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Moor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

2021-06-08王昌谢健王召建王聪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股骨头入路置换术

王昌,谢健,王召建,王聪培

(泗阳县中医院,江苏 泗阳)

0 引言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髋关节损伤、缓解髋关节疼痛和替代髋关节运功功能的治疗方式之一,患病人群相对集中在中老年[1]。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骨质疏松非暴力性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DDH等,行该手术治疗患者逐渐增多,手术治疗通常伴随较大风险,尤其是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而言,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2]。为研究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Moor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本文特选取84例患者展开分组治疗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随机分类法将其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的年龄 53~78岁,平均(66.47±9.23)岁,男 23例,女 19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52~75岁,平均(65.75±8.86)岁,男25例,女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查,所有患者的身体状况皆符合手术条件,皆未患有其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无精神疾病史,患者及家属皆知悉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选用同一公司的关节置换假体,都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参照组患者采取后外侧Moore入路,指导患者呈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在麻醉起效后,取大转子后缘处做10~15 cm切口,将臀大肌下端沿着肌纤维走向进行钝性分离,牵开臀中肌,切断梨状肌、闭孔内肌等短外旋肌群,再将关节囊做切开处理,暴露出股骨头和髋臼,将假体安装好后,闭合关节囊,依次缝合分离的肌群;研究组患者采取改良Hardinge入路,前期准备工作如参照组,在麻醉起效后,以大转子为中心沿股骨方向做10 cm左右切口,切开阔筋膜,牵开臀大肌,分离显露出大转子、臀中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转子尖端前缘骨膜下切开臀中肌前1/3,标记好肌腱止点后,对肌瓣做分离处理,外旋患肢显露出关节囊,做倒T型切口,使股骨头和髋臼充分显露,将假体安装好后,闭合关节囊,依次缝合分离的肌群。两组患者手术后做好常规抗凝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项目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3]。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可能发生的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深静脉血栓等[4]。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数据显示,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较小,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参照组 4262.61±10.17 388.56±71.18 14.87±2.73 12.35±4.03研究组 4268.59±12.42 369.45±68.57 7.41±2.02 11.73±3.58 t 2.414 1.253 14.236 0.745 P 0.018 0.214 0.001 0.458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数据差异较效(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适应证为老年人的股骨颈的骨折、股骨头的坏死,尤其是塌陷的股骨头坏死,还有就是局部的骨肿瘤[5]。该手术操作主要是通过植入物或者“人工假体”来替代髋关节,起到缓解疼痛并改善活动度的效果,最终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6]。

在临床中,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各种入路方式都具有优缺点,带来的手术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差异[7]。在以往,后外侧Moore入路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术入路方式,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缺点在于需切开短外旋肌群和关节囊、会破坏关节的稳定性、术中出血较多、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而改良Hardinge入路有效弥补了以上入路方式的缺陷,切口较小,需要剥离的肌肉组织较少,对软组织造成的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也相应降低,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安全保障[8]。但显露不如后外侧Moore入路充分、手术操作要求相对较高,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依据研究数据显示,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较小,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数据差异较效(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Moor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各具优缺点,改良Hardinge入路的疗效相对更好,但对于手术操作者的要求更高,用时更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较高,具体手术方式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医生的操作习惯做出合适的选择。

猜你喜欢

股骨头入路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