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对外科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06-09吴乐平
吴乐平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麻醉科 深圳 518116
全身麻醉受手术创伤、患者术后痛阈降低等因素影响,术后患者可出现强烈的急性疼痛与应激反应。尽管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可提高机体的保护能力,但过度应激反应会导致患者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以及免疫力降低等[1]。基于此,本研究拟评价全身麻醉对外科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简易智力检测量表评分≤26分者[2],以及听力、认知、精神功能障碍者。性别不限,BMI 19.2~31.0 kg/m2,ASAⅠ或Ⅱ级。腹部手术185例,脑部手术15例。
1.2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例数据库,选取2018-05—2020-10于我科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手术风险(NNIS)分级、术中出血量,通过询问病史和查阅病历,探讨全身麻醉对外科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程度的影响。
1.3观察指标和疼痛程度评估(1)依据NRS评分评估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择相应数字,数字越高则说明疼痛越剧烈[3]。(2)根据美国《医院感染检测手册》的标准将NNIS分为4级,含手术切口分类、手术持续时间以及麻醉分级3项。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1级,2分为NNIS-2级,3分为NNIS-3级。NNIS等级越高则说明手术风险越高[4]。对不同NNIS分级患者各时间段的NRS评分进行比较。(3)对不同术中出血量患者各时间段的NRS评分进行比较。
2 结果
2.1各时间段的NRS评分及各同时段NRS评分人群分布本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的NRS评分分别为(6.41±0.58)分、(5.36±0.62)分、(3.64±0.43)分。术后6 h的NRS评分最高。术后6 h时NRS 5~10分的患者多于0~4分的患者,术后24 h、48 h时NRS评分逐渐下降。见表1。
表1 各时段不同NRS评分人群分布 [n(%)]
2.2不同NNIS分级患者各时间段的NRS评分比较术后疼痛程度与NNIS分级呈明显递增的趋势,即NNIS分级越高则NRS评分越高。见表2。
表2 不同NNIS分级患者各时间段NRS评分比较
2.3不同术中出血量患者各时间段NRS评分本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61.87±29.65)mL。术中出血量≥400 mL患者各时段的NRS评分最高,201~400 mL次之。见表3。
表3 不同术中出血量患者各时间段NRS评分比较
3 讨论
全身麻醉下外科手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胃肠道功能、内分泌功能等造成一定影响[5],为了更好控制术后疼痛,则需要对疼痛规律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患者术后6 h的NRS评分最高,术后6 h时的NRS评分5~10分的患者比0~4分的患者多,术后24 h、48 h的例数则开始下降。表明全身麻醉下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增减轨迹,即术后6 h可达到疼痛峰值,随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为机体创伤后会促进皮质醇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提升,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应受到这两种应激激素的直接影响,术后免疫功能下降、疼痛感受提升,而这种应激反应通常分别出现在术后即刻与术后6 h,术后24 h一般可自行回落。提示术后6 h内应严密监察患者是否出现低体温与疼痛程度,关注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寒颤、神情痛苦等;同时帮助患者摆放体位,引导患者自我放松、予以正面心理暗示,提高患者术后6 h内的舒适度;必要时酌情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控制疼痛。如果6 h后患者疼痛程度无减轻甚至加剧,则需探讨疼痛的来源与性质,避免遗漏其他早期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疼痛程度与NNIS分级呈正相关,即NNIS分级越高,NRS评分越高,其中以NNIS-3级患者术后6 h的NRS评分最高。NNIS分级较高的患者通常是合并基础疾病较多、ASA分级较高,以及手术耐受程度较低的高龄患者,因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同时,由于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会随着气管插管增强,导致茶酚胺释放,所以极易引发血流动力学波动[6],最终导致脏器缺血、炎症反应而出现疼痛。故术前应准确进行ASA分级、NNIS分级,向患者针对性解释其可能会出现的疼痛强度和采取的镇痛措施,增强其康复信心[7]。在术后6~48 h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强度轨迹并适时予以对应干预。对于NNIS分级较低却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不应盲目予以镇痛药物,应考虑其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术中出血量与疼痛程度也密切相关。出血会影响组织器官的灌注而发生无氧代谢加重缺氧,导致氧自由基与炎性反应加深,最终引发剧烈疼痛;脑组织中的海马结构在缺氧时会出现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患者还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与记忆障碍[8]。本组患者中,出血量≥400 mL患者在各时段的NRS评分最高,201~400 mL组次之。因此,手术完毕进入观察室后,应高度关注术中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并予以持续吸氧、依据血压进行扩容、酌情使用止血药物与血制品输注。针对缺氧的患者应在面罩给氧的同时,采用中枢性镇痛药物止痛。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下外科术后6 h患者的疼痛程度达到峰值。手术风险越高,疼痛越重。手术出血量越多的患者疼痛症状越明显。在对患者术后进行疼痛干预时,可以手术风险分级与术中出血量作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