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OOC平台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6-10陈庭芳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效果思政

陈庭芳,杨 帆,王 鑫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0 引言

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学校需要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包括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掌握相关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及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1]。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学生,学校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加大思政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压缩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这样,导致专业课的教学课时很紧张,那么如何解决在有限的课时中,不仅能保质保量完成理论课内容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将是本文需要研究的内容。

1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以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建立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思路的拓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就业效果,达到“好就业,就业好”的目标,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改革,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2]。基于上述要求,在分析以往的力学课程教学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传授与政治教育脱节。传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只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专业课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但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学生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因而以往的教育中忽略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2)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问题。受培养体制、学校与企业脱轨、教学条件限制等原因,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的讲解结合黑板上写板书或者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经过对天水师范学院教师课堂上教学状态的调研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激情普遍很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很熟练,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不好,甚至经常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原因在哪里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接触到各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而我们课堂上依然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一些优质教学资源无法共享,达不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

(3)教学模式单一,无法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素养。在经过大量的调查后发现,天水师范学院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注重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无法实现。即使教师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实现,便不了了之。

(4)考核方法简单且只注重结果。在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考核,它是对学生在修完这门课程之后所掌握知识情况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直观体现。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众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因此出现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前抓紧复习,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出现一锤定音的状况,对于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很少进行考查,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性考核,从而也使学生逐渐出现偷懒的状况,平时课堂上不认真学习,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只等期末考试前期进行短期集中复习,也逐渐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2 创新思路及举措

大学教育应按照时代需求进行改革,让大学教育不仅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的,也达到价值塑造的要求,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高校教育出发,以建立“智慧课堂”为目的,立足于课堂教学新环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4]。具体举措有以下几点:

(1)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人文素养的培育内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工程师素养,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力学类教学中,使学生不仅能从力学课程中学到专业技术知识,还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善、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及悲悯情怀。

(2)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云课堂”等新的教学环境,对传统课堂教学环境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强师生互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传统教学环境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智慧课堂”,响应“新工科”号召。

(3)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分为基本知识和拓展知识,将基本知识点作为所有学生重点讲授和学习的内容,其余部分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知识,可以利用线上资源去自学。既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实现差异化教学的目标。

(4)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将课堂精讲与课前课后自学有机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

3 教学的效果及推广

通过上述创新改革的举措,努力发掘《理论力学》课程中思政元素,采用翻转课堂、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明显发现在之前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逐渐被解决了,师生的满意度逐步提高,以下是最近一次《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调查分析的部分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持续关注课程的授课教师是否传达了清晰的教学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有77.6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20.86%的学生认为基本清晰,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目标

学生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重要补充,完成课程作业或任务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调查了学生对目前课外学习任务量的接受情况,问卷结果显示,15.61%的学生认为任务较多,83.23%认为任务量适中,1.24%认为任务较少。由此看出,学生认为目前课外学习任务量基本适中,属于能够接受范围,如图2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平均35.93%的学生总是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58.76%的学生表示经常参与互动,也有5.31%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参与,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学生对本课程创新教学改革以后的学习方式和安排的满意程度总体情况是,66.72%的学生表示很满意,24.99%表示满意,有8.29%的学生持保留意见,如图4所示。

图2 学生学习任务量情况

图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况

图4 学生满意度情况

4 结论

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整体表现还是满意的,在进行传统教学与创新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比较,大部分教师认为各有千秋,可以将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不可否认,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和解决。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直接适用于各力学课程教学中,主要用于工科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并且还供其他工科专业课改革进行参考。我们将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教学体制机制,根据实施效果将研究成果逐步应用于历届在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并向其他专业推广经验,以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效果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