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亮化提质工程中特色景观打造研究
——以云南双江县主干道灯杆设计为例

2021-06-10赵颖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布朗族拉祜族双江

赵颖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夜景照明是生活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夜景照明已由以前的单纯照亮周边演变成一种系统的景观提升工程,越来越多的地方在亮化提质工程中,开始重视灯杆的景观提升作用,用融入当地地域文化元素的灯杆,打造当地的特色景观。

1 景观亮化提质工程背景

1.1 “美丽县城”的打造

2019年,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美丽县城”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共建干净家园、营造宜居环境、打造特色风貌”的目标要求,通过3年的努力,在全省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其中,在营造宜居环境中,提出要实施县城亮化工程,兼顾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结合当地文化,打造特色景观。

1.2 双江的地域文化背景

双江因多元民族文化而扬名,境内居住着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7%,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主体民族,是我国唯一一个由四个主体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是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双江因澜沧江、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故而得名,北回归线横穿县境,森林覆盖率高达70%,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双江还因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原产地而得名全国最美茶乡,境内有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被授予“世界古茶原乡第一标志地”。如何将双江交融的民族文化及特殊的地理特色融入景观亮化提质工程,成为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重要内容。

2 特色景观构思

首先,梳理双江县的历史文脉,了解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这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渊源、民族传说与故事、民族服饰与日常习俗;其次,从地理区位、气候特征、特色物产等方面着手,了解双江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后,将筛选出的民族元素及地域文化元素进行一定的抽象或具象演化,再以色彩、装饰元素等方式融入主街路灯的底座、灯杆、灯头设计,打造独特的双江路灯。

3 灯杆设计

3.1 融入民族元素(见图1)

图1 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灯杆设计

3.1.1融入拉祜族文化元素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分布在双江、澜沧、西盟等县。双江的拉祜族间流传着一个“葫芦创世”的传说,认为拉祜族的祖先是从天神种下的葫芦中走出来的。拉祜族村寨把葫芦视为吉祥物加以崇拜,拉祜族人至今仍将葫芦视为吉祥、神圣之物,喜将葫芦籽缝在小孩的衣领上,而妇女的服装及围巾、包头上也多有彩线绣制的葫芦和葫芦花图案。此外,双江拉祜族服饰以红黑为主,喜欢点缀黑白小三角构成的方块。拉祜族灯杆设计以葫芦创世传说为蓝本,将葫芦作为灯罩装饰;以拉祜族服饰上的红、白、黑为主色,取其图案为灯杆底座及灯杆的装饰纹案,形成整个灯杆的设计方案。

3.1.2融入佤族文化元素

佤族主要居住在双江、西盟等云南西南部,勤劳智慧并能歌善舞。佤族人有一件视为神器的乐器——木鼓,形制古朴,发音低沉。每一个佤族村寨里都会放置一对木鼓,而制作木鼓的日子则被当作盛大的节日,那一天,佤族人民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还会进行打陀螺等民间游戏。佤族服饰的主色以红黑为主,红黑相间的条文中点缀黄色线条。

佤族灯杆设计以木鼓、陀螺为造型,将其作为灯罩装饰;以佤族服饰上的红、黑为主色,以条纹镶嵌的方式融入灯杆底座设计,进行整个灯杆造型的打造。

3.1.3融入布朗族文化元素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双江、墨江、云县、耿马等云南西南部沿边地区。双江布朗族流传的创世传说和祭祀活动中,有一种独特的蜂桶鼓舞,舞蹈中使用的蜂桶鼓是布朗族最古老的打击乐器,木色的桶鼓上有交错的麻绳装饰,因形状像民间养蜂的蜂桶而得名。表演布朗族蜂桶鼓舞,须身着布朗族传统服饰。双江的布朗族崇尚黑色,因此服饰多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色调,纯色为主,没有过多装饰,男女均爱系蓝色头巾。

