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堂评价 促进学生学习
2021-06-08龙清华
龙清华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始终贯穿于课堂,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简而言之,课堂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业的成功。那么,如何巧借课堂评价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呢?
巧借课堂评价,给予不同反馈
课堂教学始终离不开评价,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反馈。对于正确而迅速的回答,教师可以给予强化性反馈,如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可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保持或提高学生继续成功学习的动机。需要注意的是,表扬的应该是学生的努力而不是学生的正确答案;犹豫但正确的回答则给予支持性和强化性反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的点点头、微微笑、侧耳倾听等肢体语言,或眼神上的接触,都传达着教师的肯定、支持和欣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回答后的强化反馈(如引导性归纳总结)则更能加深学生对答案的印象;因粗心而出错的回答要给予纠正性反馈。教师可以先纠正,或由全班同学纠正,给出正确的答案,再引导学生个体自我分析错误的原因,这可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因不知道而出错的回答则给予指导性反馈,最好是教师提供暗示、简化问题或加以启发诱导等帮助,使学生能够寻找正确的答案,从而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关注学生进步,激发前进动力
评价是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因此,评价也应是有计划的。教师要在哪一节课提问哪个同学,重点观察哪个学生,都应计划好,并记下评价的结果,记录学生的成功,循环往复,关注学生的进步,并明确告诉学生,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在学生个体正确简述指数函数的性质后,及时给予表扬:“上一节课你在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时,讲得不够很全面,本节课你能够准确地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进步非常明显,说明你课前下了很大的功夫,请继续努力!”教师通过对比学生前后两节课的表现,肯定了他的进步,并给予勉励,保持其前进的动力。
及时调整教学,确保学习效果
不论是课堂提问还是章节测验,学生都会面临着成功和失败的问题,即获得高评价和低评价的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遭受挫折,获得低分时,容易挫伤积极性,失去信心,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于放弃。而太高的成功率则会失去挑战性,容易使学生骄傲自满,失去获得成功的渴望,因此,课堂提问或检测要保证学生适当的成功率。这就要求考核内容与教学目标、评价的标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
研究表明,在一个练习和一个反馈期内,当产生大约60%~80%的中高比例的正确答案时,更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评价的方式,并提供合适的帮助,使学生的学习表现达到预期的要求。例如,为了评价“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说出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常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由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对于阅读、归纳和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往往会遭受失败,无法进行口头陈述。此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并进行适当的解说,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整理,再鼓励其向全班进行口述,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增强自信心。
建立补救措施,促进共同提高
建立补救措施对于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面向全班重讲、个别辅导、同伴辅导、同伴互评互教等。对于学生错误面比较大的问题(或知识点),教师可以考虑在全班进行重讲;只有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习存在困难的个别学生,可安排高成就的学生结对进行同伴辅导,在平时给予帮助。总之,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补救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开展自我评级,引导学生反思改进
元认知理论认为,当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知道自己在学习存在什么问题并如何去改进时,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教师的反馈不只是提供正确的答案,还应帮助学生去分析他们所思考的东西、去比较和辨别,去发现他们思维中发生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矫正。通常,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会接着追问“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在结束课堂之前,教师也常提出“你对本节课还存在什么问题?”“你在这堂课中有哪些收获?”“你达成学习目标了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和反思,使他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进入学习状态或遇到困难,以及什么时候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复习的认知过程。
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堂评价对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及采取的补救措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反思和改进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學生的学习,使得学生获得数学学业的成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海南白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