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6-08饶清华林秀珠陈芳邱雪芬林茂兹吴代顺邱宇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导则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

饶清华,林秀珠,陈芳,邱雪芬,林茂兹,吴代顺,邱宇

(1.近海流域环境测控治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清 350300;2.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2)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作为一项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是环境规划、决策及治理的基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理顺区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2].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人才需要也日益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人才培养指出了方向,同时也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于2015年10月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指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应该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笔者所在的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于2019年6月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定位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养环境影响评价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材更新滞后

相比于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3-4].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导则标准更新的速度.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导则标准进行了修改更新,甚至有些导则标准刚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正)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等法律法规、导则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与修订.这些更新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导则标准等未能及时在教材中更新.

1.2 课程学习缺乏兴趣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综合性较强,是多学科交叉(图1),课程内容丰富,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存在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普遍感觉课程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缺乏课程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定位不清晰,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5],从而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责任理解不深刻.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学生对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度不够,忽视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方向.

图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交叉体系示意图

1.3 课程实践环节薄弱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较多,需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程序、方法与技术、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以及水、气、声、固废、生态等要素的评价方法进行讲解.同时,还需要对环境风险评价,土壤、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课程内容多而枯燥,章节联系相对不够紧密;另一方面,课程授课学时较少,实践环节极其薄弱[6].因此,面对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象,仅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提高环评技能.

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笔者所在的专业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约20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与规划课程模块,并同时组建了教学团队.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图2).

图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体系示意图

2.1 精选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教材,并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作为辅助.此外,联合专业老师编制课程讲义,及时更新课件内容,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国家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导则标准相同步.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大纲要求,不断调整“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力求做到与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同步.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人民共合国生态环境部有关法规标准的网页内容(http://www.mee.gov.cn/ywgz/fgbz/),同时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导则标准等文件以及上课的课件上传至我校环境管理实务体系网络数据库平台(福建省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环境管理实务基础体系构建及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资助,http://sea.fjnufq.edu.cn/model_findModel.action),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2.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式,将环评课程中的相关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围绕着“课堂引导”这个问题,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增加课堂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4][7].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考试内容,在重点章节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分析”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水、气、声、固废、生态等方面识别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力求做到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二是进行环评角色模拟,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7].分别选取污染型项目与生态影响型项目作为典型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轮流扮演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与审批单位等角色.其中,建设单位负责准备项目基本资料,并对环评单位进行筛选;环评单位负责分析项目法律法规、选址规划的合理性,识别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开展工程分析,提出环境监测方案并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审批单位负责对项目法律法规、选址规划的可行性以及项目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的合理性进行把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三是开设环评专题报告,提升学生环评知识水平.利用第二课堂开始环评专题报告,邀请已经毕业的同学或校外专家,介绍环评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环评工作的经验、环评相关制度及环评市场发展趋势等,丰富教学内容.此外,让已经毕业的同学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方面人才的需求情况、薪酬情况等,以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学习兴趣.

2.3 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提升实践教学比重,结合笔者完成的有关我校向高园1#~7#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以及佳音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以上述项目作为实践内容,设计建设项目的环评任务书.学生通过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编制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将报告表的内容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汇报,由老师进行查缺补漏.此外,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软件学习,如基本绘图软件、大气污染等级判断软件、水污染模拟软件、噪声污染模拟软件等.开展教学实践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搭建环评实习桥梁.联系省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咨询机构,建立实习实训平台,安排咨询机构的环评技术人员以及已经毕业从事环评工作的同学为导师,对同学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指导,做到“以老带新”.

2.4 注重过程控制,完善考核方式

精心设问,加强课前提问[8].精心设计内容,在课前随机提问,并将提问回答情况记入期末总分,督促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构建平台,拓宽交流渠道.建立微信群、QQ群,让本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含已毕业)加入上述交流平台[9],引导学生在平台交流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提升就业机会;建立题库,完善考核方式.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内容,收集考试相关资料,建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考试题库.题库主要由单项选择题、不定选择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构成,题库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教考分离,杜绝期末划定课程复习重点.考核方式由原来的一张考试试卷改成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三者占的比例分别为15%、25%、60%.平时成绩主要体现课前提问回答情况;实践成绩主要为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情况;提升考试难度,试卷内容主要分成单项选择题(25分)、不定项选择题(4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计算题(15分)、案例分析题(20分).

2.5 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7][9].积极鼓励本专业老师以及应用化学部分老师参加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有部分老师考取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组织本专业老师以及应用化学部分老师参加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原福建省环境保护厅)举办的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并获得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引进具有生态学、海洋学、数学建模背景的博士,充实专业师资队伍.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环评技术人员作为我校外聘教师,构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团队,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水平.鼓励本专业老师响应学校实施的“双百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业教师去环境监测、环保治理相关企事业及环评咨询机构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水平.

3 结论

1)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即课程教材更新滞后、课程学习缺乏兴趣、课程实践环节薄弱.

2)基于多年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3)经过了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在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如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基地建设、环境影响模拟预测软件购置、师资队伍学历提升等.下一步,笔者将进一步探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猜你喜欢

导则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
开发建设导则于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以桃浦智创城为例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析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岛、城、人共生
核电厂分析软件验证导则研究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