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少儿美术课堂公益推广实践探究

2021-06-09龙军王佳慧王葶郭徐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审美创新

龙军 王佳慧 王葶 郭徐明

摘 要: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少儿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课。要抓好少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其次要注意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少儿美术教育是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孩子,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并体验画画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少儿美术教育应该是打开儿童心灵的一扇窗户,而不是枷锁。

关键词:少儿美术;审美;艺术与生活;乡村少儿课程;创新

一、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提倡的实行的都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这个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早在两千多年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比较完善的素质教育思想。对于受教育对象而言,他主张因材施教,对于教育内容而言,他重视品德教育,美育的陶冶和体育卫生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孔子的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几乎不谋而合。

(一)、选题依据:

1、我国目前乡村少儿美术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还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地形较为复杂,所以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素质教育可能是因为经济条件,相关人才匮乏,思维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孩子们接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单一传统的语文,数学之类的文化学科。而艺术类的,比如美术课有的地方的小朋友几乎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的。

2、艺术教育和生活的关联: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近年来教育界呼声中较高的一个就是让艺术教育回归到“兒童的世界”中。在我们所学的各种艺术理论中也讲到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而在脱离现实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也是空洞乏味的且没有意义的。所以让艺术教育回归到儿童生活中来就是让教育有根可依,让教育内容变得真实,鲜活,丰富,这是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艺术教育的本位从知识技能变为体验的表现。在我们的此次项目中,我们也是一直坚持和贯彻把体验作为艺术教育的本位,时刻把握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结合当地的民间美术、非遗技艺、传说故事等,设计一些符合儿童艺术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的活动。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教师指导教学工作。在“彩灯简易制作”捡拾垃圾装置艺术课程开始前,我们的的教学团队先带领孩子们捡拾学校里的垃圾,包括塑料袋、肥料袋、废旧纸皮、布片、绳索等,打算用作艺术创作的材料。起初,孩子们因为垃圾脏不愿去捡,老师们便会耐心地告诉他们制造垃圾易,回收利用难,垃圾只是因为它放在了不合适的地方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指导他们用艺术的方式去美化环境、美化家园。于是,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将收集的各种垃圾冲洗干净在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充分发掘出来,各种垃圾被编织在用树枝和麻绳扎制的简易彩灯就完成了。历经辛苦变废为宝的艺术创作过程我相信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极为特别的一次新体验。

(二)、选题的意义:

1、审美的重要性:

审美是艺术的核心,同时也是我们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当今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参差不齐的艺术信息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分辨优劣的能力,即审美。都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支柱,花朵只有吸收都充分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支柱只有自身保持明辨是非的理智才不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给予他们成长所需的养分,是他们成为支柱的保障。

2、拓宽乡村少儿的知识层面:

什么是知识?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可能就简单的理解为老师教的就是知识,除此之外的他们可能也理解不了。而对于偏远的乡村儿童来说可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所讲的内容所涵盖的也仅仅是传统的文化知识,对于艺术文化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涉及到,从而孩子们所理解的知识层面就更为的狭窄。我们决定做这个项目的初衷之一也是为了孩子们能在有限的理解能力下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体验到不一样的东西。

3、缩短城乡少儿的艺术差距: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家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从以前的课后辅导班到现在的辅导班加兴趣班,文化教育和艺术修养两手抓,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孩子不仅文化成绩出众,各种才艺也不在话下。按照目前的现状,文化教育和艺术修养两手抓的情况会越来常见家长们也会越来越重视。而这种想象对于艺术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弊端也会越来越明显,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这句话完全就是现在大家对于孩子的要求,你可以不用每一个都精通但一定要有基本的领悟。我们这个项目要做到让每一个乡村儿童都精通绘画,或者未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画家这都是不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对美术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多一种选择,体验到不同的东西。

二、项目简述:

(一、)项目目标:

1.让绘画普及到每个孩子,让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也能感受到同城市孩子-样的艺术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2.乡村美术教育的落后,少年时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应更加注重美育的教育。为此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重视美育,让学校更加重视美育。不能让此缺失。

3.在不断绘画的过程中,打破原有定向思维,不受限制,不再只是课本知识,通过绘画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锻炼孩子手脑协调性,会让孩子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越来越细心,从而感知力会越来越强,也会变得越聪明。

4.培养到孩子独立思考事物的能力,表现能力和思维的开拓,举一反三的能力。

5.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为主,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从而可以使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我们课堂面向的是乡村的少年儿童和家长。为了改变家长传统的观念,而且现在农村的发展不平衡,忽视了对美育的教育。我们为了不让孩子缺失对美的追求。然后我们决定成立这个公益,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有好好学习的可能,不让他们缺少对美的认识,得以更加全面发展。

2.开办课堂,从孩子们角度出发,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他们意识中的绘画。让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充分发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平时学习不无聊乏味。

3.开始去乡村考察,与当地的学校和乡村政府联系。与他们商量学习的地点和时间。让后在学校等地方开办画展,让家长和学生知道美术的魅力。他们也可以学习,也一样画画画的很棒。让后通过学校给他们讲,愿意学习画画的,我们会定期去教他们绘画,不让他们的天性缺失。充分发挥他们的孩童的想象力,画出他们想画的东西。让他们在学校缺少的美育可以通过我们给他们的补上。最后,在快要结束的时候,给他们举办画展,给家长和学校看看他们的绘画成果,看看他们的想象力。

(三)、创新点:

1、课程内容的创新点:我们不以考学为目的,所教的课程不会采用市面上培训班的死板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固定单-的形式,功利性的教学,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

2、教育理念的创新: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为主,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从而可以使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四、结语:

乡村艺术教育与城市艺术教育有所区别,要接地气,并利用好当地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助力乡村艺术教育发展。乡村美术教育要尽可能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如利用垃圾进行艺术创作,让孩子们透过垃圾观察生活细节,训练其观察方法,提升孩子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进行创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3期

《赤子》(中旬)2013年09期

《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年12期

★ 〖基金资助]四川轻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乡村少儿美术课堂公益推广实践探究”(项目编号:cx2019196)研究成果。

(四川轻化工大学)

猜你喜欢

审美创新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