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替罗非班联合血塞通对进展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06-10金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血塞通罗非班血小板

金强

(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的冠脉等血管病变相关,脑部供血血管阻塞后脑组织逐渐缺血坏死,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病情持续时间久,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梗死症状呈阶梯式加重。临床诊疗策略应以抗血小板、溶栓治疗等方案为主,但溶栓治疗有时间窗限制[1],不具有普适性。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是脑血管疾病常用药;替罗非班注射液作为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 受体拮抗剂,可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聚集从而治疗进展性脑梗死[2]。本研究将替罗非班与血塞通共同用于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0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1)。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8.23±4.65岁;病程6~18 h,平均病程12.14±1.30 h;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6.94±4.78岁;病程7~20 h,平均病程 12.95±1.54h;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1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于发病后72 h内就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分;首次发病;近期未接受溶栓、抗凝治疗;本研究由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心、肺、肾、肝严重损伤;合并恶性肿瘤;药物过敏者;合并精神疾病或老年痴呆患者;近期接受手术治疗,有明显出血倾向;严重感染、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障碍或先天功能不足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补液调节,应用药物稳定基础代谢疾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维持基础治疗,适当服用脑保护及神经营养药物。

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44020285)250 mg Qd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以0.4 μg·(kg·min)-1初始剂量静脉滴注替罗非班注射液(远大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3290),30 min后调节速度至0.1 μg·(kg·min)-1继续静脉滴注给药,持续72 h。两组均连续治疗2 w。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4]

痊愈:NIHSS评分下降91%~100%,病残等级为0;显效:NIHSS评分下降50%~90%,病残等级为1~3级;有效:NIHSS评分下降20%~50%,病情部分改善;无效:NIHSS评分下降20%以下,病情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神经功能评价

应用NIHSS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该量表由13个条目组成,总分42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缺损越严重。

1.3.3 血液流变学测定

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间空腹静脉血样5 mL,采用FASCO--3010D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

1.3.4 不良反应记录

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例(%),n=51)

2.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NIHSS评分比较(±SD,n=51)

表2 NIHSS评分比较(±SD,n=5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 观察组 13.32±3.84 2.81±2.20*# 对照组 13.66±3.12 4.76±2.13#

2.3 血液流变学参数

治疗前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D,n=51)

表3 治疗前、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D,n=5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全血粘度(mPa·s-1) 血浆粘度(mPa·s-1) 纤维蛋白原(g·L-1) 高切 低切 观察组 治疗前 7.35±0.84 15.94±1.91 5.67±0.74 4.28±1.19 治疗后 5.87±0.57*# 13.35±1.14*# 4.37±0.42*# 2.64±0.71*# 对照组 治疗前 7.23±0.95 16.15±1.83 5.74±0.69 4.06±1.22 治疗后 6.44±0.62# 14.26±1.01# 4.96±0.48# 3.29±0.65#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2例发热,总发生率为7.84%,对照组出现1例嗜睡,1例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3.9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于1~2 d内自行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

3 讨论

进展期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危险性较高的类型,发病时间往往在6 h以上,大部分患者已错过早期溶栓治疗或手术介入治疗的最优时期,临床需寻求更有效的处理方案恢复缺血区血流灌注。常规脑梗死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主要通过抑制血栓素活性、阻断血小板凝集控制血栓形成,但仅使用抗血栓药物难以在短期内改善血管堵塞的现状。血塞通属中成药制剂,药理学研究显示,该药物中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可调控生物体内纤溶进程,通过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拮抗抑制物活性达到抗血栓疗效,通过增加血管内NO及其合成酶活性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5],可辅助增强阿司匹林药效[6]。

替罗非班对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可阻断血小板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相互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减缓血栓沉积。有研究发现,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替罗非班和肝素抗凝,可有效延缓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7],减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8],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而血塞通主要作用于纤溶相关因子,本研究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塞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目前研究发现,血塞通中所含成分——三七总皂苷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达到加快血流、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高凝血患者的血液流变状态[9];而替罗非班也有助于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替罗非班联合血塞通有利于改善患者高凝血状态,降低血液粘度,患者血液循环速率加快,凝血风险降低。而且本研究方案中药物未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注射用替罗非班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单独使用血塞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更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更好,血液流变情况显著改善,药物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血塞通罗非班血小板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银杏达莫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