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新课标的音乐教学实践
2021-06-09陈悦
陈悦
摘 要:盲校音乐课程标准以视力残疾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开发潜能,补偿其视觉缺陷;陶冶情操,促进审美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通过两年多的新课标教学实践,盲校的音乐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盲校新课标;音乐;教学实践
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特殊教育的质量发展和水平提升进入一个新阶段[1],旨在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教育教学的质量。
盲校音乐课程标准以视力残疾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和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开发潜能,补偿其视觉缺陷;陶冶情操,促进审美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2]。
通过两年多的新课标教学实践,盲校的音乐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转变观念,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谈起学校的音乐教学,大家首先想到的模式是教师坐在钢琴凳上弹琴,教唱歌,学生坐在椅子上学习唱歌。唱歌往往是枯燥的重复。即使是做游戏,也过多地受了目标的影响,显得有些索然无味。盲校的音乐教学更是如此,由于学生受视力限制,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放不开手,于是学生在律动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造成肢体语言进一步欠缺,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受到束缚。
通过实施新课标,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一)“哆—咪—梭”三期二步式分类教学模式
盲校音乐课程标准将小学六年分为三个学段,盲校在此分类基础上,将小学音乐进行了分类教学。“哆——咪——梭”三期二步式分类教学模式,就是以哆(根音)——咪(三音)——梭(五音)三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做形象的比喻,将小学音乐课分为三个时期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明确各学段目标,把每个时期按学生的掌握程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授课,该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辨析力、检查力,提高了对情绪的控制力,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奥尔夫教学模式
奥尔夫教学法是现代科学、先进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它的教学原理就是先让学生通过接触音乐实践,使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然后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原先的盲校音乐课因为考虑到盲生视力的障碍,不注重学生们的肢体语言,只是以单纯的唱歌和演奏乐器为主。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演唱和演奏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表现音乐的能力却很欠缺,出现面部表情僵硬、身体协调能力差等状况。
现在的盲校在音乐教学中突出发挥创造性、即兴性,它不仅是对现在正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使人通过在音乐里学习打开思路,开发其它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教授《粉刷匠》时,用最简单的身边随处可见的报纸作为刷子和帽子道具,来进行音乐创作;用竖笛演奏主旋律;用我们的身体做乐器随着音乐舞动等等,这样使每名学生的思路都能打开。学生们都能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当他们手里舞动着自己用报纸做的刷子和帽子时很兴奋,连平时最沉默的学生都高兴地拿着刷子在墙上充当“粉刷匠”。当一名同学用竖笛吹奏主旋律时,其余同学一边唱旋律一边用手和腿做声势,同时老师用奥尔夫乐器中的铝板琴敲长音do和sol烘托气氛。这样做达到了“唱、奏、跳”的结合,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即兴性。
二、体现盲校音乐教学的特殊性
盲校音乐教学既要遵循音乐教学的普遍规律,也应体现自身的特殊性[3]。
(一)重视听觉能力训练
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首先是培养听的洞察力,要专心地听。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教师进行“听鼓做”游戏,通过一名学生用快慢不同的节奏来敲击鼓,让其他学生做出相应的走和跑的动作,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库企企》这首歌曲,节奏感比较强。教师引领低年级学生做报纸游戏时,加入这首歌。先让学生每个人团个小报纸团,再组成一个大报纸团,放着《库企企》音乐,进行接龙游戏。每到“库、库、库企企”这段人声表演时,轮到哪名同学拿纸团,就听着音乐的节奏抛起来,再接住。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重视感觉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听觉、触觉等多感觉配合的协调性。
感知觉的培养对身心有缺陷的特殊儿童来说更加重要。在教学实践中,盲校的教师通过声势练习和律动练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歌谣《小白兔》,在学生熟练用节奏型念歌词的基础上,再加以声势,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加强节奏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节奏感,而且在一种完全、自由、创造、充滿乐趣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更加令学生感受音乐。
新教材《身体音阶歌》,通过律动,让学生用身体动作理解了头顶、脚底、高音、低音,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
(三)重视空间运动能力培养
在音乐游戏、律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有一首丹麦乐曲《握手舞》,教师根据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领着学生摆脱桌椅的束缚,在教室拼图上围成一个圈做游戏,让学生在长音出现时做与他人握手、单腿抬、蹲起等动作,并通过感受这些身体动作来保持时间的长短,很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长短。活动中,学生始终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音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音乐中,无论是低视生还是全盲生,都随着音乐在“动”。因为教师将低视生和全盲生安排穿插在一组游戏,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并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运动能力。
(四)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教师们应该抓紧时机给孩子们做创造练习。
以前,盲校教师给学生上竖笛入门课时,先教学生如何吹竖笛,结果造成学生指法和呼吸方法都掌握得不太好,特别是一些全盲生,因为手指肚没按严竖笛孔经常发出刺耳的噪音。现在教师经过摸索实验,先教会他们教师创编的《竖笛歌》。然后让学生每人用自己手中的笛头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这与平常的竖笛教法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在动手拆竖笛的过程中,他们显得很兴奋,很快就了解了竖笛的构造。用笛头吹声音的时候,有的学生吹得很柔和,有的吹得很刺耳;有的吹得很缓慢,有的吹得很急促。他們之间互相听并探讨着,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们为自己创造的音乐很满意。
三、合理构建课堂评价模式
科学的音乐课程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4]。
(一)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1.鼓励欣赏式评价
以前的盲校音乐课,经常能听到“嘿,嘿,你真棒”的课堂评价用语,刚开始课堂效果还可以,后来学生和教师都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鼓励的效果。现在的音乐课,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欣赏式评价。
当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特见解时,给他相应的肯定:“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当学生犹豫不决时,给他相应的鼓励:“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也许你的想法会给大家新的启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安慰他:“你给全班同学提了个醒,相信大家今后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5]!”这些评价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性差异式评价
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层次不同的评价标准。
教师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是个全盲女生,动手能力稍差,文化课成绩学得很吃力,但喜欢音乐,教师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战胜自己,教师教她吹竖笛,她是左撇子,按笛孔都是与别人的方向相反的,于是教师为她单独改写了竖笛歌谣,默许她与别人按孔方向相反;她摸不准笛孔的位置,掌握不好吹奏方法,教师就手把手地去教她,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经常是她很卖力地吹奏一首完整的歌曲,教师手上已经沾满了她的唾液,但教师毫无怨言,轻轻地擦拭掉,与她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学期下来,她已经能演奏四首乐曲了。
个性差异式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后都能享受到成功,并得到发展。
3.网络交流式评价
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盲校开展了线上授课。这样,教师就成立了微信群和学生及家长们建立起网络沟通的桥梁。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教师经常发布音乐知识,音乐教育理念,解决学生音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心得,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对盲校的音乐课有了新的认识,也看到自己孩子的潜力,让音乐课的评价有了新的方向。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贯彻落实新课标,不是简单地执行一个国家的课程计划,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李天顺.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大力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现代特殊教育,2019,(10):14-19.
[2]盲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6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1.
[3]盲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6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31.
[4]盲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6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33-34.
[5]潘晓丹.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受每一颗心灵—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即时性评价有效性的实践研究.mayiwenku.com.
(辽宁省沈阳市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