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助我成长
2021-06-08李玉凤
李玉凤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和教育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认识参与教育科研、感悟享受教育科研,我对教育科研事业产生了一种强烈而神圣的使命感,对自己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动力,多了一份责任。一路走来,辛苦并快乐着!教育科研伴随着我越过一道道坎坷,教育科研引领我体验一次次成功。
历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世纪90年代末,我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是区教研员引领的。那时北京市基教研中心正在进行一项作文教学的实践“随笔文教学”,本着凑热闹的心理我参与其中。其后我经常参与相关交流活动,并将在交流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课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将自己的做法与感受写成文章,参与北京市的论文评比,竟然有两篇论文获得市级二等奖。我非常兴奋,我第一次尝到了教育科研的甜头。
随后我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随笔文教学”的实践中,并围绕作文教学参与研究课、教学设计、论文撰写,第一次觉得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写作不再是头痛的事,我的学生积极投入随笔写作的耕耘,多名学生在不同层级的作文竞赛中获奖。
几年的教育科研,我的科研意识从最初的模糊逐步走向清晰,走向自觉。在二十多年中,我一边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一边有意识地阅读理论书籍及相关的教育杂志,自觉地进行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
后来来到樱花园,我将在课题研究中的收获运用于教学实践,结合樱花课堂实际,撰写的论文《语文教学中的学习习惯养成》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科教兴校与学校优质发展的研究》终期成果论文类三等奖。《在精雕细琢中提升写作技能—浅谈作文修改的时效性》获得北京市2009—2010学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翱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写文章一定要从你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教学,立足于课堂,写出你最真实的、感触最深的东西才会精彩。”这是我多次论文获奖后的真实体会。
在樱花,有了更多机会接触教育科研,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科研助力教育教学的研究之路也越来越宽阔。2011年我参与担任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作文评语写作研究》并承担子课题负责人,带领备课组教师进行作文评语研究。其后,我结合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分别撰写文章参与论文评比。2011年3月《初中学生对作文评语接受性调查报告》获得2010—2011学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年9月《初中作文评语写作接受性研究》获得北京市第五届“京研杯”二等奖;2012年3月《初中学生对作文评语接受性研究报告》获得2011—2012学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课题研究带给我的又一次收获,这些论文也成为2012年评选朝阳区级骨干教师的重要资料。
其后我参与学校申报区级课题的立项、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撰写。文献综述撰写是我第一次接触,为了完成综述,我阅读了很多理论,接触了很多观点,头脑中对于科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应该说,文献综述的撰写,让我真正走进课题研究,真正理解科研为教育实践插上翅膀的含义。从这时开始,我才觉得科研对我的重大意义,它打开了我教育教学的心灵之窗,是让我从教书匠到经验型教师再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法宝。
带着这样的认知,我参加了中语会的课题《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诵读教学实践研究》并承担了子课题负责人的工作,将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域拓展得更宽广,而我也站上了教育生涯的更高一级台阶。
辐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研究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主战场。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向应该逐渐关注课堂,研究如何来建构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课堂。而课堂研究如果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参与,研究的成果会更丰硕。2014年我申报了朝阳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带领整个语文组教师一起研究。从理论学习到課堂实践、从研究课到语文活动设计、从课例分析到实践总结、从论文撰写到实验报告,我带领学科组一步一个脚印,以学校教育科研目标为引领,从学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到2017年课题研究告一段落。
课题在区里的审核中,获得了优秀课题,参与课题的教师无论是从专业理论还是专业技能,无论是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教学反思总结,都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快,在2019年朝阳区骨干教师评选中,三名教师成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两名教师成为优秀青年教师。看到这喜人的成绩,我又带领学校语文组的教师们投入新的课题研究。
一路走来,教育科研助我成长,不仅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收获着丰盈和智慧,还收获了志同道合的研究团队,我觉得很幸福。犁笔苦耕三尺地,白发屈指笑春风。未来,我会在科研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教师们共同提高,为教育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继续耕耘,勇攀科研高峰。
(作者单位: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