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
2021-06-08张盼
张盼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曾从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两方面概括说明了舞蹈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艺术目标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那么幼儿园如何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如何提高幼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应更加注重趣味性,尽可能地提升舞蹈表演的形象性,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及表现欲望;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注重舞蹈教学活动中模仿的重要作用,并给予幼儿再创造的表现空间。
形象的表现内容
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内容选择尤为重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为薄弱,他们的思维会停留在直观以及生动的事物上,舞蹈教学活动的形象性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因此,将舞蹈教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将活动内容和游戏活动相结合,能够激发幼儿舞蹈表现的主动意识。同时,形象化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更容易理解与表现。因此,舞蹈的动作要简明、形象、活泼,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例如,在中班“金孔雀”舞蹈活动中,我们先熟悉了歌曲中的歌词,通过多媒体回顾歌曲中出现的孔雀、竹樓等形象,再利用环境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知道自己要表现的舞蹈角色。幼儿通过调动已有经验,用手表现孔雀的头,伸出胳膊高高举过头顶,貌似高傲的孔雀,双手划过身后,模仿孔雀开屏,双手模仿房顶的多种造型表现竹楼。教师在重构幼儿经验的同时,将动作更加规范。最终幼儿成功编排出傣族风格舞蹈,成就感满满。
童趣的活动形式
趣味化的游戏模式,可以让幼儿自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教学活动中,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舞蹈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舞蹈动作,将要领融入游戏规则,这样幼儿会更加投入,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用动作、表情、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发现幼儿的亮点动作,最终将游戏中的舞蹈动作集合,成为完整的舞蹈作品。
例如,在大班“饮湖上初晴后雨”舞蹈活动中,每组幼儿根据抽到的诗句创编两个动作,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动作,同时要寻找出最先变化动作的领袖,成功找到领袖后,由领袖带领全体幼儿学习舞蹈动作,依次进行每一组。将舞蹈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激发出幼儿舞蹈表现的自主意识,使其所展现出的舞蹈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彰显幼儿的天真个性。
准确的示范讲解
舞蹈是一项通过身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舞蹈的“美”。在活动中,教师充满感染力的示范表演能够将幼儿带入舞蹈的意境。同时,要善于捕捉幼儿的亮点动作,将幼儿的动作通过重构的形式更加标准化地传达给幼儿。教师示范时的动作一定要准确到位,同时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分解进行讲解,展现教师的亲和力,让幼儿可以更为愉悦且主动地进行模仿。但示范不等同于让幼儿单纯的模仿,而是让幼儿从中获得线索,从而学习自己创编。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这样的方法简洁、直入主题。教师选取所需的视频内容,导出活动主题的同时,帮助幼儿了解简单舞蹈的基本特点,使幼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舞蹈的线索有初步的了解。
例如,在开展大班“机器人”舞蹈活动,出示机器人跳舞的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视频,幼儿能够初步发现机器人跳舞的特点。随后,教师变成“机器人”,模仿机器人身体不同部位一节一节的舞动,幼儿观察的同时便已经跃跃欲试地开始尝试起来,模仿机器人各种各样的动作、形态。之后,幼儿根据音乐提示,开始创编机器人胳膊摆动、机器人走、机器人转身、机器人弯腰的舞蹈动作,教师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动作,发现亮点动作后,运用模仿幼儿动作、重构幼儿动作(正确示范)的形式,帮助幼儿将动作进行完善、丰满。幼儿通过教师示范初步感受机器人舞的表现形式,找到线索后,进行再创造,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机器人舞蹈。
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弱,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往往需要借助自然的形态动作。他们天生喜欢手舞足蹈,但是将幼儿的手舞足蹈转变成舞蹈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确定目标,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多与幼儿沟通交流寻找幼儿的兴趣点。我们要不断的观察、发现,去捕捉幼儿动作的造型并进行提炼,逐步丰富幼儿的舞蹈语言,通过趣味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舞蹈的表演欲望,使幼儿喜欢参与舞蹈活动,爱上舞蹈活动。同时我们也要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积累舞蹈素材,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