布朗族灯杆设计以蜂桶鼓及布朗族头巾为载体,将二者抽象后作为灯座及灯罩装饰;取布朗族服饰上的黑、蓝主色,形成整个灯杆的设计方案。

3.1.4融入傣族文化元素

傣族自古生活在云南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双江、耿马、孟连等也有分布。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500部左右的长篇叙事诗。其中有歌唱人类创世活动的,有颂扬祖先创业事迹的,有通过爱情主线揭示社会矛盾的,如孔雀公主的故事:一个勇士克服重重困难,迎娶美丽孔雀公主,二者共同守卫家国。傣族不仅文化传说多,服饰也多彩多样,女性多着白色或绯色内衣,下着各色条纹相间的筒裙,颜色以红、黄等明亮的浅色为主。

傣族灯杆设计以孔雀公主的传说为灵感来源,将孔雀开屏的造型抽象后用作灯头;取傣族服饰上的红、黄条纹作为底座装饰,形成整个灯杆的设计方案。

3.2 融入地域文化(见图2)

图2 地域文化融入灯杆设计

3.2.1地理区位——北回归线上的县城

双江县得名于两江交汇,小黑江自西向东汇入澜沧江,两江相交,形成一个“丫”字形,这里有个独特的地理特征——作为热带与温带交界的北回归线从这里穿越。以有别于其他市县的区位特征作为切入点,结合双江名字的来源,将地域文化融入灯杆设计,形成双江北回归线灯杆设计方案。

3.2.2常见植物——火红灿烂的凤凰花

双江高温多湿的气候孕育了其周边的常见植物凤凰木。凤凰木因“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而得名,树冠高大,枝繁叶茂,五月开花至夏末。花分为五瓣,颜色如火。将凤凰花的五片花瓣抽象设计后,用于灯头的装饰,灯杆颜色取凤凰花的火红,形成凤凰花灯杆设计方案。

3.2.3标志产品——双江勐库大叶种茶

双江是全国农产地理标志产品——勐库大叶种茶的原产地。该茶种发源于双江勐库镇,在云南西部、南部各产茶县广泛栽培,被中国茶叶界专家誉为“云南大叶种茶的代表”。取勐库大叶种茶的叶片,抽象设计后作为灯头,灯杆取茶汤明亮绿黄的颜色,底座设计成茶杯,形成勐库大叶种茶灯杆设计方案。

4 实施效果

以上灯杆设计方案经过多伦比选,考虑双江县四个少数民族共治的县情,最终并没有单独采用融入单一民族元素设计的灯杆方案,或是仅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灯杆方案,而是将二者结合,得到最终采用的设计方案。

采用的灯杆设计分为三部分:灯头,结合地域文化,选取双江勐库大叶种茶的形象,四个叶片分别挂一盏灯,代表四季常青。底座,结合民族文化,融合了双江县拉瓦布傣四民族主要颜色风格和纹饰,象征民族团结。灯杆中部的中国结,设置四个,代表拉佤布傣四个民族,象征民族团结一家亲,如图3所示。

图3 最终采用灯杆设计图及实施效果

2020年,双江县景观亮化提质工程已全部实施完毕,双江的多条主干道上竖起了体现当地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的灯杆,形成了县城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县城的一张独特名片。双江县也于2021年成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如图4~图5所示。

图4 双江县主干道景观亮化提质工程灯杆设计实施实景(一)

5 结论

本文以双江景观亮化提质工程中灯杆设计为切口,探讨如何通过灯杆设计体现特色景观。一般来说,抓住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加以抽象提炼,便能为设计对象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元素。对于民族文化的融入,要善于从各民族的故事传说、民族服饰等方面挖掘内容,根据关键内容的描述,从内容里提炼形象,再抽象成设计元素,加以运用;对于地域文化的融入,要仔细辨别,选出确实能代表当地独特地域文化的元素,若这些元素有具象的形象,如“茶叶”,可以直接作为蓝本进行抽象设计,若这些元素本身就很抽象,如“北回归线上的县城”,可以构思一个具象的载体,将这些元素拆解成模块,应用到灯杆的不同部位。总之,无论是化具象为抽象,或化抽象为具象,都是建立在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找准特色元素的基础之上的。

图5 双江县主干道景观亮化提质工程灯杆设计实施实景(二)

猜你喜欢

布朗族拉祜族双江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六一慰问活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
邓小刚油画作品选
56 个民族56 枝花拉祜族
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
边疆行( 之三):拉祜族原生乡村音乐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