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2021-06-10费桂芳
费桂芳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教学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本文通过了解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贡献一份力。
首先,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来体会讨论学习的必要性,这是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小组学习成功的标志之一是每个人都可以促进小组学习进度并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即便是以学生的成绩、性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或是以自由组合方式建立学生小组,都避免不了一些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即使合作学习小组是通过指定方法建立的,小组成员之间许多问题也很难沟通,这是最尴尬的状况。这种情况就很容易造成有些学生参与了小组的所有任务,有的学生却只能充当人数,无事可做。
其次,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个人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与其他学生合作,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打破个人学习模式,并与其他学生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合理之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个别问题设计太过于简单,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虽然看似开展了合作,却没有效果。”有时候还没有搞清楚课堂要学习的真正内容时,就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而有时候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己经进入了状态,但是教师却叫停了学生的学习开始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成就感大大降低,非常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准确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小組合作学习的精确方法,因此无法实现这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当教师没有事先设计合作学习的流程,没有提前分析课程内容,学生便会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辩论。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主动参与评价。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的点评,也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查,不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就无法找到问题来完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参与评价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较少,尤其是在课堂上对其它小组的最终成果或答案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是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中最不合理之处。而老师在课堂上要观察班上几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就会导致很多小组的学习成果没有得到反馈,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优化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自由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弱,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通过教师的讲解,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习惯,并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在《田忌赛马》一课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后,让学生们结合具体课文,学会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互相倾听,这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员彼此间要能够认真倾听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只有建立一个友好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提高小组成员间协作学习的效率。当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一定要听取老师所布置任务的内容,然后明确小组合作的具体分工,认真倾听成员的发言,并通过讨论选择最终答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这也是学生进步的途径。
另外,教师要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语文理论基础、学习能力、课题难易度等因素,分析出适合团队一起回答的问题和适合个人回答的问题。因此,要确立小组合作目标,前提必须根据语文课堂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在给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教学任务时,还需要考虑问题的难度与内容的丰富性,多方面考虑才能设计出最能让学生学到重点的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评价内容时,应涵盖以下的多种学习层面:知识习得的程度、学习方法的运用、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变化和情感变化等。整个课堂教学,无论是问题指导,知识培训,巩固学生在标准成绩中的表现都必须纳入小组评价体系。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不能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和学习习惯加以关注。
结论
面对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应该理性地选择合适的章节来进行实施。对于合作学习策略的选用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具体的内容等进行灵活地选择。只有在合适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当代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导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36.
[2]罗文浪,戴贞明,邹荣等.现代科技下小组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04.
[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00): 380-393.
[4]普通小学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