活动中将事物与坡进行联结。玩具盒的盖子放在一旁形成了一个坡度,让一旁游戏的幼儿获得了经验迁移。坡是什么样的?所有的物体都能在坡上滚落吗?幼儿带着这些问题不断地寻找物体进行试验。在多次尝试之后,他们发现了坡的秘密,坡是一个倾斜的面,物体在坡上可以滑落下来。
(三)寻找坡
我们来到操场上,幼儿发现滑梯的滑面也是一个坡,有了这个坡度,幼儿可以很快地滑下来。幼儿由发现教室里的坡延伸到寻找幼儿园里的坡,在感知坡面与水平面构成一个角的特性后,幼儿更多的是从“角”出发去寻找幼儿园的坡,如草地上的小坡、滑滑梯的坡、台阶旁的滑坡……
在《我们的坡》微课程中,幼儿从发现坡到感知坡的特性,再到寻找生活中的坡。每一环节都是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幼儿从材料的组合中发现了“坡”,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坡的特性,教师会在区域内提供多种材质的纸片供幼儿进行探究。多层次材料的投放会使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新的教育契机,课程内容也会随着幼儿的兴趣点不断地深入。
在整个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会观察幼儿每次活动的情况,分析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并进行反思,提供多样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进行实践探究。微课程是一项过程性的课程活动,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连接、不断深入的。利用添加辅助性材料的方式不仅能够重燃幼儿的探究兴趣,还能让课程实施呈现动态化的发展。
三、突破物理界限,将材料延伸至日常活动
微课程的生发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发展做准备的,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幼儿对材料的探究就停止了,这是一场持续性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曾经投放的相关材料还应存放在区域中,供幼儿进行探究。
幼儿活动材料的投放可以突破原有的区域划分,每当幼儿需要某种材料时,可以自主领取。就如同微课程《纸杯乐》结束后,纸杯依旧作为我们班的低结构材料而投放在教室区域中。在微课程《我们的坡》中,幼儿也会运用纸杯来感知物体滚动的轨迹。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习经验的迁移,还延伸了活动,使幼儿对同种材料的产生不同的认知。
课程材料由活动的核心材料逐渐转变为辅助性的材料,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开展新的探究活动,他们的活动需求也能得到更多的支持,经验也会迁移至其他方面。
每个微课程的实施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持,材料可以成为班级微课程的重要来源。在实施微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求,以巧妙地增添辅助性材料这一方式,让课程活动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下去。每个班级的微课程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幼儿对同一事物的探究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根据班级微课程的具体情况投放适宜幼儿发展的活动材料,才能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才能让活动伴随幼儿的兴趣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