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
2021-06-11展天中
展天中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号角的吹响,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学校和教师逐渐注重数学学科的探究性教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成为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不断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立足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亲近数学。本文主要分析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38-02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点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角度出发,推进素质教育。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方式、性格等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在分析典型问题时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个性化的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应当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1 合理利用数学概念开展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可通过从原始的定理概念对数学定理和法则进行推理,实现数学教学的抽象性表达。合理利用数学概念开展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有效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求函数的单调性以及解析函数的表达式,最快的方式是运用定理和法则,这也是最高效的解决办法。如题:已知F(x)=log2|x-1| ,使得方程 [F(x)]2-aF(x)+b=0有6个不同实数根的成立条件是什么?通过对此题进行探讨可以知道,要解题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只需要运用图形结合的方式[1]。如果是运用判别式法,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解题的难度。除此之外,在解题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讨論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深入理解这一题型,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正确率。
2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学习需要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特别是学习数学,不能够凭空想象,应当将复杂的问题与理论知识结合。这样才能够根据经验去理解和解答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最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例,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等比数列的含义和概念,笔者先构建了问题情境,提出疑问:“同学们,如果我在30天之内每天给你们1000块钱,然而在这30天内,你们必须在第一天还给我一分钱,第二天还给我两分钱,第三天还给我四分钱,往后每一天还钱的数量都是前一天的两倍,你们愿不愿意?”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进行了讨论[2]。有些学生由于1000元这一数目而盲目回答;有些学生则比较注重后续条件,难以做出选择;还有一些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核算。这样学生就将已有经验渗透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得出问题的答案。
3 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对于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把控教师群体的素质,开阔教师的眼界。教师也应该对自身提高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更好地促进教学。信息技术给予了生产、生活很多便利,利用谷歌或者360搜索引擎等,教师可以从各个数据库中得到大量资源,同时借助腾讯会议等实现和学生的线上交流,这些都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合作,也更有助于教师答疑[3]。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如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通过观察,学生能更好地看出研究对象的变化,开展探究。如在课题“求椭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探究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工具“几何画板”,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鼓励学生提出见解,一起讨论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此外,学生可以借助百度、知网等获取相关公式的证明过程。因为公式的证明过程比较繁琐,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而有兴趣的学生可通过信息技术查找相关公式的证明文档,如泰勒公式、海伦公式等,完成课后自主学习[4]。
4 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针对某个问题,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和他人合作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观察分析、研究讨论。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会得到相关的数学规律和特点。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内容来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4.1 结论定型探究过程
有一些结论在很早之前就被先辈证实,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数学知识,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推导,得到这些结论。如勾股定理,众所周知,定理内容为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但对为什么是这样很少人知道。如果只是一味苦背公式,学生会很快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对此,我们可以a、b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一个DEFG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边长为c,根据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二分之一ab即可推理证明出勾股定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公式定理、推论的理解[5]。
4.2 建立数学结构型探究过程
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很难理解,最典型的就是立体几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如当正方体被裁去一角,剩下的体积和面积如何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纸叠一个正方体,并在这个正方体上操作。这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探究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对相关数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4.3 实际应用型探究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型的问题要依靠数学模型解决。如火箭的发射速度,降落伞的降落等,对这些实例进行探究的过程就是实际应用型的探究过程[6]。
5 加强师生互动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多,且较抽象,难度较高。学生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达成学习目标。如在学习占位子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将五个不同编号的小球放进不同编号的盒子有多少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仔细审题,选择合理的思考角度,从特殊条件入手,阐释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教师要适当切换题目,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将题目切换,改为按照学号让五个学生坐到不同编号的凳子上,问学生有多少种坐法。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班上指定一名学生安排五名學生应如何坐,其他学生适当提出建议,最终得出一个简单的解法:先安排符合特殊条件的学生坐到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对剩下学生的坐法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排列,最终得出结果,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总结,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式,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同时,做到小组之间的取长补短[7]。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尤其需要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运用数学概念、结合信息化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探究性学习、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开展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学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慧.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22).
[2]甄树梅.巧设课堂引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0(15).
[3]韩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20(23).
[4]吴闯明.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36).
[5]蔡镋辰,文瀚国,付梦婷.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7).
[6]陆长云.运用互助式教学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魅力中国,2019(34).
[7]顾建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以立体几何为例[J].中学数学,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