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有章可循
2021-06-09方卫梅
方卫梅
摘要: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是作者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有章可循的。
关键词:阅读与积累 观察与想象 教学渗透
引言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让学生不再害怕、抵触习作,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总结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的阅读与积累。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作文,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可如今的孩子受电子产品、“快餐”文化的影响,对读书的兴趣不够浓厚,有些家长虽然知道读书的好处,却不知道给孩子挑选较好的课外读本。没有语言的积累,光靠语文课本中有限的文章,怎么能做到下笔千言呢?
为了解决学生习作语言贫瘠的状况,近些年来笔者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一方面和孩子家长沟通,多给孩子买些课外读物,要求孩子晚上完成作业后阅读20分钟至30分钟,慢慢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方面,鼓励孩子们之间相互借阅图书,分享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要求学生去阅读图书,并安排专人管理,让孩子们静下心去感受遨游在书海的乐趣。光看不记是不行的,我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素材的本子,写上自己喜欢的格言,配上好看的插画,一本本个性突出的积累词句本诞生啦。我鼓励他们把平时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分门别类记下来,学生犹如蜜蜂采蜜,日积月累,他们的语言素材日益丰富,这为他们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
语文习作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习作课,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应渗透习作指导。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要想写好习作,教师平时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习作最开始是仿寫,适当的模仿会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些优美的句子产生兴趣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仿写迁移。比如,苏教版二年级有一篇课文叫《月亮湾》,其中有一句“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比喻句,老师结合图文教学后,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有的孩子说:“老师,现在油菜花开了,星期六,我去春游,可不可以这样写:春天,田野里开满油菜花,远远望去,像一地的金子!”真棒!孩子们打开话匣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老师,梨花开得像雪;海棠花开得也像朝霞;小草绿得像条毯子……一串串的句子从孩子们的嘴里飞出来,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孩子可以把这些想到的句子运用到写景的文章中去,既完成阅读教学,又渗透习作指导。
语文教材中类似的句段还有很多,如《荷花》中有描写荷花的句子——“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我们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句式写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花。《“超级球迷”邓小平》是典型写人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写人作文的基本技法,选取事例一定要典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明明是写樟树,为什么结尾写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同学们以后再写以“野草”、“梅花”为主题的习作,就可以借鉴这种写作手法。
三、学会细致观察,合理的想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源自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习作4”要求写校园一角,从学生习作来看,大多数同学停留在表象,比如对校园花坛的描写,一部分同学写的是“花坛里开满了红色的小花,很漂亮。”“春天来了,银杏树发芽了,绿绿的。”等,观察不细致,描绘自然也就不够具体和形象。但也有少数孩子写道:“花坛里种满了三叶草,细细的叶柄上托着三颗心形的叶子,真可爱!”小作者又写了风中的三叶草的姿态:“一阵微风吹来,它那细弱的身体随风轻摇,好像在与我打招呼。”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源于小作者细致的观察,才会让人有亲目所睹之感,陶醉于其中。老师指导时,要让孩子知道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要注意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味。当然,观察还要有一定的条理性,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或“从上而下”“由下而上”“由远及近”,或“先整体后局部”等进行有序的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条理地描写。由上所述,再写“三叶草”可以由叶柄、叶、花,由下及上,由主到次;对花的描写可以由视觉、嗅觉、触觉等有条理观察,重点的部分更要细致观察。
要想写好作文,光靠细致观察是不够的,丰富合理的想象是补充。同样的《校园一角》,写银杏树,有的同学这样写:一片片银杏叶如同一把把小扇子,一阵风吹来,好像在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由银杏叶的形,想到扇子,由风吹叶子响,想到鼓掌欢迎。一下子让景生动起来。写三叶草时,也有的同学写道:下课时,同学们经常围着花坛转,期待能找到一片四叶草,传说四叶草代表幸运,可以实现愿望,大概他们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运吧!由三叶草叶子的形状想到关于它的传说,合情合理。由此可见,习作要善于想象、联想,才能让内容更有新意,让平实的语言生动起来。
四、注重平时的“练说”与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作文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说话写话训练(作文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三至六年级习作训练(作文训练与提高阶段)。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规律就是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
苏教版教材每册书的练习上都安排了口语交际,教学时努力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学会倾听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而写话训练一般会安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比如《燕子》一文中写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作者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写燕子,你能不能模仿来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如果家里养的更好),学生兴趣一下子提升了,积极回答。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写,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