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
2021-06-10尹恒丽
尹恒丽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思维品质;道德思想;方法
步入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心智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趋近成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接下来的走向。作为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政治学科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念等责任和义务,这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科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渗透
1、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表现为公民对于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认可与理解,既属于爱国主义范畴,同样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政治认同是治国的根本,人民只有对自己国家有无限的认同和崇高的信仰,才能够说这个国家具有着高度的凝聚力,有了灵魂。那么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政治认同作为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其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落实对学生该项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提炼,如此才能够发挥其价值,达到提升学生公民意识和基本素养的目标。
2、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听起来好像和政治学科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素养。在生活中,科学精神体现为对于事物发展规律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也意味着个体是否能够结合客观发展规律来进行思考和看待世界、自我。相應地,在政治课程中的哲学知识体系中所强调的正是科学精神以及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是需要学生在学习和感受的同时,去践行在日常生活中的。
3、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高中政治前期涉及最多的内容,主要分布在政治与法治版块。比如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关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结合具体事例发表自己的看发和建议,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法制建设的实质内涵。
4、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不仅仅是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体现在政治学习中各个领域的一项基本内容。公共参与是人民群众享有合法权利和义务的体现,公共参与的价值体现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交流,这对于防止和化解一些问题、冲突有关键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更有助于其认识和了解公民对于国家的意义,以及公民被赋予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二、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
1、学习理解
政治课程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是一切核心素养形成和深化的基础,理解能力起初表现为对于所接受内容的认识程度,随着不断地积累和提升,会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的转换,即能够实现对知识的应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习与理解能力主要包括观察、阅读、记忆、解释、归纳等几种,本着通过多元教法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多选择较为直观、通俗易懂的呈现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感受事物及现象真实的发生过程,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客观规律。通过模拟社会活动来为学生进行感知和体验创造条件;通过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学生对于材料的解读能力,能够带着关联性思维去思考阅读内容中的信息;科学的记忆方法也是政治学习的一项必要能力,如何将知识化繁为简,如何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来转化为有效的记忆。例如,在“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中,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浏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完成对两个知识点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呈现几个实例,看看与学生之前想到的是否相近。比如对于要出门的人而言,汽车和地铁就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交通工具;对于要买东西的人来说,两种品牌的同一类产品就是互为替换的;打乒乓球时的球拍和球就是互补的。此外,为了便于学生真正内化为记忆,教师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进行提问,比如从“判断物品之间互补关系的依据是什么”这一角度来进行都可以。
2、实践应用
思维导图是当前众多学科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的一项有力工具。针对于单元教学或是专题复习等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结合时事热点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既加深了印象,也能够形成从客观角度去理性看待和分析实际问题的科学辩证思维。
3、批判创新
批判与创新是需要同步培养和提升的关键素养,也需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去沉淀和积累。作为教师要勤于督促,帮助学生克服惰性思维,减少对于老师的依赖,遇到问题要先自己多动动脑筋,不懂处再向他人去请教,养成一个勤动脑、多积累的好习惯。例如,在“价格变动对于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影响”这一知识点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煤炭价格的下跌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一些社会中存在的声音,如下调电力价格等来做出判断,考验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综上,新课标的提出使课程教育朝着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不断前进,而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学科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从科学和客观角度出发,围绕实际学情来精心选用教学资源,以符合核心素养价值标准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获得多个层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2):49-50.
[2]张继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1):181-182.
[3]史瑞莲.高中政治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1(A3):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