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观察
2021-06-09王春华
王春华
河南上蔡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上蔡 463800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若结石造成胆囊管或胆总管阻塞,可引起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长期反复发作,甚至可导致全身感染和胆汁性肝硬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超声和MRCP是无创及准确的检查方法,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1-2]。本研究通过对80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临床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我院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的8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超声和MRCP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2)均由同一组医生成功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肝内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患者。(2) 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合并严重肝损伤的患者。(3)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各4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3-4]腹腔镜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LCBDE:脐缘1.0 c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力12~14 mmHg(1 mmHg=0.133 kPa)。常规四孔法探查腹腔、切除胆囊。将胆囊管残端稍向右牵引,显露并切开胆总管前壁,采用取石钳取出结石。经剑突下戳孔将胆道镜由胆总管切口置入胆总管内,对肝内外胆管进行全方位探查。应用网篮、超声或钬激光碎石、水冲等方法将胆道镜所观察到的结石取出。胆道镜探查确认胆管内无残留结石、胆管无狭窄,放置T管,缝闭胆总管切口。注水试验无渗漏后,将T管自右腋前线戳孔引出。文氏孔处放置引流管。自腋前线肋缘下切口引出。开腹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右上腹肋缘下8~10 cm斜切口完成胆囊切除,并应用胆道镜实施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1.3观察项目(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漏、结石残留、胆管损伤)。
2 结果
2.1手术时间等指标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2.2术后并发症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胆漏患者均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3~7 d痊愈。结石残留患者均于术后第6周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取出。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有多种,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均需遵循“取尽结石、去除病灶、解除狭窄、通畅引流,以及防止反流”的原则[5]。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其主要不足有:(1)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剧烈,不利于患者早期活动。(2)对腹腔脏器,尤其是对胃肠道的干扰较大,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患者术后恢复。(3)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较高。故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6-7]。
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LCBDE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术式[8-9]。贾利猛[10]研究表明,采用LCBDE治疗肝胆管结石,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确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普外科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的8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和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在于[11-13]:(1)在气腹下通过腹腔镜摄像系统将手术野清晰放大在监视器的屏幕上,手术操作空间大、局部解剖结构清晰,有利于术者精准进行操作。(2)通过腹壁4个小戳口施术,利用微创器械在相对封闭的腹腔内施术,不但创伤较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而且对胃肠干扰小。故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和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LCBDE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患者恢复快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