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下功夫”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
2021-06-10向凯
向凯
【摘 要】本文阐述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使命与挑战,分析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提出在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以及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做好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 人才培养 爱国情怀 理想信念 品德修养 奋斗精神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123-0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面对的严肃课题。新时代,高校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培养体系,认真思考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使命与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建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成教育强国。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学校在新时代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矛盾、社会矛盾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党和国家有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有能力解决好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高校要坚信党的领导,坚定地跟随党的脚步,做好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后备力量。
二、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一)培养爱国、爱人民的建设者。国家的发展需要当代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必须培养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人才。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越要加倍地努力,当代大学生只有将祖国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努力地奋斗,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人发展离不开国家和人民,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向一致,因此,高校可以从这方面下手,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接班人。当前,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个人主义思潮的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对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应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青春梦融入国家建设过程中,做爱国为民的无私奉献者。
(二)培养信念坚定、勇于担责的建设者。心中了有信念,就會有坚定的步伐,就会脚踏实地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对大学生来说,人生努力的方向正是靠崇高的理想指引,没有崇高的理想,个人就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因此,高校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目标。当前大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物质条件比较好,加上拜金主义的负面社会思想的误导,有的学生信仰比较空虚,有的学生人生态度比较消极,遇到挫折就退缩,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有担当、有远大志向的坚定的信仰者。
(三)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社会无论哪个行业的发展建设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真本领。知识是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高校应该引导他们把学习作为首要的任务,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自己知识技能的训练,筑牢发展的基石。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青年的道德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文明素养,德为做人之根本,一定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国教育大会指出一定要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地培养人才,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品德高、有真才实干的综合素质人才。
三、“六个下功夫”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一)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情感,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应该将爱国主义情怀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底。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爱国情怀,才可以为自己的发展指明方向,才能为国家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在当代,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在育人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从理论上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其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维护国家利益当作评判大学生是否爱国的标准,让爱国成为大学生的基本价值准则。在爱国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时代要求以及不同的时代内涵,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及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多元文化发展的局势,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最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利用重大的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仪式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其真正地成为国家发展的建设者。
(二)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发展,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一定要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勇于担责的建设者。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课堂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把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引导大学生将理论学习的成果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过程中,把为人民服务、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具有坚定信念的标准,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化教育方式,合理地使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逻辑把理论知识通俗化、形象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提升教育的效果。
(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育人的根本就在于立德,人无信不立,无德不立。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置凸显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養。除了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及精神品格塑造。立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宽容、自省、自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更好地引导学生用大德铸魂。加强社会实践,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强化大学生的认知意识以及思辨能力,消除不良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
(四)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利用学习的优势,专心地求知问学,丰富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的见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追求真理、明辨事理的道路上前进。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同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的多元,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充斥网络。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有知识的宽度,更要增加知识的深度,要多读书,读好书,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提高知识储备,文科学生可以学习理工科的知识,同样,理工科学生也要学习文科知识,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事物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引导学生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关注世界局势变化,成为具有大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
(五)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建设的参与者,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困难怎么办?是退缩还是迎难而上?我国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奋斗在我国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奋斗,为了将中国人民从硝烟弥漫的战乱中解救出来而奋斗,为了将中国发展为现代化的强国而奋斗,可以说我们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永不停止的奋斗史,从更长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有不懈奋斗的精神,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合理地给大学生增负,增加课程难度和深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深化产学合作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奋斗成才。
(六)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做好德育和智育的同时,要正视体育的重要性,也要做好美育和劳育工作,加强体育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明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让学生能够辛勤劳动,有创造性地劳动。让当代的大学生学真理、修品德、强体魄、会鉴美、尚劳动,真正地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需要在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基础上,全面地优化培养体系,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育人机制。引导青年学生忠于祖国和人民,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脚踏实地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邓卫.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高校理论战线,2011(8).
[2]靳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论坛,2018(29).
[3]陈开智.高校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考[J].教师,2017(14).
[4]宋来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路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
【作者介绍】向 凯(1975—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部长,副教授。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