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典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2021-06-09吴安智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法典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

吴安智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和良好素养的重要时期。《民法典》的颁布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学生积极思想和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立足《民法典》分析,寻找教学切入点,融入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深入思考,借助科学评价渗透法制思想,从而助力学生素质提升。

关键词:《民法典》;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策略

引言

《民法典》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中,如果教师可以立足教学目标分析,巧妙地将《民法典》中的素材与道德与法治,可以弥补纸质教材的滞后性,让更多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引导中。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民法典开展教学引导,才更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个人认为有必要结合以下几点展开具体探讨。

一、细研《民法典》条文,寻找教学切入点

《民法典》作为新出台的法律制度,包含的条文范围广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想要将《民法典》融入教学之中,最关键的是找到切入点,将《民法典》中的内容与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继而打造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民法典教学资源。在仔细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之后可以发现,可以结合多个视角展开融入探究。例如,在《法律伴我们成长》中,有关未成年人的介绍就与《民法典》第十七条的规定相契合。在《预防犯罪》部分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民法典》中详细的条文分析,从而以明确的法律依据增强教学的说理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结合教学的目标与民法典中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等多元化内容分析,探索结合的路径,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丰富。

二、结合情境教学法引导,分析问题找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想要融入《民法典》开展引导,并非易事。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浅,单纯的教师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引导效果。那么,在开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融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立足实际分析问题、找方法,继而在科学引导中搭建高质量的课堂。例如,在讲解《善用法律》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民法案例为基础,为学生搭建一个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在骑行共享单车之后,小黄把化妆包遗落在车筐里,待回来寻找的时候,已经不见了。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找化妆包的情境。经过计算,包里面的东西约价值2000元,于是小黄报案。在调查中发现,小黄还车后是小张骑车。找到他后,他说直接把化妆包扔掉了。虽然小黄主张赔偿1500元,经过民警协调,小张赔偿了500元。请同学们分析民警作出的决策是否合理?由于处理结果与学生日常经历冲突,因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讨的积极性得到调动。经过分析发现,《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六条中规定对本次引导作了解释。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不仅仅理解了法律的运用,还掌握《民法典》中的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三、融入生活化教学探究,提高运用有效性

理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结合《民法典》开展教学引导中,如果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化引导分析,以《民法典》为参考引导,将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引导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立足基础学生成长基础要求,以生活、社会为载体,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探讨,继而在分析和运用中,提高教学引导的有效性。例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模拟法庭”,也可以适当融入“《民法典》在身边”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分析探究,内化知识。以“模拟法庭”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学习民法典中的法律知识,结合学习中的理念探究,然后,控辩双方开始质疑争辩。最后教师总结延伸。通过这种途径,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继而认识到《民法典》在生活中的意义。

四、借评价开展法制渗透,多元视角提素养

教学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指明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指明方向。因此,在开展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立足基础教学实际分析,在评价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法制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讨的欲望。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个体、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视角,融入线上线下评价途径,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讲解《合理利用网络》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网络“吐槽”问题比较常见,但是吐槽不当就可能会造成侵权。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结合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收集与网络“吐槽”有关的资源,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讨。待学生完成基础分析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结合《民法典》的第九百九十条、第九百九十五条、一千零二十四条等规定渗透,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分析探讨的结果反思评价,之后生生互评。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评价的效果作进一步普法引导,并以赏识性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通过科学的评价,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增强,综合素质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引导中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民法典》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立足实践探索合理的途径,并结合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探究,从而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9):23-24.

[2]周亮.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61-62.

(贵州省榕江县平永中学)

猜你喜欢

民法典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
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聚焦民法典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