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教学法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08崔传智姚同玉孟红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施建议批判性思维

崔传智 姚同玉 孟红霞

[摘 要] 文章主要针对深度教学法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其必要性,然后分析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作为研究依据,重点阐述了深度教学法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施建议,如把握本质和深度思考、加强深度对话和互动交流、加强分级教育体系的构建、丰富实验教学手段、渗透思想强化学以致用、加强动态评价标准的构建,旨在充分彰显出深度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促进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借助深度教学法不断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 深度教学法;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批判性思维;实施建议

在石油工程专业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存在着较多薄弱点和空白点。对于深度教学来说,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别,主要是因为深度教学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融合。同时,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开展深度教学非常有必要。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通过深度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一、深度教学法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对于深度教学来说,可以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便利性,并对讲授内容予以正确理解,确保顺利形成深刻的学科思维。与传统的知识教学进行对比,深度教学对于学生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度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基于本质视角,深度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学科视角,深度教学可以将学科本质反映出来;基于知识视角,深度教学可以实现知识表面结构向深层结构的顺利过渡[1];基于学生视角,深度教学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方式方法。

在深度教学中,主要包括知识的内在结构,在深度加工知识的带动下,可以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和意义体系进行充分理解与掌握。但是深度教学并不代表学生学得越深效果越明显,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予以充分了解,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基于学生视角,将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展示出来,然后加强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深度教学法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专业能力等,而且基于整体视角可以充分满足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习动机的差异化明显。要想促进深度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将学习动机予以高度明确化,但是在实际上,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首先,学生的学习,旨在确保在未来顺利进入油企工作,所以这类学生,应提高对工程应用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其次,借助学习课程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所以针对该类学生,应提高对具体技术原理和系统理论知识的关注度[2];最后,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基于学习,顺利拿到文凭,在教学大纲中,对这类学生重要考点知识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差异化的学习动机,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充分引导不同类型学生,不断强化学习效果,同时由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所以在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态度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而极容易加剧学习效果多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但是,在本科教学阶段,区别对待不同学习内容,很难推动学习效果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健康发展与进步。

2.教学过程的一致性突出。实际上,石油地下条件比较严苛,而且具有多样化的开采技术,所以对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应加强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确保石油资源开采过程的顺利推进。基于此,其专业课程的抽象性、复杂性特点突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性。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在相同时间和地点采用相同教学策略来完成。由于课程难度性与日俱增,再加上学生基础和能力不统一,所以很难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成长[3],也无法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出来。长期下去,很难促进深度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也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出现不良学习情绪,从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3.教学媒介的模式化显著。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媒介属于重要载体之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不断教学实践,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等创新力度较大,当前教学媒介的适应性不足。比如要想实现教学瓶颈的顺利突破,教师应从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分级教学的开展,而现有教学媒介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此外,一些教学内容注重时间、地域的突破,并加大监控和指导力度,而现有教学媒介无法实现。基于此,教师要想确保教学策略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必须要不断更新与优化教学媒介。

4.评价标准的固定化。现阶段过程评价结合结果评价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评价方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并正向引导学习过程。但是实际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评价标准具有高度的固定性特点,学生在达到某一標准后[4],可以确保相对应分数的顺利获取。然而深度教学作为思维进化过程之一,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内化性,各个学生的深层学习进度和状态都是比较特殊的。基于此,由于评价标准具有高度的固定化,所以很难真实反馈出深层学习状态,而且标准化导向,不利于深层学习的实施,甚至会逐渐过渡到浅层学习状态。

三、深度教学法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1.把握本质和深度思考。(1)在深度教学中,要求对知识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5],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知识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深入结合在一起,在课程建设方面,将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发挥出来,并集中整合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确保整合的连贯性,同时将相关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展现出来,使知识、方法以及思想成为协调统一的整体。所以在深度教学中,应注重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知识,其中对教师而言,应加大教材钻研的深度,既要密切联系教材,也要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发挥出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批判性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渗透。(2)在实际上,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一些学生会经过思考后再回答问题,这可以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但是,在当前大学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如果无法做到深入思考问题,很难充分理解问题和知识。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6],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思考,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认知,满足深度教学的内在需求。

2.加强深度对话和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从属于对话的范畴。在传统大学课堂中,对话并不多,教师的“独角戏”现象比较常见,学生仅仅扮演接受的角色。现阶段,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普遍增多,但是实际上师生之间的沟通水平比较低,而且尚未提供充足的交流平台。在深度教学中,对于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展交互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深入思考、表达能力等进行训练和培养,基于此,可以使学生将知识背后的逻辑性、严谨性挖掘出来,并形成对学科思想的高度理解。

3.加强分级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学生基础和能力方面,其差异性特点显著,所以教师应基于学生分级和教学分级,将学生潜力激发出来。

