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后背墙优化施工技术

2021-06-10李涛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板桩顶力后背

李涛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27)

0 引言

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框架涵顶进技术日益成熟且由于其特有优点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临近既有线施工大多地势狭小且工期紧张,后背墙及顶进成为工程能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的关键工序。

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涵施工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在不封闭铁路运营的条件下,只需对部分线路进行限速即可完成施工。

(2)可以实现两点间直线穿越连接,避免重新选线或绕行造成投资增加或成本浪费。

1 工程概况

宜良柴石滩水库框架涵下穿既有南昆铁路里程为K725.588.20。涵洞长105.12m,1~4.0m框架涵,顶板至轨顶6.723m,顶进段长度15.0m。主体采用C40P10钢筋混凝土,后背墙C25片石混凝土。经现场踏勘,设计后背墙占用进入经济林道路,征拆难度大,且应铁路管理部门要求涉铁部位尽快完工,以减少雨季对既有铁路造成影响。对此,经验算后决定取消设计后背墙,利用第4、5节现浇涵身回填土作为后背墙。

除下穿南昆铁路15m节段采用线路架空顶进方式施工,其余节段采用明挖现浇施工。南昆铁路为运营铁路,施工期间不得中断行车。采用1孔20mD型便梁架孔线路,便桥桥台采用人工挖孔板桩。

顶进施工过程为:在一侧开挖工作坑,然后在工作坑内施工防滑凸键、地梁、导向墩及滑板,待达设计强度后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涵。与此同时对既有南昆线进行D20便梁加固,挖空施工范围内全部土体。顶进时借启动反力推动框架涵,过程中随时调整轴线位置及增加顶铁,直至桥涵按设计位置就位。

铁路影响范围内基坑布置:设置20~26m、截面为2.2m×1.7m的人工挖孔桩桩板墙作为D便梁桥台,其中大里程侧板桩32.66m,小里程侧37.56m。桩长22~26m板桩采用1~2道φ609×12mm钢管支撑,其余长度桩身不设横撑。铁路中线左右5m范围外采用φ60cm咬合高压旋喷桩直打方式加固板桩,兼做止水帷幕。

铁路影响范围外基坑布置:既有线外采用φ1.2m钻孔桩支护,桩间距1.5m,桩顶设1.2m×1.4m冠梁一道,桩长17~26m不等。20~26m支护桩腰梁设置1~2道φ609×12mm钢管支撑,17m支护桩不设横撑。为保证基坑内人员作业安全,钻孔桩及止水帷幕间采用挂网喷混凝土防护,如图1~图2所示。

图1 桥涵布置平面

图2 基坑布置平面

2 顶进顶力计算

框架涵顶进从开始启动至就位所需之力即为顶力。计算时,应根据顶进部分长度、土体性质、地下水情况、框架涵外形及施工方法综合考虑,按如下计算公式进行顶力计算:

式中:P-最大顶力,kN;K-安全系数,取1.2;N1-涵顶荷载,kN;f1-涵顶面与顶上荷载的摩擦因数;N2-结构自重,kN;f2-底板与底基土的摩擦因数,取0.7~0.8。现场采用石蜡滑石粉等措施减小摩擦系数,故f2按0.3取值;E-结构侧面土压力,kN;R-钢刃角正面阻力,kN/m2;A-钢刃角正面积,m2。

由于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D20便梁加固线路且基坑内采用大开挖方式,并且不设刃角,从而计算过程不考虑N1、E对施工影响。故顶力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但同时考虑到在顶进启动的时候,顶力与摩擦力相等,此时框架和滑板只有相对滑动趋势但还没有相对滑动,启动时按0.3的滑动摩擦系数是不尽合理的。要使顶进段产生加速度,必然顶力要大于摩擦力,本次顶进启动顶力考虑为框架自重的1.2倍.

由最大顶力计算千斤顶配备数量N

式中:n-千斤顶效率系数,取0.7;T-千斤顶有效顶力,取2000kN。

由此计算可知,配备千斤顶4台,总顶力5600kN。现场配备4台2000kN(200t)千斤顶,按框架涵轴线对称布置。

3 后背墙方案比选

后背墙的工作原理: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通过千斤顶的启动力提供使框架涵前进的加速度,在顶进过程中增加顶铁,最终实现框架涵顶进就位。

后背墙除单独受力外,还与墙后回填土组成共同受力体系,保证在受力过程中不受反向顶力而整体移位。

常见后背墙有钢后背、木后背、混凝土后背。其中钢后背虽然能反复利用但用钢量较多需重复安拆,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大且不经济;木后背墙虽然能大量节约成本,但其强度、刚度较钢后背和混凝土后背差,不推荐使用。混凝土后背墙又可细分为板桩式、重力式等。

