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S2@ZnS量子点的绿色制备及其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2021-06-10黄珩,冯冰
黄 珩,冯 冰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在显示设备、柔性可穿戴方面的需求逐渐发展起来[1-3]。为了满足环保且不同方面的应用,开发新的节能产品势在必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应运而生。量子点是一类在三维尺度上小于10 nm的纳米材料,因其尺寸小于波尔激子半径,所以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具有高发光、高纯度、全光谱、尺寸可调等特点[4-7]。量子点因具有高的荧光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发光领域,但目前研究的材料大多含Pb、Cd等有毒元素,导致在进一步的应用上有一定限制,且在深红色发光领域也较少涉及,因此开发无毒材料迫在眉睫。三元量子点具有量子点的本身特性[8-11],且其所用的材料因取材方便且无毒,成为下代照明材料领域的明星级材料。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药品
油胺(98%)、十八烯(98%)、氯苯(AR)、正辛烷(AR)、DMSO(AR)、乙醇(AR)、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99.9%)、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铟(99%)、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99.9%)、Poly-TPD(99.99%)、PEDOT:PSS(99%)、醋酸锌(99.9%)、四甲基氢氧化铵(99.9%)、醋酸镁(99.8%)
1.2 主要实验仪器
加热磁力搅拌器,加热台,旋涂仪,手套箱,热蒸发,光致发光检测装置,数字电源表。
1.3 量子点合成步骤
1.3.1 裸核量子点制备
称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10.0m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铟61.6mg放入双颈烧瓶中,用胶头滴管加入9 mL油胺及6 mL十二硫醇,用加热套快速升温至170℃,反应20min。反应完全后冷却,转移至试管中高速离心,并用正辛烷清洗3次,以保证量子点的反应残留物洗净,再用十八烯重新溶解后备用。
1.3.2 硫化锌包覆量子点制备
将制备好的上述量子点放入两颈烧瓶中,再加入3mL油胺,加热到80℃并保持5min,使其加热均匀。随后按照包覆层数1~5的变化,依次加入0.38mL、0.48mL、0.58mL、0.68mL、0.78mL硫 化锌前驱体溶液,在5min内将温度升高到160℃,反应20min。反应完成后洗涤3次,用正辛烷分散成一定浓度的量子点溶液。
1.3.3 器件制备
首先将图案化的ITO玻璃片放置在聚四氟乙烯的清洗架内,分别用乙醇、丙酮、异丙醇、乙醇各超声30min,之后捞出用氮气枪吹干,接着放置到臭氧处理器中处理30min。取出放到旋涂仪上,用移液枪移取60μL的PEDOT:PSS,采用一步旋涂法进行旋涂,转速为3000r·min-1。放到加热台上加热30min后,放入手套箱中依次进行Poly-TPD、QD、ZnO的旋涂,再将其放入热蒸发中蒸镀铝100nm。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量子点的表征
图1是不同温度下制备的AgInS2@ZnS量子点的XRD谱图。裸核量子点的衍射峰与AgInS2的标准卡片(JCPDS No.65-5163)相对应,没有出现额外的特征峰,说明制备的量子点中无杂质。随着硫化锌包覆层数的增加,整体角度逐渐向大角度迁移,渐渐接近于ZnS闪锌矿标准卡片,说明硫化锌无机壳层已成功包覆,且最高可达到5层。随着层数增加,量子点XRD的整体峰型更加尖锐,说明量子点的结晶性能也随之提高。
图1 包覆不同层数的量子点XRD图
图2为量子点的荧光图,可以发现,随着包覆层数增加,荧光峰的位置整体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移动,小范围的移动是少部分的Zn离子进入晶体内部,导致价带发生了少许变化。包覆1层的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达到了最高,远远高于其它,这是因为量子点外包覆了1层硫化锌后,钝化了表面非辐射复合,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但进一步增加层数,荧光效率反而降低,我们认为是由于大量的无机壳层在引入过程中导致了其它的缺陷,这一缺陷远远大于其本来已经钝化的缺陷,并且层数过厚严重阻挡了光的发出,因此外延生长1层硫化锌的荧光强度就可以达到1.1×10E6。
图2 不同包覆层数的荧光图
2.2 器件性能表征
图3为器件的电流密度图,可以看到在低电流密度下,不同包覆层数的量子点器件的电流密度相差不大。电压达到2.5V时,包覆1层的量子点器的电流密度最高,说明在包覆1层硫化锌时,表面的非辐射复合被钝化得较完全,因此在较低电压下,器件中的载流子才能更有效注入。相比其他层数的器件,在包覆1层硫化锌的器件中,载流子不容易被缺陷捕获,从而更有利于进行辐射复合并发光。
图3 包覆不同层数的器件电流密度图
图4为器件的亮度图,可以看出,随着包覆层数的改变,亮度先减少后增加,最高为包覆5层的器件。但在启亮电压2.5V时,包覆1层的器件最先达到最亮,后续亮度的降低,我们认为是量子点在大电压下工作而导致的。对于包覆5层时器件亮度达到最高,结合图5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制备器件时,表面较厚的无机壳层阻挡了量子点层与空穴传输层的福斯特能共振,使得一部分载流子在空穴传输层发生复合,发出一部分蓝光,造成整体的亮度变大。从图5我们也可以看出,包覆1层无机层时发出的光强度最大,充分证明无机层的引入,改善了量子点的表面形态,提高了量子点质量。
图4 包覆不同层数的器件亮度图
图5 包覆不同层数的电致发光图
图6为器件效率图,可以看出在低电流下包覆2层的器件,最大效率达到了0.16%,但在较高电流密度下很快发生了衰减,而包覆1层的器件效率维持在0.13%左右,并且在较高电流密度下保持得较为稳定。因此,我们认为包覆1层时,器件效率较为稳定。
图6 包覆不同层数的器件效率图
3 结论
本文采用双溶剂循环加热法制备了包覆不同层数的量子点,获得了高量子效率的量子点AgInS2@ZnS,并成功将其制备成深红色发光器件,最高亮度达到80cd·m-2,最高EQE达到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