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2021-06-12李晨
李晨
【摘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真正让学生走进故事里。只要学生能够走进故事里,往往就会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考。这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根据教师展示的数学现象主动思考并且分析涉及的数学问题,久而久之就能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爱上数学这门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有效教学
在小学课堂上设置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地设置有效问题情境呢? 唯有设置好正确的有效问题情境,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只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一、运用故事将问题情境故事化
作为小学生,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对于刚开始接触的数学,他们还是能够感受到数学中有趣的知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具有好奇心、探索欲这些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古诗词中的故事、趣味性比较强的数学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一年级学生时,知识点“连加连减”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为学生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比如,孙悟空要救师父,但是妖怪在门口设置了许多关卡,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孙悟空才能进入到洞穴中去救师父。孙悟空细看发现每一个关卡都是一道口算题,只有做对这一道题才能进入下一道门。否则,只能听见师父在洞穴里喊着“悟空,快救我”,这时候孙悟空就开动脑筋开始努力地解决关卡出现的问题。但是孫悟空的精力有限,难免所有的都能算对,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关卡卡片,让小学生一起解决卡片上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数学计算的魅力所在。
二、回归生活将问题情境生活化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小学阶段的知识还是比较浅显易懂,贴合生活的。特别是在课改之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小学生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联系,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接触、可以用得上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情境设置的时候,可以贴合现实生活,设置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思维发展需要、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从书本知识中看到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当然教师应该认识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生活、对书本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他们年龄不同、对生活的经验也有所不同。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寓教于乐,喜欢有趣的生活场景,但是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对身边发生的事件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时候,其教学目标是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能够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两个同样的水杯,朝里面加入相同的水,然后一个杯子加一勺白糖,另一个杯子加半勺白糖,然后问学生哪一杯水更甜。学生根据生活知识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这时候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杯水更甜”的问题。同时,让学生亲自品尝一下杯中里的糖水,感受杯中水的甜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表示哪一杯糖水更甜呢”,从而将问题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中。这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感受到课堂上的趣味性,将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三、运用游戏将问题情境游戏化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阶段,对许多新鲜事物格外好奇,对玩游戏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能够将课堂上的一些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对之产生极大的兴趣时,也就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其中。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一特点,将问题情境的设置和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情景。教师可以事先准备许多卡片,卡片中画着“汽车”“火车”“卡车”“轮船”“飞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按照一定规律放置。这时候让学生说出一个数字,教师先说这张卡片是什么内容,然后再翻出来给学生看。学生不管说什么数字,教师都能够知道那张卡片的内容是什么。这时候学生一定会觉得很神奇,会觉得这个游戏像变魔术一样。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同学们想不想像教师一样”,由于刚才的游戏,这时候一定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再从游戏导入到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中,就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学习效果也会前所未有。
四、增加实践将问题情境活动化
小学生正处于爱动的年龄,教师可以把握好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效率。增加实践将问题情境活动化需要教师事先找好相关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更加独立地参与其中。毕竟,有些数学知识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更需要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将数学课本中的知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展现出来,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比如在学习“数据搜集和整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活动,选出最受班级同学喜欢的三本书。教师事先给出十本名著选择,让学生每个人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本书。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不记名的投票,再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让他们使用不同的标记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参与,从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到做出决策、制订图表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思考,避免纯粹理论性的学习。
可见,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运用故事的方法,将数学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将实践活动增加到数学教学中,都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伟华.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2019(8):152.
2.杨桂娟.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赤子,2016(5):99.9C509BD8-F47B-41FF-9C6F-04313631F6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