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
2021-06-11蓝文凤
蓝文凤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一种能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文化。课上,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立德树人”教育观念引导下,要积极革新语文课育人模式,针对核心素养培育设计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活动。文章针对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具体渗透策略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从目前来看,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课教学以死记硬背为主,且缺少对课本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同时,不重视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空间。面对单一且僵硬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未能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积极渗透传统文化。
二、 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核心素养导向下,重拾传统文化,积极传播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风俗礼仪、道德价值等,不仅能完善学生人格品德,也有助于提高他们人文素养,让他们受到好的熏陶,慢慢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利于丰富语文课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视野。另外,传统文化的渗透能让学生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渐渐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立足核心素养,深入挖掘文化资源。
三、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學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利用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知识对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课上,要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应利用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载体。实践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经典篇目,于读中欣赏优美文字,积累好词佳句。阅读中,面对不同文体,要教会学生采取浏览、泛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以保证他们的语言积累变得更为丰富。同时,阅读期间,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中用词造句进行细致品析,学习如何进行遣词造句,进而做到融会贯通。其中,在《游山西村》古诗词教学时,可抓住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上,在一二两句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诗意以后,提问他们:“你能从哪些关键字中体会到人民的热情?”面对这个问题,可先为学生举例说明“足”字的用法,简单阐述“足”字有足够、丰盛之意,体现了山民招待客人的淳朴、好客情感。接着,学生将自主研读重点词句,分析诗中“莫笑”一词的用法,总结出诗人用这个词表达了对村民热情的赞美。在这里,通过分析“足”和“莫笑”重点词句用法,学生将积累一些语言知识,于日后写作中学会使用已积累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引导文化个性表达,锻炼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学生所应具备的重要核心素养,其主要体现在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几个方面。在对学生这一方面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要注意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个性表达空间,鼓励他们主动谈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见解。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表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活动,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渡荆门送别》古诗词教学时,可先为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李白,说一说古诗写作背景,再引导他们读课文,扫清障碍。接着,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写法。当学生掌握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以后,抓住诗中精神文化,为他们安排一个写作任务,要求他们以写的方式说一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期间,有的学生将这样写道:“此诗是出蜀漫游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诗中‘送别二字记录了诗人离开故乡后的依依不舍之情,首联介绍了一路沿途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写的过程中,通过搜集素材,构思写的内容,思考如何阐明诗中的精神文化,积累了一些语言技能表达经验,实现了写作能力的显著提升,助力了核心素养的更好发展。
(三)多个层次理解文化,发展思维品质
语文课学习中,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在对学生思维独创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深刻性等良好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时,要注意抓住传统文化内容,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文化进行分析,在标新立异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同时,在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时,要引导他们细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文化的不同见解,以避免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影响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养成。如在《社戏》一课教学时,可结合这一节课重点介绍了江南水乡文化生活,抓住其对文化习俗的描写,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核心素养。课上,可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童年最喜欢做的事情,顺利导入童年生活这个主题。接着,为学生范读课文,引导他们一起分析段落大意。然后,在深入研读课文时,请学生走进课文,找一找文中对民俗文化的描写。基于任务导向下,学生将集思广益,有的学生将结合“归,女嫁也”和“男有分,女有归”的解释谈一谈文中对婚礼习俗的描写,有的学生将用“生女有所归”这一句古诗词补充说明社戏中婚礼习俗,表达自己对婚礼习俗的不同理解。同时,有的学生将谈到社戏中丧葬习俗,还有的学生将谈到等级观念。期间,学生的思维将变得更为活跃,能从婚礼习俗、丧葬习俗、等级观念等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社戏中民俗文化的见解。
(四)高效运用古诗古词,提高审美鉴赏
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要发挥好古诗词的重要作用。课上,要把握好文本中对传统文化的描写,精心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引领他们用心体会美,以树立起正确审美观。当学生掌握美的规律以后,要引领他们用古诗词学习中掌握的传统文化创造美。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核心素养将得到显著性提高。其中,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教学中,可准确把握文中对“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描写,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中秋优美景色,营造一轮明月升上了深蓝色天空的美景。在美的意境下,引导学生鉴赏诗中上阙对望月的描写,赏析诗中用明月、酒、青天、风等实物刻画了月下饮酒景象。在这里,结合“中秋”传统佳节营造美的意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月下饮酒景象描写的理解,还将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养成好的审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