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1-06-09吴儒练李洪义
吴儒练,古 雄,李洪义
(1.南昌工学院商务贸易学院,江西 南昌,330108;2.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的综合应用系统[1]。GIS 具有很强的空间信息管理、分析、处理与监测能力,能为旅游科研人员和规划人员提供非常精准的地理信息,是当前常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和分析技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GIS 技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在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中也得到了普及。研究发现,GIS 课程在经管社科类课程中具有较大需求,且高层次人培养的科研需求明显[2]。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将GIS 课程纳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层面,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使其掌握旅游地理空间统计分析、空间计量学等研究方法。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旅城学院”)以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开设了GIS 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的实践工作能力。GIS 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已经开始普及,包括旅游信息查询、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者空间行为、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开发决策、酒店选址、旅游专题制图等方面[3-5]。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研究生独立开展创造性旅游研究的能力。旅游与地理空间信息密切关联,旅游地理研究是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方向,而GIS 处理的对象是地理数据,GIS 系统中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空间分析模块等是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高效工具和集成系统。因此,开设GIS 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GIS 软件应用,有助于学生创新旅游地理研究方法,培养和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但目前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旅城学院”为例,结合近几年旅游管理研究生GIS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为完善适应旅游管理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二、旅游管理专业GIS 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定位模糊
江西财经大学针对许多学科专业的不同需求开设了GIS 课程。GIS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等专业学生都必修课,在旅游管理、区域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等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但目前学校GIS 专职教师队伍培养相对滞后,任课教师一般都是非旅游专业背景出身,对旅游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定位与目标不甚明确[6]。目前在GIS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授课内容基本雷同,缺乏专业区分度,实践教学设置基本一致,没有体现专业差异等问题。GIS 在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发挥哪些具体的作用不突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也不清楚,课程定位较为模糊,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课时有限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多(包括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环节两部分)、知识面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抽象性。然而,在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计划中,该课程计划教学课时为32 个时数、2 个学分,而且理论课时(20 学时)占比较大,实践课时比较少。加之旅游专业学生无相关GIS 知识的积累,要想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完整、透彻地掌握GIS 课程全部内容绝非易事,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全面熟悉旅游管理专业GIS 课程定位、目标,加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任课教师概念、理论讲授和知识点讲解为主,辅以教师操作、学生跟着模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被忽视[7],实践教学环节则被学生课后自主练习所替代,课后的操作练习又以认知性内容为主,其目的仍然是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概念、理论的理解,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从而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旅游专业所需的GIS 技术、方法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更是无从谈起。
(四)学生基础薄弱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以专业硕士为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比例较低,各年级博士研究生共3 名。调查了解到,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大部分是文科生,很多学生在此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GIS 相关课程,有些甚至之前根本不知道GIS为何物,旅游专业学生缺乏对地图学的基本理解,相关基础知识比较欠缺。而GIS 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较多的地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知识,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比较吃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有的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较教学效果。
三、对GIS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在GIS 课程教学中,应当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旅游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比如如果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则很可能不需要学习GIS,但调查发现,我国旅游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管理的占比最高,达到23.2%[8],这个方向的研究生一般都需要学习GIS课程),实施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既熟悉GIS 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又掌握旅游研究所需的空间分析技术、方法,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并融入课程学习当中,避免“填鸭式”的被动[9]。因而,需要课程教学团队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探索。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GIS 是一门典型的交叉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迅速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在旅游管理研究生层面设置GIS 课程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科研创新为宗旨,以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为主要内容,课程教学目标是服务于旅游管理行业、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空间数据收集、查询、处理方法;旅游空间数据的定量统计分析、空间相关性、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的探索与运用[10],解决旅游规划、旅游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乡村规划、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了解GIS 基本构成与主要功能、空间数据结构与特征;理解GIS 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GIS 空间统计分析、空间计量建模等,并且能够针对具体案例,综合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和软件来解决空间问题[10]。
(二)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优化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GIS 课程教学内容由理论内容教学和实践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旅游专业GIS 课程的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及其在知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11]。一方面,传统的GIS课程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与旅游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并不相符,比如地理信息数据库编码,空间数据库设计等属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超纲内容”;另一方面,在短短的十几个课时内让学生系统掌握GIS 知识和技能,也是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加强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和重组势在必行。总的来说,旅游专业GIS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根本原则,重点强化地理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等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操,要淡化理论、强调实践,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应用GIS 软件和技术来解决旅游领域中的具体问题。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结合课程教学经验,旅游管理专业GIS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表1 所示。
表1 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GIS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受研究生总学分的限制,本课程总学时仍维持32 学时,但理论和实践学时比例需进行调整,要加大实践课时比重,由原来的12 学时增加为20学时,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旅游GIS 的实用技能。在理论教学模块,遵循理论够用、与旅游专业贴切的基本原则,GIS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GIS 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基础理论的讲解,以及主流软件(如ArcGis)的介绍。ArcGis 软件具有强大的旅游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对做科研的研究生来说,这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如何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旅游现象或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是否显著等。在实践教学模块,需安排更多课时,充分体现GIS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旅游专业研究生的GIS实践教学围绕旅游专题制图和空间统计方法两方面重点内容进行。除了上机操作训练,还需开展课外实践,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自主选题,应用Arcgis 软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实践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空间分析能力和研究结果的可视化表达能力不可或缺。
(三)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GIS 是一门融合计算机、地理学、统计学、数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知识体系庞杂,一些概念、理论对缺乏基础积累的旅游专业学生来说不易理解,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听得懂、能操作、会应用。(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是GIS 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目前,旅城学院已经建立了GIS 课程三大模块案例库,包括空间数据采集与编辑模块、地理空间分析与统计模块和综合性行业应用实验模块。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还需对已有案例进行完善和补充,增加旅游行业的案例资料。(2)以赛促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或行业性的专业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ESRI 全国GIS 大赛等,提升GIS 的实践应用水平。(3)翻转教学。由于旅游专业学生GIS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建立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讲义、PPT、案例资料及实验作业等),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复习和自学。(4)研究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是开展研究生GIS 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学生带着问题和研究课题进入课堂,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课题研究的目的;二是教师将科研团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研究性教学课堂[1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四)完善课程考评方式
目前旅城学院针对土地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GIS 课程期末考核方式采用标准化的考试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40%)加期末卷面成绩(60%)两部分组成。这种传统的考评制度有利于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学生的GIS 技能掌握、能力提升等却无法反映出来。鉴于此,应改进课程评价制度,完善课程考核方式,要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质量考评体系[13];加强过程性考核,加大平时分比例,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以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科研团队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等)评价机制,客观地对学生是否掌握了GIS 相关技能、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进行考评。基于上述分析,旅游专业研究生GIS 课程的考核方案设计如表2 所示:
表2 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GIS 课程考核方案
四、结语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旅游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据统计,2019年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计划招生规模约2652 人,旅游管理硕士招生已成规模化发展[14]。旅游管理研究生是旅游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其培养质量事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旅游管理研究生GIS 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使学生真正掌握GIS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 关键技术技能,融会贯通,并将之应用于旅游研究,提升科研素质和科研产出。同时,也希望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共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