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为背景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建设探讨

2021-06-09王钰

学习与科普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工程造价

王钰

摘要:为更好地培养和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本文将以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为背景,分析其现状及产生原因。通过丰富数据库资源、建设信息素养课程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与行业市场相结合的需求中,推动课程改革,探讨大学生信息素养建设。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素养;建设探讨

引言

为保证和提高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使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符合申请参加相关专业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教育标准要求,并满足工程类不同专业背景需求,《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文件》中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给出较为详细的要求。

信息就是权力,本质上人类的战争就是信息的战争,拥有正确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就占据绝对优势。中国的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都将意味着大数据远远超于其他国家。信息文明时代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大数据信息,不论是对5G、人工智能、云计算或是新一代的新工业革命,信息素养教育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基于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体系,评估当前工程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学生不缺乏应用网络的能力,但在专业信息的查阅上,不能满足当前学业及长远自我提升的需求。绝大多数学生的查询能力仅局限于百度,知乎及知网,查阅专业文献仅发生在大四论文撰写阶段。?

(一)缺乏辨别网络信息数据真伪能力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其实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林林总总,它在给大学生生活及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诸多挑战,有时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利益的驱使是网络资源丰富繁杂的根本原因,而网络的不合理使用是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数据时出现的普遍现象。

不论是在哪一学习阶段,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打开手机浏览器或者电脑网页进入百度或者谷歌等其他搜索引擎,试图通过网络搜寻来获取答案。网络资源丰富且复杂、条理不清。

网页中被提供的资源大多数都是提供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某一项问题进行分类与定义,导致网络资源分类标准不统一,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搜寻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令学生眼花缭乱,缺乏信息素养的学生无法在广大的网络信息中寻求到真正所需要的的知识与答案。当今高校学生缺乏辨别网络信息数据真伪的能力,无法从广大网络资源中寻找、分析、获得真实的信息数据,是信息素养不够高的表现之一。

(二)信息技术能力不强

高校图书馆关于社会信息资源短缺、未能与社会事业单位信息资源达到共享,使得高校内的数据资源库不够丰富。普遍高校图书馆都比较缺乏树立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书籍,影响了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与事业单位的信息未能达到共享,容易引起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信息出现不同之处,存在脱轨的现象,同样地,事业单位未能与高校图书馆达成共享,未能全面的了解到当前高校工程类学生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程度。

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没有与数字智商框架内容进行映射。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数据传输速率和低延迟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而在这个时代,信息的交换与传递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通过利用这一特点,高校内部数据资源库得到丰富,推进了工程类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信息素养。

(三)缺乏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意识

创新思维其主要特征就是批判性和发散性,就是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着一个思考与联想。而一个人如果缺乏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那么他就会对于所接触的事物进行盲目的接受与认同,这也是缺乏信息素养的一种表现。

现如今有许多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是向百度或者谷歌浏览器寻求帮助,如果能够搜集到答案则直接进行复制粘贴,并没有经过自我创新与批判审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许多高校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其实并没有收获到什么,只是笼统地将网络世界所提供给社会的信息资源进行搬运,并没有使得大学生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与锻炼。因此,各高校更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信息素养能力。

(四)工程类专业开展文献检索课程有限覆盖

多数高校教育以应试教育、理论性教育为主,学生未能达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当前许多高校教师常年从事高校理论知识教育,无法对工程类专业学生开展文献检索课程指导,也无法专业地对学生们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与评价。因此部分高校教师只能对于已有的工程类专业文献检索课程内容进行指导教学。

在整个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学的主体依然为教师,未能及时的将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自己,从而来提高学生自我信息素养能力。在高校教学中,教師应当更加积极的去丰富教学内容,普及更多工程类专业文献检索知识,促进教学内容多样化、多元化,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纳入到每一门专业课程中。

二、措施?

(一)图书馆与单位信息达到共享

《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应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工程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图书馆应与校外单位进行信息共享。

单位向学校推送近期相关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便于图书馆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阶段性地安排教学任务、制定计划,及时解决专业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QQ群等自媒体平台向学生发送已分类归纳后的信息,建立图书馆、教师、学生三角关系,彼此能及时互动交流,将单位信息与课堂教学结合,创造高效课堂。期间,相关课程、学术型活动、讲座的开展都能对信息素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同样,以大数据网络为媒介,图书馆需要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助力符合条件的在校毕业生达到工程管理类专业认证中信息素养能力指标要求,最后向社会输送信息素养能力较高的专业性工程人才

(二)圖书馆与数字智商框架内容进行映射

数字智商不同于普通的智商、情商,它的概念更宽泛、具体,强调了个人运用数字智商面对挑战并适应其需求的一种能力素养的表征。基于个体的普遍道德价值观,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提升个人生活质量。而个人信息素养能力着重强调对信息的检索、获取、交流应用等能力,相较于数字智商其涵盖范围缩小了不少。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再是学生用户到馆的“两点一线”,也不再仅仅只提供纸质化信息服务,可以与数字智商框架相连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搜索、借阅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化服务。图书馆与数字智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不仅能提升学生个人数字智商,掌握专业各项硬技能,同时也能利用数字世界的力量改变生活。

图书馆借助大数据技术不断丰富内部信息资源,有效精准捕捉学生搜索的网络信息来源,有利于为学生下一次使用提供更加优质的推送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员应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构建数字智商框架,提升个人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充分了解数据库使用方式,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做好充足准备。凭借此方式,不仅是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经验,当面临海量且复杂的信息“潮流”时,具有选择性障碍的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检索系统轻松解决个人问题,达到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目标。

(三)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中嵌入信息素养的综合训练和能力评价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国内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训的重要和关键环节,专业综合课程涉及科目较多,信息素养能力与各科目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如若提前在课程教育设计中嵌入信息素养的综合训练和综合能力考评,两者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既是对教师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也对建设学生信息素养有极大帮助。

图书馆与工程学院相互配合。工程学院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设置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方案,以学校需要进行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为服务对象,最后得以促进工程造价学科建设。综合训练分为网络搜索引擎使用训练、数字资源检索训练、馆藏文献搜索训练、文章撰写能力训练四个阶段。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际情况对某一课题文献查找进行分析、讲解、总结,通过小组小组展示指出学生易犯错误。课后通过布置的课程作业,学生能够回顾课上所学内容;课下小组作业更能反映学生对专业课程内容的了解程度,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作业质量,个人的信息素养在无形之中也得以提升。

三、结论?

现如今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每年都处于增长的态势,且这一形势仍在持续,201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34万人,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874万,大学生毕业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从而使社会市场形成一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会越来越小,因此在就业竞争激烈形势下,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敏锐的解读社会和政策信息,更有机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以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为背景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建设,是助力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达到专业评估认证中信息素养能力指标要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秀斌.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7(8)

[2]贺映兰,李文波,李显志.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235)

[3]牟延林. 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9)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工程造价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探析
浅析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