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不合理用药因素分析
2021-06-10程术芹
程术芹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 山东 青岛 266400)
目前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十分广泛,涵盖多个科室,并且药物类型多,消耗量巨大。但是如果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则会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导致细菌耐药性提升,并且还可能引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不合理用药情况越来越多,导致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的压力,使真菌感染风险增加。不合理用药也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对导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不合理用药因素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900份,其中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共160份,占17.78%。其中男89例(55.62%),女71例(44.37%),年龄3~81岁,平均年龄(58.2±13.8)岁。
1.2 方法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评估不存在感染指征,使用药物对病原体无任何效果或者效果不理想,无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或者联合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存在配伍禁忌、换药频发以及治疗效果不理想未进行及时换药情况,在正式用药前未对患者进行检查及药敏试验,用药方式、给药浓度、给药间隔时间、给药剂量以及用药疗程存在不合理,用药时间较长、停药时间不合理。
1.3 观察指标
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导致不良反应原因、药物类型、主要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抗菌药物类型分布
在抗菌药物类型方面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头孢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青霉素等,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类型分布
2.2 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软组织、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等,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布
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滴速较快,其次为给药时间不合理、配药浓度过高等,见表3。
表3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布
3.讨论
随着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情况也在不断增加。WHO药物检测合作中心认为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将正常剂量应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有害的、同用药目的无关的一种反应,并不包括用药过量或者不合理导致的反应。不良反应的类型较多,主要为毒副反应、后遗反应、继发反应及特异性反应等[2]。导致不良反应因素繁多,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不良药理反应、剂量以及类型、患者自身因素、长期服药或者合并用药等。药物不良事件主要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医疗事件,该事件并不是绝对和药物存在因果关系。结合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药物特性以及药理作用可将不良反应分为下述三大类。第一类指的是量变型异常、同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能够预知,发生风险大,致死率低。第二类指的是质变性不良反应,同剂量无关,预测较难,发生风险较低但是致死率高,其中变态反应及特异质反应均为该类不良反应。第三类不良反应为非特异性,时间关系不明确,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不能够重复,机制难以明确,例如一些突变致癌等[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头孢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青霉素等。喹诺酮药物的靶为细菌的DNA,阻碍DNA回旋酶,导致细菌DNA受损严重,进而达到抗菌的作用[4]。同前三代药物进行对比,第四代喹诺酮在结构中引入了8-甲氧基,有助于提高抗厌氧菌活性,C-7位上氮双氧环结构会导致革兰氏阳性菌活性提升,保持本来的革兰氏阴性菌活性。临床在使用该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做到合理规范用药,合理控制剂量、浓度和时间,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占比较高,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导致其不良反应较高的重要因素[5]。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软组织、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等。皮肤软组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皮炎、皮肤瘙痒严重以及荨麻疹等。消化系统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痛、呕吐以及腹泻等,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菌群严重失调。心血管系统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静脉炎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头晕等[6]。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休克,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次研究中并未出现休克病例。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布进行分析,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滴速较快,其次为给药时间不合理、配药浓度过高等。因为滴速加快因此导致液体在短时间内便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导致患者的心脏负担大幅度增加,对于存在心脏功能衰退、障碍的患者来说,极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头痛、呕吐、头晕等,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如果滴速较快则会导致静脉压发生风险增加[7]。在对患者使用一些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如果静脉输注的速率较快,局部极易发生疼痛、静脉硬化等静脉压症状表现。如果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滴速较快或者浓度较高,则会引发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红斑或者荨麻疹等不良反应,情况严重还会引发呼吸衰竭或者心脏骤停等不良反应。如果喹诺酮输注速度较快,会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以及胃肠道功能衰退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用药医师需要对输注时间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需要>1个小时。红霉素类药物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滴速较快或者浓度较高,则会引发不良胃肠道反应。如果对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滴速较快会形成心肌抑制,导致患者血压下降明显,引发呼吸衰竭等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导致患者肾脏功能负担的增加,对肾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滴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联合用药不合理、频繁换药以及剂量不合理等也是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因素,因此临床药师需要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尽量不要频繁换药[8]。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对抗菌药物应用十分广泛,因此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最为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因素为滴速过快,其次为给药时间不合理、配药浓度过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