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汉口沿江原租界历史保护区的设计猜想
——以洞庭街复兴规划概念设计为例

2021-06-10林雪峰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洞庭汉口租界

林雪峰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相关学者开始关注城市的更新与保护问题,特别是一些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往往都是在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之后才引起人们的“突然”的关注。为了使我们的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不再遭受这样那样的格式化,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我们必须重视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以一次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方案设计为例,对武汉市汉口核心区沿江原租界历史保护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出自己的设计猜想和看法。

1 汉口核心区域汉口沿江原租界历史保护街区背景

武汉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汉口核心区域的汉口沿江原租界历史风貌区,是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武汉市历史文化积累最为深厚、近代历史建筑和传统住区风貌保存最为完整集中的老城区。

在原租界历史风貌区内,分布着具有各国风情的商业街和建筑群,如代表性的商业步行街如江汉路和即将建设的青岛路创意步行街;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如巴公房子(见图1),原美国、德国领事馆;代表性的居住片如同兴里等。该风貌区内百余座近代历史建筑、优秀里份虽具重要价值,但由于散布在整个区域,在空间上未形成连贯的序列,并且由于部分建筑质量老化,配套基础设施缺乏,造成原租界风貌区内城市特色不鲜明。

2 设计背景

洞庭街位于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内,南起江汉路,北达一元路,街道与沿江大道平行,是连接汉口原租界区英、俄、法租界的重要道路之一。方案以洞庭街为中心轴线,北起一元路、南至江汉路,(全长为1880m),东西各拓展一个街区为规划设计范围,面积为68.7hm2。

图1 巴公房子

用地跨原英、法、德和俄租界,有大量文艺复兴风格的历史建筑,多为砖混结构。随着时间推移,诸多老建筑破败,街区环境逐渐恶化。目前街区以居住和办公建筑为主,沿街商铺多以初级经营为主,模式特色不明、后劲乏力。

片区范围内有江汉关、汉口花旗银行、八七会议会址等十六座文保单位,巴公房子、平和打包厂等三十多处历史优秀建筑(其中包括、江汉村及六也村、同兴里、首善里等6处优秀里份),多处历史建筑。

3 设计分析与思考

3.1 设计灵魂

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武汉这样身处江湖之间,与江湖品性息息相关。自古兵家莫不以此作高屋建瓴之势。武汉“形势壮阔,自古用武之地。”一座城市因水而兴也因水而患的恩恩怨怨,在武汉这个城市达到了极致。

在洞庭街我们进行了一个月的走访调研,想体会这个整个洞庭街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对于这类设计,我觉得找到历史保护街区的灵魂很重要,也就是所说的“气运相合”的气之所在,这样才能把历史保护街区的精髓传承的更完善。我们采用了一种诉述故事的手法来进行我们的设计。

我们走访的人中,有在这出生长大生活了61年的老住户,有动乱年代到广州学徒归来的理发店老板,有80年代由湖南到此谋生的豆腐店老板,还有90年代出生的时尚的少年……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截然不同的洞庭街,但是同样的是情感与眷恋。在他们知道这里可能要进行更新保护建设的时候,他们的眼中都流露着不舍之情。

这样的一个月的走访,我们总结,这里的人们不但希望这里今后能偶保留着起城市记忆,也希望新潮的元素能够注入这片老街区,带动一尘不变的老街区生活。所以我们的设计灵魂——江湖旧影,城市记忆。

3.2 设计构思

设计从洞庭街区现存风貌出发,将武汉的江湖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容与不容,古老与新潮,平实与特色在我们的设计中充斥着。根据时间事件空间的位移延伸生长盘绕在整个街区之中,每一段插入都带着一段唯美的故事和历史。“红丝带”出现是中国传统“结”的编织形态为蓝本,从中提取设计语素,用现代的手法表现为一根红丝带穿插的空间形态。而街区本身是有轴线的,设计就依于原有的轴线又生长出另外一条折线,两条相缠绕扭曲的轴线将时间轴和事件轴交织在一个空间轴的大平台上。在每一个转折的节点,我们加入新的红色构架或建筑小品或景观公园,就如历史的血液在这片老街区上流淌,见图2。

图2 总平面

历史街区的改造和复兴,是基于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新建的,该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原则上对街区进行“介入式”设计,历史街区经历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会给它留下不一样的文化底蕴在街巷里份间。就像19世纪60年代这个街区在随着中国近代史的蔓延生长出来,它从一开始就夹杂着多国文化,继而经历了民国时期,留下了胭脂、洋伞、汽车和歌舞升平的记忆,十年动乱让这个街区彻底的落寞了。1992年后的春风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养分,顿时间,高楼耸起,但是发展的年代使整个街区经历这场改造后,一方面它在努力掩饰着它的沧桑凌乱,一方面它彰显着它经历世事的沉稳大方。双轴线设计便是最好的对这种矛盾的写照。

3.3 设计分析

洞庭街的故事离不开自行车的叮叮当当,在入口处我们安置了自行车棚供人们停车和休憩,广场中包容洞庭江湖的年代记忆,洞庭村的钢架下安置竹床,进入老街,走进竹床文化,武汉的传统延续。

高架桥,连起了一百年的记忆,新与旧在这里碰撞。舞台上人们起舞清影,江湖变迁,世事轮回,生活依然安逸。

体育场,蜿如蛇行的高架梯上下穿梭,江湖动荡,红影斑驳,走过的是江湖的记忆,留下的是城市的旧影,在笑傲中逝去与重生。

画廊,百年沧桑。希望在这里有着洞庭街的艺术家在这里对人们展示洞庭的文化。江湖动荡起伏,艺术风潮澎湃,我们是一群活跃的年轻人,在这历史的老街,注入新鲜的血液。红色的钢架与斑驳的老墙述说着历史,是江湖变换中,新与旧的对立与统一。

书,是人们在了解历史不可缺少的事物,在这条追忆历史的红色小道上,我们设计了这中小型的书房,书房的下面可以走人,并不妨碍人们的通行。扭曲的形式,江湖的精髓也在其中,就在这小小的空间中,随着空间的张与缩,时间也在其中旋转跌荡,见图3。

砖墙做成时间的门,人们来去穿梭,如同在几百年江湖中行走。百年的老仓库和红色的阶梯相接,人们从现实一下步入到上个世纪,人们在这里搬运,黯淡的光线,工人的喘息,管事人的吆喝,都随着我们的行走进入我们的思维,见图4。

图3 书店

4 结语

设计完成后,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份设计图纸,更多是思考,我发现很多的城市历史街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历史风貌已经难以复原。当梁思成在20世纪50年代痛心疾首的写下:“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的时候,为什么人们没有醒悟呢?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一旦在原则上失误了,我们的历史就被我们的设计手段给消磨了。历史的记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不复存在了。

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更新不再仅仅是对城市的简单翻新,而更多的应该是从旧的城市肌理中生长出来。从而既具有本土精神,又能反映时代特征。唯此,城市的更新才是谨慎的,城市的文脉才是连续的,城市的居住空间才是充满人性的。

猜你喜欢

洞庭汉口租界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洞庭谣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汉口北》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交通组织方案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星月一舡压洞庭》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洞庭情缘(连载)
中国近现代报刊社会生态视角下的上海租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