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视域下的“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2021-06-08孙震张云霞张毅潘加军孙秀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

孙震 张云霞 张毅 潘加军 孙秀兰

[摘 要] 文章提出基于OBE理念的“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要素,以学生为中心,以OBE为基本理念,从发掘“食品毒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理念的培育、部分课程思政案例的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元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了“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食品毒理学”课堂育人的效果,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导向教育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on Education,简称OBE),是以产出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1]。OBE是一项逆向工程,强调先确定成果目标,再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能够获得的最终结果。将OBE理念和方法运用于课程思政,二者同向同行,可形成协同效应,期望有效提高课程思政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水平。

课程组认真学习了教育部202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找准思政内容的切入点,力求在教学中把思想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改进和探索,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在润物无声中开展思政教育,发挥好“食品毒理学”课程的育人作用,培养一流学科的高素质一流人才。

“食品毒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独立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安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毒理学是一门研究食品有毒有害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損害作用及其作用规律,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其安全限值,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2]。由于毒理学在规范开展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社会学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基础,思政教育元素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因此,该课程在思政教育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课程思政全过程,立德育人谋规划(目标篇)

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本课程在学校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积极按照学校的部署,推进“一纲四步”,即将课程思政编入大纲、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课堂授课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结课考试等环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2]。根据OBE理念,我们在课程中设立了两个德育目标:(1)培养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设。本文就德育目标1的建设情况展开讨论。

在当今世界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将自我价值实现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现代化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结合,把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深挖思政精髓,践行教育使命(设计实施篇)

“食品毒理学”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在授课中可以通过结合知识点育人、结合历史事件育人、结合科学家事迹育人等方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文筛选了以下案例,列举了部分思政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一)以史为鉴激发爱国情,嘉惠未来实现复兴梦

“读史方知今日事”,毒物认知的历史、毒理学的科学史、毒物管理史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毒害不断抗争的奋斗史。20世纪以来,毒理学的研究将国家立法和政府宏观管理的迫切需要作为重要目标之一,积极开展危害度评价,积极应对和科学处置突发毒性事件的新挑战。世界各国的毒理学家们先后参与了“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二噁英”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包括决策过程、应急预案的制定、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处置做出了重大的贡献[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在这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党中央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科学处置、积极应对,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我们用自身制度成功抵御了风险,控制住了疫情,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次疫情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兴趣,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和责任心。

通过绪论中食品毒理学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在食品毒理学研究领域面临的问题,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

(二)树立社会责任感,敬业中提升境界

在食品毒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和管理人员,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进行着科学研究、坚守着科学真理,他们为人类避免灾难,是时代的英雄,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4]。如“反应停与海豹肢”事件中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检查员凯尔西博士,面对西方最顶尖的制药机构德国格兰泰制药厂沙利度胺在美国上市的申请,凯尔西认为申报证据不足,要求对方补充临床试验资料。代理商为拿到审批,展开了强大的游说攻势,甚至动用了各种手段威胁凯尔西,但凯尔西不为所动。正是由于她的坚守,世界最严重医药事故被她制止,以此拯救了300万婴儿。

学生们在课上课下围绕着凯尔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们作为一流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未来我们要走向食品生产或是监管岗位,因此,首先,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遇到责任要有担当意识与能力,要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意识,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理想;第三,崇尚真理,淡泊名利,无畏无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肩负自己的职责,并时刻以最大公众利益为目标,为人民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通过教师的生动讲授和学生热烈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最终达到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诚信自律需加强,舌尖安全有保障

食品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反映指标。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依靠政府及法律的规定,还需要道德的约束,即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公民意识[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必须遵循一个起码的要求,要符合社会公德,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和谐进步。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打假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社会上诚信失范的现象仍然令人担忧。诚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我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诚信”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内涵。千百年来,世人推崇诚信、讲求诚信,“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衰”。只有做到诚信,一个人才能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一个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在假酒中毒事件中,由于不法商人缺乏诚信给数百家庭造成了痛苦,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不仅仅是道德缺失行为,更是触犯了法律,是犯罪。

新时期高校的“立德树人”的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明明德、贵诚信”的道德意识。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作为一名一流学科专业的大学生,考试诚信、毕业论文学术诚信、贫困学生借贷诚信、就业求职诚信,处处体现了当下大学生诚信状态。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只有人人诚信,才能创造美好的家园。

(四)友善实验动物,构建生命共同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第四个价值准则,是友善。友好善良是创造良好社会生态环境的基本价值准则,是建设美好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条件,友善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与关爱,也反映在对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及其个体的关系,具有自爱、爱人、爱物的仁爱之心。

“食品毒理学”的教学环节需要掌握动物实验的技能,用于评价外源性化合物的安全性。国际上关于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我们在实验课上强调善待实验动物,提倡在科研中采取“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优化(Refinement)”的“3R”原则,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量子化学技术等的发展与在毒理学中的应用,以各种组学测定的特异、敏感的毒性指标体系以及相关预测数学模型、软件工具及数据库的建立将取代以死亡、组织病理学为主的动物实验。

目前,课程组将动物实验的操作示范拍成小视频,以二维码的方式嵌入教材,学生可以从手机端扫码观看,不断掌握技术细节,减少实验中动物的痛苦。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基础上,思考如何更人性化地对待实验动物,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给予动物最好的人文关怀。通过动物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仁爱之心、“天人合一”的博大情怀,同时加强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毒理学领域的科技发展与进步。

三、专业思政同向同行,课内课外协同发力(路径篇)

“食品毒理学”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元素并非互相独立的,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注重思政与“食品毒理学”课程内容的融合,就需要授课教师提前认真学习思政内容,既要为学生传授显性专业知识,还需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由于课时所限,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手段路径展开,达成思政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提升教学艺术,导向能力培养(课堂)

在“食品毒理学”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双主体”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牢牢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点评或纠错等策略,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做到溶盐于汤。

(二)更新教学模式,延伸课堂教学(课外)

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知识和信息量多少,而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立的习惯,鼓励学生去学习和探索。课程组通过“企业微信”建立了信息化网络平台。教师将视频公开课、在线开放课、资源共享课、相关电子文章、图片等推送至微信平台,丰富思政的教学形式和教學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开展集体讨论,不仅延伸课堂,而且丰富了案例呈现的方式和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有助于实现学习自主性和知识普及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问题和感悟发表在平台上与同学们分享,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也可及时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据此及时优化教学方案。

四、多元化考评体系,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效果篇)

课程的考评是一个系统工程,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对整体教学过程起到指导、反馈等作用。“食品毒理学”课程建立了多元化的动态评价机制,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发挥不同考核方式的优势。以平时的个人行为表现结合课程考试试卷中含有思政教育知识,围绕学生“创新思维、价值取向、团队协作”等评价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五、总结

通过“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同时将 OBE理念作为嫁接“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桥梁,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将会从个人层面实现思政预期效果。通过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建设,预期达到着眼大局、服务社会的育人目标,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明白敬业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国家更加和谐美好而努力奋斗。同时,“食品毒理学”中还有许多思政元素可以继续挖掘,根据OBE继续改进的理念,我们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政内容上进一步展开研讨。

参考文献

[1]程晓立.基于OBE教学理念的中职计算机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2]段诺,吴世嘉,孙震,等.改善“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5):180-181.

[3]史志诚.毒物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68-270.

[4]张美玲,贾彩凤,杜震宇.见微知著 溶盐于汤——谈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9,36(4):102-104.

[5]宁喜斌,晨凡.高校“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7):153-154.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探索及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