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创新教学的有效探究

2021-06-12陈圣光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初中化学新课改

陈圣光

【摘要】基于应试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饱受诟病,新课程改革应时而生,为教师教育教学树立了全新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建构成为主流。同时,“双减”政策铿锵落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回归,如何在课业减负的基础上落实教学提质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故此,现以初中化学作为研究载体,围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创新策略展开相关探究,以期促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为化学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创新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多以理论灌输和应试教育为主,致使抽象庞杂的化学课程愈显枯燥与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在新课改推动下,诸多教育理念衍生而出,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借鉴与思路,立足“以人为本”,遵循初中生感性思维发展趋势,创新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彰显化学本质魅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当下教学要务。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时下教育热点,旨在打破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促成学生拥有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为教师教学树立了新的导向,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然而纵观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诸多教师并未深刻领悟新课改教育内涵,仍旧沿用传统老旧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问题屡现不鲜。究其原因,其一是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革新不足,在应试化教育余温未退的当下,经验化教学仍为主导,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如何扩大向学生的知识传递量等成为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依参而教、应试而为的传统观念制约了课堂教学创新,忽视了学生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化学课程质量提升不足。其二是诸多教师乐于接受新教育理念的熏陶,乐于探索全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但是却存在严重的“拿来主义”思维,即看到哪种教学模式流行、看到其他教师应用效果显著便搬至自己课堂来实施,未充分考虑新鲜理念于自我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固起到了本末倒置的反向效果。其三是部分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维,忽视了化学课程本质,背离了实验验证真理的唯一原则,导致学生的知识内化存在不牢固、不深刻的现象,学习效果难以提升成必然。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路径

2.1善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过程

“互联网+”时代的悄然到来,为教育领域发展提供了良好助力。借助信息技术先进手段,丰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能够很好打破传统教学桎梏,聚焦学生课堂注意。信息技术具有鲜明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创设情境、绘制导图、设计微课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推效果,教师需善于利用。例如,教学“认识氧气”相关知识时,可以在教学导入处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感官情境,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氧氣应用实例,如潜水、医疗、燃烧等方面的应用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以动态教学画面聚焦学生注意,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氧气于我们生活中的用途广泛,那么它的化学性质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它能够与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原理从何而来?以问题激发学生释疑欲望,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内力。再如,教师可以基于化学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教学思维导图和学习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来罗列教学布局,让学生充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按照导图层层引导教学过程的纵深发展,并在教学结束后,再利用信息技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教学特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实施微课教学能够快速让学生深化化学知识理解,在丰富教学过程的同时,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课堂时间,从而落实高效课堂构建。

2.2链接生活实际,践行知行合一

化学课程自身特征便于生活息息相关,其知识内容涉及诸多生活领域,新时代教育提倡生活化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种种教育元素,以生活为熔炉,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故此,可以立足学生实际生活背景,思考化学教学创新路径,以学生实际认知为着力点,弱化化学知识难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例如,“社会生活与化学”一课着重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根据教学内容提示,结合实际生活现象,立足生活化大舞台来开展教学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原理、洗洁精的化学物质构成,软性塑料与硬性塑料的区别和用途等等,都可以拿来讨论,以此彰显化学课程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化学知识应用技巧,让之将其迁移到生活中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比如,洗洁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拥有着良好的去污效果,但是其制作过程却不复杂,比如将磺酸、片碱、增稠剂、AES乳化剂、盐、香精、水混合到一起便可以制作成家用洗洁精,教师可以将洗洁精的制作设计为学生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以此丰富学生认知,彰显学科魅力。

2.3注重实验创新,深化知识理解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是探究化学现象背后奥秘的重要载体,改变传统讲实验、观实验代替做实验的教学弊端,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搭建、动手操作、数据处理等过程,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化学素养。例如,学生对氧气相关化学反应知识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氧”实验,改变传统教师做、学生看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来亲历实验过程。并且为了提高合作实验乐趣,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竞争。首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实验探究力趋于均衡状态。然后让各个小组自行商议制氧实验的搭建方式和实验流程,并领取相关实验设备和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小组的实验原材需分量相等,以便体现实验竞争的公平性。最后,让每个小组展开实验操作,基于自己实验思路完成制氧过程,在实验完成后,看看哪个小组制取的氧气最多、最纯,结合用材和用时选出获胜小组。在自主创新实验模式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会愈发深刻,而且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优势互补,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良好精神品质。

2.4优化教学评价,形成完善闭环

教学评价是完善教学闭环的重要媒介,是促进“教”与“学”双向反思的重要工具,传统教学评价趋于终结式和单主体,无法很好彰显评价反馈、激励、调控、促思等诸多育人功能,固此,教师需优化教学评价形式,立足过程化、多维度、多主体的原则重新思考教评机制的组织搭建,充分发挥评价育人价值。首先注重课堂观察式评价和及时性评价,即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来给予评分,包括知识技能表现、学习方法表现、情感态度表现、合作学习表现等等,改变以分数作唯一的评价弊端,拓宽对学生的评价维度。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地方及时给出评价,或口头赞许、或眼神鼓励、或行为表扬等等,放大学生优点,树立其学习自信。其次,评价不是教师单一的责任,学生是课堂主体,学生个体间趋于平行思维且接触密切,应将其也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来,开展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形成更为客观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让教师均认识到课堂“教”与“学”的不足,从而实施针对性改进,进而提高教学素养和学习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推动了化学课程教育教学的变革。教师应深入研读新课改教育理念,积极革新自我传统教学观念,立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思考、探索新时代初中化学创新教育路径,改善传统教学不足,切实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放在教学首位,切实让“双减”政策下的课堂主阵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逵.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初探[J].智力,2022(06):130-132.

[2]王婧.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06):21-23.E761895C-AB47-4F27-84A9-F5CAB894357A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初中化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