首先,对于学生分級来说,在分级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构成主要包括基础分级和能力分级。在基础分级中,要对石油工程专业具体课程体系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在不同时间节点,对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设计;而在学生分级中,要求基于基础分级数据来进行[7],合理划分授课班级学生,等级划分内容主要为基础薄弱、一般、牢固等。同时,对于能力分级来说,要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差异性发挥出来,以此为依据,不断细化学生分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分级方面,应根据计划原则,不断加强动态调整,防止出现一成不变现象。

其次,对于教学分级来说,同样在分级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旨在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在教学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分级,不应与基础学科的教学分班等同在一起,要基于不同分级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分级目标的顺利达成。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不同基础分级的学生情况出发,将有针对性、有差异化的预习、学习等资料提供给学生,并加大实时性跟踪指导,促进不同分级的学生健康成长与进步。由于学生能力分级不相同,所以在课程互动和任务布置方面[8],应将循序渐进原则落实到位,引导不同学生进行深层学习。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基于计划视角,对不同能力分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团队协作效力,共同致力于学习效果的稳步提升。

4.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在深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必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对实际地质模型进行真实模拟,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丰富性。针对快速成型原理,应将制备原料与3D打印机结合起来,原料从出料口输送到建模箱体中,实现逐层3D打印[9],借助激光扫描装置,可以对建模箱体内的成型平面进行有效检测,为完整物理模型的打印奠定基础。教师应加强地质模型的应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原本抽象化的地质概念。同时,快速成型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地质环境,并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确保实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油田工程实际出发,通过快速成型技术,为实际地质模型的模拟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密切联系基础理论和油田工程实践,促进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借助快速成型技术,可以真实模拟不同油气藏的地理环境,加强相关地质模型的构建,如缝洞型碳酸盐岩等,确保学生基于模型促进实验任务的顺利进行。

5.渗透思想强化学以致用。通常来说,观念和思想行为的先导作用突出,而基于批判思维的深度教学,旨在凸显出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学生的批判意识提升上来,并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供便利性[ 10 ]。在开展深度教学过程中,学生批判意识的提升非常关键。一般来说,个体的批判意识,与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主体意识,而在开展主体的批判思维活动过程中,应注重联系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也就是说,应借助建设性思考作出准确判断,并不断内化知识,将其在知识体系中体现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开放思维意识的培养[ 11 ],为克服不良思维定式创造有利条件。注重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热情发挥出来,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所给出的信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6.加强动态评价标准的构建。在评价深入教学效果方面,应确保评价方法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对深度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教师应集中联合结果评价、过程评价以及动态评价等要素,加强多元化评价模式的构建。在全新评价模式中,应积极构建动态评价标准。首先,在分级教育中,应将动态评价纳入配套体系之中,借助分级教育策略,为评价标准提供有力依据,不断提高差异化设计效果;其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时间节点应重点涵盖重要知识点、重要考核完成等要素,加强手机等教学互动工具的应用,为教师构建动态评价基准提供便利性,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出发;同时,应将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结合在一起,基于学生个体,确保深度学习过程评价的顺利形成[ 12 ],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方式优化水平,并不断提高学习效果的深化性;最后,对学生个体的深层学习阶段成果进行分析,不建议对评价标准进行固定,正确的应是加强三方评价,涵盖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强化动态评价效果,从而对深度学习效果实现全面检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工程中各个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显著,所以要想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应注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借助深度教学法对学生予以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学生深入学习和自主学习效率,并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尤其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深度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引导性角色,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然后与学生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不断提高对话交流的深度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实验教学手段予以不断丰富,实现学以致用,确保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符合石油工程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所需。

(课题组成员:张磊,孙致学,孙仁远)

参考文献

[1]孟雅,李治平,赖枫鹏,等.基于科研课题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及其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与实践,2020,147(1):49-55.

[2]于斌,唐佳斌,潘一,etal.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深层学习导向性教学策略探討[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88-89.

[3]雷娜,唐友福,赵海洋,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石油钻采机械”课程教学改革[J].内江科技,2020(3):147-148.

[4]李俊,罗陶涛,曾顺鹏,等.基于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的石油工程专业选修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采收率”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203-204.

[5]邵先杰,张振,张宝聪.大学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4):169-170.

[6]刘继颖,周少华.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与设计——以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1):50-51.

[7]李年银,廖柯熹,汤勇.工科专业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1):10-12.

[8]吴欣松,刘钰铭,李海燕.论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以“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课程为例[J].教育进展,2019,9(3):329-333.

[9]刘继颖,周少华.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与设计——以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1):50-51.

[10]李年银,廖柯熹,汤勇.工科专业学生非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1):10-12.

[11]朱宝忠,孙运兰,何岩峰,等.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20,124(2):76-77+80.

[12]许成元,张浩,康毅力,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教育背景下的“保护储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7):88-89.

猜你喜欢

实施建议批判性思维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得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