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险因素
2021-06-11李文文李威郭荣群张雪楠姜中兴
李文文,李威,郭荣群,张雪楠,姜中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科,河南 郑州 45005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骨髓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以及高风险向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g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转化[1]。转化为sAML的MDS患者病程进展快、治愈率低、预后差、生存率低,目前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探讨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上转化为sAML的高风险MDS提示预警信号,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6月到2019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初治确诊的258例成年MDS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骨髓穿刺知情同意书。258例MDS患者中40例转化为sAML,转化率为15.50%,MDS转化组中有35例M2,2例M4,3例M5。诊断及纳入标准均参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1]。排除标准:(1)年龄<14岁或>90岁;(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性疾病(如MDS合并肺癌)。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58例MDS患者初次入院时的年龄、性别、血常规、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骨髓象、白血病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突变基因检测等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实验室检测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FACSCanto流式细胞仪及其配套的单克隆抗体,免疫分型流式细胞学检测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射门,可检测到的异常免疫表型有CD4、CD7、CD11b、CD13、CD15、CD33、CD34、CD36、CD38、CD56、CD58、CD64、CD71、CD117、CD123、HLA-DR及cMPO。突变基因的实验室检测采用美国Bio-rad公司生产的普通PCR仪、德国Eppendorf公司生产的低温离心机、美国Illumina公司生产的MiSeq二代测序仪以及上海源奇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二代测序芯片。基因二代测序共检测到22种突变基因:U2AF1、SF3B1、SRSF2、ZRSR2、ASXL1、TET2、DNMT3A、IDH1、IDH2、SETBP1、EZH2、RUNX1、CEBPA、NRAS、FLT3、JAK2、TP53、NPM1、PHF6、CBL、ETV6、CSF3R。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DS转化为sAML的相关临床因素MDS转化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血清乳酸脱氢酶>245 U·L-1、外周血原始细胞数≥1%、骨髓原始细胞数≥5%、外周血细胞3系减少占比均高于MDS未转化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病态造血系数、染色体核型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DS转化为sAML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n(%)]
表1(续)
2.2 MDS转化为sAML的免疫分型因素MDS转化组免疫表型CD71、CD123、HLA-D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MDS未转化组(P<0.05)。两组免疫表型CD11b、CD34、CD56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DS转化为sAML的免疫分型因素分析[n(%)]
2.3 MDS转化为sAML的基因突变率MDS转化组SRSF2、TET2、DNMT3A、FLT3基因突变率均高于MDS未转化组(P<0.05)。两组U2AF1、ASXL1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DS转化为sAML的基因突变情况分析[n(%)]
2.4 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将MDS转化为sAML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情况如下:MDS未转化为0,MDS转化为1;骨髓原始细胞数≥5%为1,骨髓原始细胞数<5%为0;SRSF2突变为1,SRSF2野生为0;TET2突变为1,TET2野生为0;DNMT3A突变为1,DNMT3A野生为0;FLT3突变为1,FLT3野生为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5%、SRSF2、TET2、DNMT3A、FLT3基因突变是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MDS转化为sAML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MDS是以骨髓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为特征的骨髓克隆性疾病,向sAML转化的风险较高,本研究中MDS向sAML的转化率为15.50%,低于相关研究报道[2]的转化率,可能与病程进展过程中未明确疾病状态前死亡、失访、种族及地域有关。MDS转化为sAML后,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生存期短。因此,深入了解和探索MDS转化为sAML的临床特点和转化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MDS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均存在细胞分化和成熟异常,AML的特点是造血干细胞成熟受阻,导致骨髓中的原始细胞聚集(占有核细胞的20%),而MDS患者会产生成熟的血细胞,尽管成熟的细胞形态不正常,且数量少。较多的骨髓原始细胞数通常意味着MDS的预后较差,且向sAML转化风险较高[2]。国际MDS风险分析研讨会数据库单因素分析显示,sAML转化的风险与年龄、血细胞减少的数量、骨髓原始细胞数和细胞遗传学风险类别相关[3]。骨髓原始细胞数增多提示MDS患者骨髓中成熟受阻的造血干细胞占比升高,疾病的危险度分层升高,随着骨髓原始细胞数逐渐增多,MDS向sAML转化加快,当骨髓原始细胞数多于20%则诊断为sAML。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提示骨髓原始细胞数≥5%是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杨倩等[4]研究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是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sAML的独立危险因素。
