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极限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1-06-12李先琼
李先琼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的进程。在本文中,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模式以及应该采取的一些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的新思路。基于此,以下对浅析极限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极限思想;高中化学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很大,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最大的关注点仍然是成绩,而不是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关注点从学习成绩转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各项能力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锻炼,为以后的学习发展作好铺垫。
一、强化极限思想运用的认知
极限思想的本质是将知识进行能力的转变,应建立在长时间融入和实施基础之上,引进“多用”的理念保障学生实现思维进阶,全方位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在化学问题呈现出单挑性和收敛性特点时,要引进极限思想处理问题。对于“硫酸和金属的反应”知识的学习,利用极限思想分析酸浓度的极限以及生成不相同产物内的具体关联;对于“酸碱稀释”知识的学习,不管增加多少水,都不能对酸碱性的本质产生影响,这也是要通过极限思想研究的;对于“气体混合物反应”知识的学习,利用极限思想实现单一化物质的简便运算,或者利用极限思想探索“化学平衡的值域”的相关问题。
二、优化实验教学,完善实验步骤
化学实验存在很多类型,如验证型实验、演示型实验、学生自主操作型实验等,日常教学时最常用的就是演示型实验.进行演示型实验操作时,还需教师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实验目标,对学生理解和观察能力进行培养,确保演示实验的有序进行.首先,教师要把控好对实验过程的设计,提取出实验素材中有价值的信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其更加专注于实验观察,促进思考和观察能力的提升.其次,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时,教师应在进行实验讲解的同时,和学生进行良好互动,采取问答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其展开不懈探索,牢固掌握相应的化学概念及定律.例如,进行“铁及铁的化合物”实验操作时,教师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会形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随后展开演示实验.然而,实验结果表明: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后产生灰绿色沉淀.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疑问,教师引导其展开思考,最后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氢氧化亚铁在反应中被氧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寻找避免氧化的方法,然后結合该方法再次开展规范的演示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关注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分析、探讨、总结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发展.
三、掌握极限思想运用的方式
以存在“多用”的意识为基础,接下来要思考怎样处理“运用”的问题。总体而言,极限思想是一种隐性知识,往往存在于学习内容和事物内涵之间,基本上不能从表面上完成全面分析,而是借助现象透过本质,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找到和极限思想存在关系的内容,明确关键点。因为部分学生缺少对极限思想的分析意识,那么教师应布设专题形式,组织学生详细研究极限思想的基本定义和运用手段,强调变量在实际变化中呈现的趋势特点,明确切入点,深层次整理和极限思想相适应的运用条件。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索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自己积累的化学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未知的化学知识。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例如,在“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来验证理论知识。此时,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一系列问题:“哪一种液体和哪一种固体具有相同的1mol体积?”“如何准确计算标准条件下一摩尔不同气体的体积?”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影响物质体积的三个因素。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了解到1mol固体的体积与不同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在标准条件下,所有1mol气体的体积本质上是相同的。最后,教师再为学生引入“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慢慢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提高课堂情境有效性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用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很好地带入课堂中,跟随教师的节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充满了趣味性。利用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以下两种教学情境。第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对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较少,生活经验不足,许多化学实验是神奇的、有趣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将乏味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变成有趣直观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学生更深入、详细、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帮助其掌握知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高中化学中的许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当中,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在完成情境教学后,当生活中出现相关现象时,学生会联系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学以致用的效果,使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引进极限思想,能够分析变量和常量的关系、有限和无限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师要借助极限思想凸显学科多变化特征与灵活化特征,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在知识构建和处理问题以及思维内化层面,不断展现极限思想的优势,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空间和广度空间,让学生逐步积累举一反三的实践能力,推动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乾丰,刘玉荣,来俊军.数学极限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21(05):85-90.
[2]凡芳红.高中化学解题的极限假设思维方法运用[J].高中数理化,2020(S1):67.
[3]马立丰.极限假设思维方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实践[J].智力,2020(2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