(1)板桩式后背墙。板桩式后背墙适用于跨径大、工期相对较为宽松的顶进工程。施工前采用人工或机械成孔方式施工板桩后背墙。为保证顶进过程中框架涵受力平衡,可设置一道“地梁”将板桩连成一体,从而提高后背墙的整体性。此方法优点是板桩及桩后土体整体受力,后背墙的相对位移较小(或可忽略),顶力利用率高。此方案优点明显的同时缺点也较为突出:①局限性大。一般适用于单侧顶进,当中间节段顶进时需破除板桩结构,造成成本、工期浪费;②对地质要求较高。如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除应增加桩长外,还需对桩间土及周边土进行改良处理,以便达到整体受力。

(2)重力式后背墙。重力式后背墙适用于跨度小、结构自重轻、墙后回填土力学性能好、工期紧的工程。它的优点可以概括为:①较板桩式后背墙成本相对低廉;②施工工序简单。在地基承载力及地质符合设计的前提下按图施工即可保证质量。

缺点主要表现在:①墙背回填质量难以控制。墙后回填土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顶进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压实质量不满足设计或原状土时,势必在顶力反作用力的影响下造成墙体整体位移或开裂,导致工期延误;②地形受限。在征拆困难,地形狭小地带或作业面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不利于施工作业。

通过分析上述两种后背墙优缺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最终采用己浇筑涵身并回填作为后背墙。顶进施工中,后背墙承受顶进时的全部水平顶力。后背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顶进能否正常进行。若采取原设计C25片石混凝土方案,一方面受地势、征拆及后期拆除影响(后背墙为临时工程,拆除后需进行后面节段的浇筑),另一方面后背墙施工、养护周期过长,施工期间正值云南雨季,势必会对架空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综合考虑,利用第4、5节现浇框架涵并进行涵身回填土后作为后背墙。

根据地勘资料揭示,涵址地质资料如下:

﹤1﹥人工填土,层厚0.5~5.0m,承载力[fak]=120kPa;

﹤2﹥圆砾,层厚0.0~11.0m,承载力[fak]=300kPa;

﹤3﹥断层角砾,承载力[fak]=300kPa;

﹤4-1﹥全风化砂岩夹页岩,承载力[fak]=180kPa;

﹤4-2﹥强风化砂岩夹页岩,承载力[fak]=300kPa。

图3 涵址地质立面

以第4、5节框架作为后背,框架自重G=2×4237.5=8475kN。

后两段框架基础为混凝土,混凝土间摩擦系数参照ACI318规范为0.6~1.4,计算按0.5取值,则两节框架自重可提供的顶力为N1=0.5×8475=4237.5kN。

同时后两节框架顶部回填了部分土(0~3m厚),土体纵断面面积为36.4m2,宽度按框架宽度按5.1m计算(现场部分回填至底板以上80cm处,取值时可忽略),回填土容重按17kN/m3取值,则回填土自重G土:

土的自重提供的顶力:N土=0.5×3155.8=1577.9kN

图4 4、5节涵身回填

施工效果:N=5815.4kN>P启动=5085kN,以第4、5节15m框架作为后背提供的顶力满足要求!

可行性分析:通过计算和现场实践证明,施工过程中严把涵身、滑板等主要工序质量关,合理设置千斤顶数量和位置,同时在顶进过程中遵循施工流程和规范,利用既有涵身回填土作为后背墙顶进施工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4 施工工艺流程、关键技术

(1)施工工艺流程:工作坑开挖、支护、降水→防滑凸键及滑板→后背墙→主体结构预制养护→千斤顶及顶铁安装111→试顶进→正式顶进。

(2)关键技术。

①C40P10混凝土浇筑、养护:a.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设置串筒;b.墙身两侧应连续分层、对称浇筑,每层厚不超过1.5m;c.采用薄膜、喷涂养护剂或覆盖草帘、棉毡等方式养护,不宜围水养护;d.养护期不得少于21d,高温期时养护不得少于28d;e.气温低于5℃时应保温养护,不得保湿养护。

②涵身顶进:a.顶进前应对顶进设备标定,各设备及油压表严禁混用;b.施工前根据轴线合理布置千斤顶位置,同时对顶铁专人验收;c.顶进过程中应随时纠偏,做到“勤纠、少纠”,纠偏量不宜一次过多。

5 顶进的注意事项

(1)顶进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五停五观察”的原则,即顶进设备空转→0.1倍结构自重→压升高5~10MPa→0.8倍结构自重→框架涵启动后以上每阶段经专人观察无异常后,方可进行下阶段施工。

(2)顶进设备启动后,应在顶力稳定及升压过程中观察涵身有无损坏、崩角、裂缝或静止不前等现象,发现上述问题应暂停施工并分析原因,待原因查明后方可重新施工。

猜你喜欢

板桩顶力后背
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冠梁协同支护作用机理
谈顶管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板桩结构分析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汽车后背门开关设计要素分析
浅析长距离顶管过程中触变泥浆技术应用研究
板桩入土深度计算方法探讨
晒晒后背补肾气
给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顶力”
预制混凝土板桩在岸坡支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