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
2021-06-09蒙冠佚
蒙冠佚
摘要: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有关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感恩行动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大力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培养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回报社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实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或资源。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小学语文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感恩教育资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养育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1、养育之恩。天大地大不如父母养育之恩大,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可怜天下父母心,“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何况人呢?我们的教材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反映了父母养育之恩,诸如《慈母情深》中一位贫苦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给“我”买《青年近卫军》,呈现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及母子情深似海。又如古诗《游子吟》歌颂母爱,表达母亲对游子的感情。《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经过38小时的挖掘,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朗读,理解文章宗旨,培养感恩之心。
2、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和一个概念,还有她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及万千子民。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幅员辽阔和壮丽山河,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教材中的课文,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刘胡兰》等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爱国情怀。
3、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民,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宽广的襟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一夜的工作》、《詹天佑》等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周总理不仅工作辛苦,而且体现他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而鞠躬尽瘁。还有詹天佑在为鼓舞中国人的志气,接受京张铁路的修建工作,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提前两年完工,提升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民族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
1、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课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父母、对自然、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只有一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命弥足珍贵,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无私的馈赠;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尽最好的孝道;国家、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茁壮成长的阳光和土壤,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倍加呵护,珍惜生命,也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大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神,陶冶自己的情操,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网瘾、吸毒、疾病等,还有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
2、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应尽的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教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念父母养育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教诲,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操劳,学会为父母分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国家,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遭受威胁和损害时,勇于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杀身成仁”是古人早已教给我们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道理。
3、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和谐共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学会和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交流共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融合交往,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海纳百川,包容乃大,要让学生学会包容,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意识,做促进民族团结繁荣、社会和谐发展的小小“螺丝钉”。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1、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蓄情
感恩教育需要通過主体的参与,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亲子照或家庭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让学生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使学生瞬间找回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学生在反刍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把父母为培育子女成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罗列出来。在算算、想想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平时视而不见的却是一笔笔多么昂贵的财富!而这一笔笔财富又蕴含了父母多少心血和殷切的关爱!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
2、组织学生诵读感恩文章,领悟感恩之情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在知恩之后,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慈母情深》可以用真挚的语言反复和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与伟大,如《怀念母亲》一文,让学生深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与思念,体会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内疚,对祖国伟大母亲不变的爱意。
3、通过导演课本剧,让学生换位思考,品味感恩
众所周知,很多的影视剧有感人肺腑的情节、场景和故事,课本剧也不例外;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让他们亲身感受课本的感恩思想;如表演话剧,让学生在演戏中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感受社会主義好,感恩共产党。通过排演《<开国大典>节选》等课本剧目感悟领袖人物的平凡和伟大,增进对中华优秀儿女的敬仰,也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写作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会感恩
教育专家曹华这样说过:“感恩也是一种品德”。我们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抒发感恩之情,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写一封感恩信,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写成一封信寄给母亲,以交流心声、增进感情;在教师节里,也可将自己对老师的祝福和感激书写在卡片上,寄予恩师,表达敬重之意;在国庆之时,通过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当他人或社会给予自己关心和帮助时,可以及时提醒学生以日记形式把事情记录下来,以表达感谢之意。
5、布置感恩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可采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几项感恩作业,如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当一天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并用文字以书面形式记录自己的“作业”过程和亲身感受,体会父母的辛劳。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与家长配合,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比如教会孩子与父母道晚安、给父母夹菜、为父母捶背等。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就初见成效了。
四、小结
总之,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坚持实施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课件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2]彭剑飞、冯周卓 小学语文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3]杨章宏 课程改革学习主题构建: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4]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至六年级(上、下):总主编 温儒敏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
都安县下坳镇加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