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校企双主体培育高技能人才实践研究
2021-06-13李继财付长景
李继财 付长景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为背景,结合“双学徒制”的实践经验,分析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要素和一般规律,找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施模式与解决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实施步骤,为培养更加适合产业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校企双主体;高技能人才
0 引言
山东省人民政府在2018年2月发布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大批企业需要转型升级。面对转型升级,企业对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尤为迫切。这就给高职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面对我省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高职教育要很好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更加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
1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关键要素
1.1 校企双主体育人离不开校企双制
校企双制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为了培育技能人才,双方通过加强有效合作,将学校教育、就业制度与企业生产、用人制度有机结合,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用人过程相融合,形成相互渗透、校企共育、工学一体的办学制度和培养模式。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选取了本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作为试点对象,与山东开泰集团合作进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尝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双方还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有益尝试,探索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探索实践“双学徒制”育人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在探索校企双主体培育高技能人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1.2 校企双主体育人离不开工学一体
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做中学,学中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其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有机融合起来;按照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针对工作现场的实际要求,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双方的协同运作,以“共创培养模式、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共评培养质量、共搭管理平台”的方式,分阶段将学生从初学者逐步培养成为企业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2 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施模式与解决问题的内在联系
2.1 采取引企入校的模式,来解决师资和实训问题
学校提供场地、设备等生产要素,引进企业共同建立生产服务型实训基地、学习型工厂或培训实体,由企业自主经营管理或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校企共同管理,提供真实生产环境,将企业生产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引企入校,可以让企业师傅参与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校老师参与企业锻炼,解决师资校企脱节,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引企入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实训渠道,增强实训效果。
2.2 采取校办企业的模式,来解决学生实习和教学成果转化问题
为了便于学生生产实习,提高技术、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创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主要由学校管理,以产品辅助教学、转化教学成果、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等为主要特征,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学校定位一定要准确,确保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相衔接,确保经营活力,更好的保证校企双主体育人。
2.3 采取共建产学研中心的模式,解决产教分离的问题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校企共建产学研中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教融合。产学研中心是一体化、集约化、系统化的产教融合中心,具有1+1+1大于3的内在效益。在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很强的“指挥中心”作用,能很好的解决产教分离的问题。
2.4 采取冠名办班的模式,解决资源引进和就业问题
在资源配置方面,学校与企业间具有潜在的互补性。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实践基地,以此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企业的需求,一是高技能人才,二是有利于员工能力提升的科研成果。采取冠名办班,加强与主导产业企业开办冠名订单班的方式,在教学资源、技术跟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
2.5 采取大师工作室人才引领模式,突破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技术瓶颈
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学名师工作室的人才引领作用,在校企双主体育人上注入大师智慧,增强高端引领。
3 校企双主体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实施步骤
3.1 在办学理念上贴近市场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高职教育要有市场化理念,提高向市场输出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提升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作用,以市場为导向,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瞄准市场需求,校企共同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此外,培养的人才数量也应与市场相匹配,整合资源,以最低成本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发挥国家对高职教育投资的最大价值。
3.2 在发展规划上贴近产业
校企双方应准确把握区域产业的发展趋势,合力共建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专业群、专业集群,提高专业发展对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的适配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
3.3 办学职能上贴近政府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职教育,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框架下,高职教育应办出特色,注重办学职能的服务属性。对于政府在发展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中的角色定位与管理职能发挥,校企双方要准确把握,从而做到在办学职能上贴近政府。
3.4 教学实施上贴近企业
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应紧跟企业,让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管理实际精准对接。形成“入校即入厂”教学环境,及时把握教学改革新方向,以企业生产案例开展教学实施,紧跟企业促发展,紧贴难题促创新。
3.5 常规管理上贴近师生
高职院校在常规管理上应以师生为本,实行人本管理,促进师生健康、持续发展。真正体现“管理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在校企双主体培育高技能人才上采取师生参与、自我管理,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使师生在各种激励政策下不断获得工作成就感、学习成就感。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要素、实施模式、实施步骤得出,只有充分调动校企合作育人中人(教师、师傅、学徒)、机(设备工具)、料(材料、资料),法(方法、标准、评价)、环(环境)五个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施模式、教学保障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在培育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朱建平.“校企协同,学训交替,双导师培育卓越工匠”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科教论坛,2019(8):78.
[2]神伟,刘丽娜.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加快济南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53-55.
[3]王铨,李岩.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区域统筹实施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37-40.
[4]方颖,王伟麟.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8(7):16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