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印度裔为何没被敌视
2021-06-10陈劲松
陈劲松
除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外,拜登執政团队成员中还有19人是印度裔,其中17人担任要职。包括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妮拉·坦登(Neera Tanden)、主管公民安全、负责人权事务的副国务卿乌兹拉·泽亚(Uzra Zeya)、白宫新闻副秘书卡利玛·维尔玛(Garima Verma)等。
在商界,印度裔也占据了美国的顶峰位置。微软的纳德拉(Satya Nadella)、Adobe的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百事可乐的前CEO卢英德(Indra Nooyi)和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等印度裔CEO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近些年来,华裔、韩裔和日裔在美国不同时期都受到了一定排挤,但印度裔这些年来却一帆风顺,在政界和商界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几乎统治了美国社会。
同样是少数族裔,印度裔美国人是怎么做到的?
最高法院判定,印度裔不是白人
如同美国出生的华人有个专有名词ABC一样,在美国出生的印度裔也有类似说法:Desi。
ABC这个词在中美两国语境中都有轻微的贬义。在美国,ABC意味着没有彻底融入主流社会,在中国,ABC就是香蕉人。同样,Desi这个词在印裔文化圈中也有争议。
德赛·希迪耶(Desai Hidier)出生于波士顿,在美国长大,在英国伦敦生活了很多年。她认为,Desi这个词意味着背景困惑,“第一次听到别人这样称呼我们时,觉得被排除在圈子之外”。
20世纪初,美国开始进行浩大的西部开发,劳动力极为短缺,美国移民局放松了对欧洲白人族群以外的移民限制,大批印度人在这段时间进入美国。这一时期进入美国的印度移民,以只有劳力而不懂技术的农民和小商人为主体,这些人大多在农牧场、采矿场、渔场、建筑工地或伐木场等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当美国泛太平洋铁路建设完工之际,美国不再需要大量劳动力,他们就遭到了本土美国白人的歧视和排挤。
看起来,印度裔在美国最初的境遇和华人类似。许多白人黑社会组织采用各种手段攻击、逼迫、驱赶印度裔劳工。为躲避这种憎恨和歧视,一些印度人被迫逃往加拿大和其他地方。当时,非白人移民是没有资格入籍美国的,印度移民为了摆脱压迫,开始争取白人身份。
巴格特·辛德(Bhagat Singh Thind),一位印度锡克教徒,参加过一战,并因表现优异升为上士。退伍后,他于1918年7月获得公民身份,但随即被撤销,理由是他不是白人。
转折点发生在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国籍分配而不是民族配额为原则的新移民法案——《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修正案》。该法案“确立了5个有关移民签证申请的优先权,其目的在于保障亲属家庭团聚并吸引外国科技人才”,为包括印度人在内的许多移民群体开启了新的移民美国大门。从此,印度人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技术移民美国浪潮。
尽管印度裔美国人不到美国人口的1%,但他们却占该国工程师的3%,IT工程师的7%,医生和外科医生的8%。在这些领域,印裔人数过多的情况令人震惊,印度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国的“模范少数裔”。
据一份美国社区调查报告,2018年美国白人家庭平均收入为65902美元,黑人家庭为41511美元,华人家庭的平均收入为85424美元,而印度裔家庭收入高居所有人种之首,为126705美元,几乎是白人的两倍。25岁及以上的印度裔美国人中,约有69%拥有四年制大学学历。与此相比,东亚裔是51%,而白人只有30%。
《福布斯》杂志将印度裔的成功归于他们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极为强调学习成绩。移民美国的印度人都是印度精英家庭,他们在印度也属于高学历高收入人群。2003年,美国对来自新移民家庭的儿童进行了智商测试,印度孩子智商平均值是112,而美国白人的平均值是100,即使以聪明著称的美国犹太孩子,智商平均值也不过110。高智商加上高专注度,让印裔成为模范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说到智商,华人其实不会差过印度裔,但在职场政界,华人却屡屡遭到排挤,很难登顶,迄今为止华裔在美国政府的最高位置不过是部长级,大公司CEO也难见其身影。华裔与印度裔在美国的经历,为何产生如此巨大的差距?
印度裔为什么不被敌视
最重要的是语言。
印度的精英教育是英式的,以培养西方社会中的少数族裔精英为目标,和中国教育体系培养的目标完全不同。印度大约只有少于10%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但要做医生、法官、律师等,就必须掌握英语,因为印度的司法体系完全是英式的。这样的移民来到美国就能迅速适应,没有语言蛰伏期。
硅谷一家软件公司的主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华人工程师人数之所以不如印度裔工程师,其中一个原因是华人员工的英语常常不够流畅。印度工程师虽然也有很重的“印度口音”,口语却十分流畅,而且词汇量通常更高,可以和上下级更快地进行交流,在20世纪后期为整个硅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来到美国的华人移民还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早期华裔只是把美国当成暂时的安身立命场所,还想着衣锦还乡,落叶归根,而即使ABC,也是在华人圈中长大,比如吴彦祖等,这让他们距离美国核心文化圈始终有一丝隔离。而印度人,从来不会像华人那样建设唐人街,而是让自己的家庭直接融入当地社区。
二战期间,来自英属印度的士兵组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志愿兵,这支军队人数超过了两百五十万,大部分由印度人组成。他们除了在英属印度作战外,还曾被派遣到北非和欧洲战场与纳粹德国作战。这样同一战壕的经历,让五眼联盟国家将印度视为自己的盟友,这些国家内部,也愿意在政治上接纳印度裔的美国人。
在美国,印度人更乐意抱团发展,一家公司一旦出现一个印度高管,很快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直至全面遭到印度裔占领,在政府层面也是一样。
美国科技企业家、印度裔学者维韦克·瓦德瓦专门研究印度人在硅谷的成功。他说,印度裔人士一致同意:提升社区、增强更多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导与协助下一代企业家,为此他们组建了一个关系网。而华裔,却没有这样的组织。
经过这样的组织化发展,印度裔在美国的阶层跨越,有了更系统化的路径。于是,一批批印度裔,在前人帮助下,进入美国公司、政坛,并逐渐坐到高位。
3月6日,在打给NASA负责“毅力”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任务的印度裔主管莫汉的电话里,美国总统拜登开玩笑称,“印度裔美国人正在接管美国”,这既是一句玩笑,也是现实的写照。
摘编自《VISTA看天下》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