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分析

2021-06-10姜文平

健康之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姜文平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采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配合动态心电图(DCG)的诊断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疑似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本院进行检查,对其辅以CCTA、DCG检查,同时依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生状况予以评价,以MPI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且评价CCTA、DCG单一诊断效能与二者联合诊断效能。结果:相比之CCTA、DCG单一诊断,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在特异度、阳性阴性预估值等方面,联合诊断高于单一诊断,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采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配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性高于CCTA、DCG单一诊断,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动态心电图;诊断效能

冠心病属心内科高发性病症,患者通常伴冠脉粥样化表现,可致管腔窄小、阻塞,进而演变为心肌缺氧缺血,累及生命安全。伴随人们物质水平提高,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均发生改变,使冠心病患病人数愈加增多,易发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组织缺氧坏死。实践指出,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缺乏典型症状,易被医生及患者忽略,造成严重后果,因而提高疾病筛查及早期诊断效能是降低高危人群患病的关键[1]。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为心肌缺血诊断金标准,但费用昂贵,加之辐射相对较强,推广受阻。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具无创、灵敏度高等优势,是冠心病诊断常用方式,动态心电图(DCG)具价格低廉、实用性强的优势,文献指出,联合运用CCTA、DCG诊断能够全方位掌握患者病况,为医生制定诊疗方案奠定基础[2]。本研究为进一步证实该结论,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84例疑似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4例疑似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42~76岁,平均(59.05±5.23)岁。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纳入标准:伴胸闷、心悸及呼吸急促等表现;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伴传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重症贫血;检查不耐受;近期服用对心率有影响的药物,如洋地黄等。

1.2 方法

MPI检查:仪器选择,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于MPI检查前嘱患者禁食禁饮12 h,第1天实施踏车负荷试验,当出现目标心率亦或是心绞痛症状后,注射MBq99Tcm-MIBI(740 ml),半小时后进食特定脂餐,于1 h采集图像。第2天以相同方式获取静息环境下的断层图。

CCTA:对患者心率予以监控,当其>70次/min,给药倍他乐克(剂量为75 mg),保证受检者心率均在70次/min以下。采取640层螺旋CT机进行心电门扫描,自气管隆突处至心脏膈面,设定有关参数,管电压100 kV,重组层厚0.2 mm,转速为0.5 s/圈。

DCG:于正式检查前嘱患者忌用洋地黄等对心脏状态有影响的药物,且禁忌高强度运动,防止仪器与人为因素对结果造成干扰。实施1 d心电图信号测定,并以DCG系统展开长时间分析,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症状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CCTA、DCG及CCTA、DCG联合诊断结果,计算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阴性预估值。

DCG判定标准:与同等电位基线比较,ST段下移>0.1 mV,下移持续时间>1 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1 min。

CCTA判定标准:借助原始数据于收缩、舒张末期实施左心室水平、垂直长轴及短轴图像的重新构建,舒张期若无显著差异,且收缩期兴趣区CT数值:周边正常心肌增强密度CT值>1时,即可判定。

MPI判定标准:运动时出现节段性分布稀散,而静息环境下对应阶段出现填充,即可判定为心肌缺血。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与单一DCG检查比较,DCG、CCTA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χ2=33.218,P<0.001。见表1。

2.2 诊断效能分析

DCG、CCTA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DCG、CCTA诊断效能(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工作、生活等压力增大,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冠心病患病风险加大。实践指出,冠心病可致机体脂质代谢能力出现异常,使其动脉内膜凝集过量的脂质,随病情发展,发生机体血液流动发生异常,并出现冠脉硬化,导致心脏组织与细胞难以展开正常的血液灌注,进而使心肌缺血与缺氧,危及生命安全。可见,采取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是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预后的关键内容。

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一般包括CCTA、MPI及DCG等方法。MPI为心肌缺血的诊断金标准,但在运用中发现,该方法费用昂贵,且辐射相对较高,无法广泛运用于临床,有一定的局限性。CCTA、DCG均具无创、实用性高等优势,但单独运用效果欠佳,无法在临床中发挥理想作用。当下关于二者联用的报道较少,但亦有学者认为联合运用CCTA、DCG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实施诊断能够有效避免单一诊断的缺陷,发挥协同功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及敏感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诊断准确率与单一CCTA、DCG诊断比明显更高(P<0.05);相比单一CCTA、DCG诊断,联合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阴性预估值更高(P<0.05),提示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诊断,提示联合诊断可促进诊断准确率、敏感度提高。

文献指出,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查,由于其操作简单,属于无创操作,故而于常规心电图所忽略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具较高的诊断价值,降低了因患者无显著感受而使疾病发生的概率。但是,这一方法在实际检查过程中易受诸多因素影响,诊断质量欠佳。有关资料表示,CCTA能够对冠脉血管展开无创检查,可对其解剖状况有效反映,并对冠脉窄小位置、程度及范围进行精准的评价,因而受到临床认可。另外,CCTA亦可结合原始数据进行收缩、舒张末期心肌组织与细胞缺血状况的准确判断,但对血管微循环、紧张度及血管侧支循环状况难以有效判断,造成误诊或是漏诊,因此采取联合诊断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

CCTA、DCG联合诊断能够起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作用,将其运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可提高诊断精准性,全方位把握疾病信息,最大化降低周围因素所致结果准确性偏差的影响,为临床医生制定可行性诊疗方案提供参考。黄大平等对62例高危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联合诊断准确率较单一诊断高(P<0.05),与本研究结果近似一致。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肌缺血采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配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性高于CCTA、DCG单一诊断,可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有力依據,使病情得到控制,具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50-52.

[2]陈亮.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106,137.

猜你喜欢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