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镜额部锁孔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

2021-06-08王永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2期
关键词:基底节脑部血肿

王永吉

(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基底节区出血是一种原发性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现象,常见于患有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患者[1]。基底节区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体大脑中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在破口处流出就会发生基底节区出血的现象,大多数患者都会伴有高血压[2]。引发基底节区出血的诱因有很多,比如超重或者肥胖、酗酒、吸烟等习惯。临床上对于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一般都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最常见的就是微创手术,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3]。近些年来神经内镜凭借其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且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被大多数医生和患者接受。本研究对于我院60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内经额部锁孔手术和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1~68岁,平均(56.21±4.47)岁,血肿量 30~72 mL,平均(50.67±4.85)mL;对照组:男17例,女 13例,年龄 52~69岁,平均(55.18±1.96)岁,血肿量 31~74 mL,平均(51.06±4.89)mL。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进行。

纳入标准:(1)确诊为基底节区出血者;(2)凝血功能正常者。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2)脑梗死或者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出血者;(3)中途自愿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步骤: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翼点入路的方法进行开颅,之后扩大患者的骨窗并采取十字形将患者的脑硬膜剪开,对患者的皮层进行电灼,采用脑穿针对患者脑内部的血肿腔进行穿刺,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侧裂池蛛网膜,将其打开排出脑脊液,将外侧分裂开,在这个过程中务必时刻注意患者的路径血管。之后采用微型吸引器将患者脑部的血肿吸出,尽可能地清除残留在患者脑部的血肿,最后对患者进行电凝止血,观察有无出血点,如果没有,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

1.2.2 研究组手术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者神经内镜额部锁孔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首先对患者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通过CT的检查来确定患者脑部血肿的位置,将血肿前2 cm处作为穿刺点,在患者头部做6 cm的切口,将患者的颞肌分离,扩大骨窗3~4 cm,将患者的脑硬膜切开,随后采用穿刺针,穿刺患者的头部,穿刺针与患者血肿长轴的角度为45°~60°,观察患者的血肿情况进行抽吸。如果患者的脑压下降,可以将穿刺的通道进行扩展,旋转进入透明管鞘,在管鞘内采用吸引器将患者头部血肿清除。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保证术野清晰。针对患者脑部质韧血块,可以先使用活检钳钳碎之后再进行冲洗和吸除。针对患者头部微小血渗,可以直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最后将内镜放置于患者血肿腔内部缓慢退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血肿清除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获得性肺炎、下肢深静脉栓塞、伤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本院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mL) 血肿消除(%)对照组 30 3.75±1.24 153.68±32.45 75.06±8.19研究组 30 1.24±0.22 45.87±10.21 80.48±10.26 t 10.916 17.358 2.261 P 0.000 0.000 0.027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研究组患者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基底节区出血具有很高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快速清除血块是临床上治疗的基本原则,以此来减少血肿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加强预后效果。显微手术的不断发展,也成为了基底节区主要的治疗手段[4]。

显微手术可以避开患者脑部主要的功能区域,消除患者脑部的血肿对大脑的损伤,感染、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患者的血肿部位,一定程度上消灭患者脑部的血肿[5]。不仅如此,显微手术操作较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6]。但是疗效却不够显著,近些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7]。相比显微手术,内镜手术创伤较小、术野更加清晰,对患者的血肿清除的更加彻底,过程中的出血较少,手术时间短且预后效果更好[8]。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颅内出血都适用于这种方法,对于脑疝以及脑疝前颅内出血的患者,由于这些患者的颅内压力比其他类型的患者要高,所以仍然推荐开颅显微手术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对于凝血障碍的患者,开颅显微手术也是最佳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出血且伴有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以及继发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也推荐采取开颅显微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采取脑室镜辅助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于患者正常的脑组织损伤较小,但是采用脑室镜进行辅助,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处理较大的血凝块时。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内镜治疗和显微治疗后,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给予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神经内镜额部锁孔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结束之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基底节脑部血肿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 段血管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