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6-11郑忠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郑忠

【摘 要】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人们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来越重视。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确保学生全方位发展。基于此,本文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一定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74-02

创新精神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改革创新,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导向,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调整个人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率。

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所谓创新思维,即站在全方位的角度发现未知问题,提出个人独特的看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即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使其能在思考后自主分析、探究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上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使其掌握良好的解题技术。受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其身心以及心智发育尚未完善,而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公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备感困难。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数学内容,并将生活化元素引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水涨船高。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科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相应的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只有这样,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创新思维能力便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时应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有意识、有责任心地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略显单一,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使学生能在课堂当中发挥自身的主观动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念与看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双向发展。

如在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定律”这一内容时,教师要避免直接讲述教学内容,可利用一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走入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其重点知识的兴趣,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情境演示。如讲桌上有6根粉笔,教师可随机挑选2个学生,为其分别发放2根粉笔,问其他学生桌子上还剩几根粉笔。对教师的问题,学生定会积极抢答,最终求出结果为2根。此时教师便可告知学生,这个情境运用算式表达出来,就是“6?2?2=2”。这样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确保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最后教师再适当抛出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解决,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1]。

2.2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驱动力所在。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保持浓烈的兴趣,才能高效投入数学学习。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事先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带到课堂,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拉近学生与本章重点知识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眼前的实物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对物体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以及正方体共有几个面,有什么特征等,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将本章学习的知识点灵活运用于生活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2.3  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呈现在人们眼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将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有效贯彻到小学课堂中。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個性特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接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以便推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三角形”这一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本章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讨本章内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能力。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功能将本章教学的知识直观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可采取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辩论、游戏等多种方式教学,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注重个人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2]。

2.4  采用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生活化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确保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将已学知识灵活运用进生活,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在学生掌握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备小额零钱,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超市选购一些文具,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钱币。生活化的实践锻炼,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与掌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确保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思考。

2.5  适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会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难以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或错误地认为掌握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便万事大吉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学生的解题思维会逐渐模式化,解题思路逐渐变窄,缺乏灵活的解题技巧。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抓住时机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进行点拨,确保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当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思路时,他们内心是愉悦的、欢乐的。

在数学应用题中,如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式有许多种,教师应注重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确保学生在受到启发后,解题思路豁然开朗,调整个人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的解题技巧慢慢地会随着教师的讲解实现新的突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

2.6  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便是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探究问题。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复杂,教师可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在游戏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这一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采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适当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扮演“老鹰”,当“老鹰”抓到“小鸡”以后,扮演“小鸡”的学生就要走出场地,然后再让末尾的学生当“小鸡”角色,若学生一直抓不到“小雞”,则判断这组学生全员淘汰。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如小鸡队伍中减少两只小鸡后小鸡还剩多少只?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加减运算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数学学习对学生今后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确保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还应多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满长江.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科学中国人,2016(27).

[2]赵中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20).

[3]罗生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17).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