流式细胞术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分选技术,可以检测出细胞各类抗原的表达水平,从而协助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对MDS的诊断、分型和治疗均有良好的辅助作用。虽然目前国际上MDS的特异性抗原或抗原组合类型尚无统一的标准,但流式细胞术在MDS的诊断方面已取得很大突破[5]。本研究中MDS转化组免疫表型CD71、CD123、HLA-D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MDS未转化组,但在多因素分析中无差异,可能与MDS的异质性及样本量不足够大相关。有研究表明CD123细胞的增多可能与MDS恶性克隆性细胞分化异常、过度增殖、凋亡减少相关[6]。CD123阳性表达率升高与骨髓原始细胞的增殖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骨髓原始细胞增殖,提示MDS向sAML疾病状态进展和转化。
与AML相比,sAML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其特征是对诱导治疗的反应较差,复发率较高,总体预后较差。sAML虽然是从MDS演变进展而来的,但在生物学和成熟度上不同于AML。随着二代测序的普遍开展和技术的进步,最新基因组分析表明,MDS进展为sAML与克隆扩张和克隆进化有关[3]。基因异常与MDS转化为sAML具有相关性,既往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RNA剪接体相关基因在MDS发病机制及MDS进展为sAML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7]。
SRSF2属于RNA剪接体基因,在RNA剪接过程中对剪接位点的选择、剪接体的装配以及组成性、选择性剪接起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SRSF2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多系病态造血或原始细胞增多的患者中,预示MDS向sAML的高风险转化和患者总体存活率较低[8]。高哲等[9]研究表明SRSF2基因突变是MD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RSF2基因突变的发生提示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数增多,且多提示疾病预后不良,剪接子调节剂有望成为剪接子异常的MDS患者的新疗法。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SRSF2基因突变是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FLT3属于信号转导基因,相关研究表明FLT3基因突变的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有更高的sAML转化率和更短的生存期[10]。本研究中FLT3基因在MDS转化组的突变率高于MDS未转化组,且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基因突变是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批准了FLT3基因靶向药物用于FLT3基因突变的AML患者,未来FLT3基因靶向药物有望成为FLT3基因突变的MDS患者的新疗法。
表观遗传学改变已被证明在包括MDS在内的癌症进展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DNMT3A和TET2都编码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当在MDS中发生突变时,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TET2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MDS疾病发生的最初改变之一,随后基因突变谱在sAML期扩大,这表明其在向sAML的进展中发挥了作用[11]。本研究中MDS转化组TET2、DNMT3A基因表达率均较MDS未转化组高,且多因素分析显示TET2、DNMT3A基因突变是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罗自勉等[12]研究表明MDS中DNMT3A基因突变多提示预后较差,并可能更快地向sAML转化。据报道,存在DNMT3A基因突变的MDS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且是其进展为sAML的危险因素之一[13]。
染色体中高危核型是影响生存及MDS转化为AML的最显著因素之一。李燕等[14]研究结果显示随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增多,转化为sAML率升高。本研究中MDS转化为sAML的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染色体核型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报道[14]不相符,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例数不多有关,后期会进一步扩充样本量。但有相关报道表明,存在细胞异常核型的患者染色体检出率也仅为40%~70%[15]。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骨髓原始细胞数≥5%、SRSF2、TET2、DNMT3A、FLT3基因突变是MDS转化为sAML的危险因素。目前对于MDS转化的sAML尚无统一临床治疗指南,MDS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识别MDS转化为sAML的临床危险因素,对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