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群组教学”中的三类激励效应

2021-06-08姚幸清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音乐素养

姚幸清

【摘 要】“音乐群组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音乐教学方式被普遍运用,创新“音乐群组教学”方式有利于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利于使音乐教育的功能向素质教育拓展,有利于学生音乐艺术及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创新小学“音乐群组教学”方式能形成三种激励效应,一是竞争性激励效应,二是评价性激励效应,三是自我实现式的激励效应。

【关键词】“音乐群组”激励效应 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素养 音乐文化

近年来,“音乐群组教学”方式普遍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它对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实践和理解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不符合实际的跟风现象,对“音乐群组教学”的肤浅化理解现象,“音乐群组教学”方法上的生搬硬套现象,等等。

什么是“音乐群组教学”呢?“音乐群组教学”一要根据音乐教学的课程标准;二要根据学生音乐禀赋的个体差异;三要根据学校和音乐教师的实际情况。这三个维度中的第二个维度,即依据学生的个体禀赋差异而实施分类教学、分层指导、分别对待是要义,也是基本策略和方法。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全新的高起点的现代化学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十分注重音乐教学的实验。笔者作为一名音乐骨干教师,之所以能取得市音乐教学特等奖荣誉称号,与开展创新“音乐群组教学”方式的实践和探索是分不开的,其中小学“音乐群组教学”中的三类激励效应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

一、“音乐群组教学”具有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的“竞争性效应”

一是横向“音乐群组教学”,就是将同一个年级中的两个班的学生,根据各自的音乐禀赋及接受条件,将他们分成A、B两个平行大组,在每个大组中再分若干小组。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及音乐教学的要求,如果某一学生原来在B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整体上进步了,那么他便可以进入到A组。当然从音乐学业的角度看, A组属于音乐能力更高的一个层级。A、B两个大的组别中又分别分成若干个小组,如某一个学生在音准的学习训练中进步了,那么他便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小组。同年级之间的“组群”叫“横组群”,跨年级组群叫“纵组群”,跨年级“音乐群组教学”属于更大力度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横群组与纵群组,都是“音乐群组教学”方式的递进式创新,它也许能为小学音乐教学打开另一扇窗。

无论是同一班级,还是同一年级中的“组群”,无论是横向“组群”还是纵向“组群”,无论是首次“组群”还是多次“组群”,都会在学生中间引起涟漪,有时还会引起一些矛盾。有时学生会出现不服气的情况,如:“为什么要把我分在B组呢?”有时甚至还会引起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如:“为什么他的孩子能分在A组呢?”但随着这些矛盾的化解,它带来并形成的正面效应为,学生们懂得了,按音乐能力进行分组并不代表人格上有高下,音乐能力上的强弱,只要正确面对,不断努力,情况随时会有变化,A组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这样能够让学生勇敢面对,奋力向前,从而培养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的积极心态。实践证明:组群教学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二、“音乐群组教学”具有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评价性激励效应

“群组教学”以分层、分类为基本形式,又以评价创新与评价改革为手段。笔者在“音乐群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是教师的主导性评价,二是由学生自我评价,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主导性评价重在对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做出评判。主导性评价要特别注重科学性,如节奏、音高、速度,以及对音准及总体乐感的把握,等等。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学生也能接受自己的真实水平,接受教师的评判与学习训练的要求。学生自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学生自评的方式不但关注了教师的教,更注重了学生的学。如有一个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这样写的:自己唱歌的音域不错,但往往高音就上不去。于是笔者就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以后唱歌,可以先找出曲谱中的最高音,由最高音逐渐拉低,这样你就能完整地唱好一首歌,高音区也能顺利地唱出来。而后笔者又教学生如何通过发声训练唱出更高的音,尽可能地教会学生一些高音的技巧。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发了教学方式的改进,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你讲给学生听,他往往记不住,你做給学生看,也许一时能学会,但还不能真正掌握,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体会中看到自己的短板,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其激励性效应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潜能。

运用评价性激励效应,要特别注重把学生的自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他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自评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出胆怯不自信的状态,此时,教师则要多加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有一个男生是外来务工子女,他性格内向,比较自卑,但笔者发现他乐感很好,音色也不错,尽管他在分组前的自评等级不高,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对这个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这不但对教师是一种音乐专业水平的检验,更是对教师爱心的考验。笔者不仅给了那个学生较高的评价,多次找那个学生谈心,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笔者把这次分组工作的过程看作是了解学生、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应。鼓励学生自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自评中自主申请进入某一群组,其中,教师的评价仍然会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当然不是为评价而评,教师的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的,同时,更要在教音乐中育新人,培育能够用音乐滋养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音乐群组教学”具有灵活的表演活动的组织优势

活动组织往往能满足学生“闪亮登场”的愿望,从而形成独特的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激励效应。笔者在“音乐群组教学”活动中经常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演唱的比赛,这样的比赛活动能瞬间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自我实现式的追求。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演唱比赛,每个学生都会怕拖小组的后腿而学得格外认真,笔者还为特别优秀甚至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搭建平台,形成激励,给他们更多展示的机会。实践证明,多种形式的“音乐群组教学”,大胆地创新“音乐群组教学” 的方式,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面积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其水到渠成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音乐群组教学”方式的创新空间远远不止以上所列的这几个方面,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正思考着从另一个维度进一步拓展小学“音乐群组教学”的空间。

一是在“群组教学”中设计专题音乐教育,如以爱国主义为专题教育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等。通过对同一主题的音乐作品的集成讲解、分析与教唱,让音乐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协同,并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推动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总目标的实施。

二是将“音乐群组教学”中与语文教学联动,特别是在活动的设计上。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必背的古诗中,相当一部分已被谱成曲子。如孟浩然的《春晓》,那欢快的旋律特别适合小学生演唱;汉乐府《长歌行》,具有励志和人生教育的内涵;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本身就是用来唱的。如果音乐教师能和语文教师形成互动,这应该是一种既能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又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创新之举,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探索出一条新的音乐教学之路。

三是让“音乐群组教学”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音乐文化。“音乐群组教学”的组织化活动程度要高于一般教学方式,它的有效开展既提高了全体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也能发现、培养少数特殊音乐人才。它对学校的音乐教育氛围的形成,对音乐审美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都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功能与作用一旦成为学校发展的价值认同,便自然升华而成具有独特价值的学校文化,并对个性化学校文化的形成起到推动的作用。

有的专家把“音乐群组教学”分为基础群组与主题项目群组两种形式,以上所列“表演活动组织优势”主要指主题项目群组形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先后组织过合唱、器乐、舞蹈、戏曲等主题项目群组,有的还形成了系列课程。主题项目群组与基础群组相辅相成,美美与共,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群组教学功能,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了音乐教学方式,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从而形成了音乐教育之美。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音乐素养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