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农产品贸易效率与潜力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

2021-06-08胡国良王岩冰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俄进口出口

胡国良,王岩冰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12)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其中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的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及“一带一盟”对接更是有力推动了两国贸易发展,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成为双边贸易新的增长点,双方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的意愿比较强烈。从中国方面来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农业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一方面是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成本不断上升,收益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高质量、高安全性农产品的愿望更强烈,但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从俄罗斯方面来说,俄罗斯虽有良好的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但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长期存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实施进口禁令,俄罗斯则采取了反制裁措施,并增加从中国、伊朗、土耳其等国的食品进口量,以弥补国内食品市场供给不足。同时,俄罗斯为应对制裁,积极调整国内经济政策,更加重视农业发展,将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生产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对远东地区的农业开发进入了重点实施阶段,这为中俄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同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规模远落后于中国与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规模,这与两国的市场规模极不相称,且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也落后于其他领域。因而,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效率和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中俄农产品贸易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4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特征的研究。郑国富[1]认为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特征是起步低、增长快、总体平衡,双方在彼此农产品贸易中的占比总体偏低但发展较快,两国在农产品收支方面总体保持平衡。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补充及说明,如李新瑜和张永庆[2]认为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两国间农业合作稳步发展并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水产品、坚果、植物油等农产品,中国主要对俄罗斯出口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张宁宁和钟钰[3]认为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种类集中,且面临其他国家激烈的竞争;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种类也较为集中,品种变化不多,但自2014年起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小麦数量有所增加。二是对中俄农产品竞争性与互补性的研究。李建民[4]认为中俄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在市场需求、农产品品种、农业生产潜力和农业资源条件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付娜[5]、金玮佳[6]、姜徐宁和黄和亮[7]认为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同时存在,但互补性强于竞争性,因此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三是对中俄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龚新蜀和刘宁[8]通过建立模型,发现影响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为人均收入差异、市场规模、农产品贸易差额和市场开放度。郑红玲等[9]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贸易增长因素,发现市场引致需求效应对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佟光霁和孙红雨[10]从经济因素、投入因素、贸易依赖和技术因素的角度出发,通过模型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的影响效应,发现经济因素、长期投入因素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有抑制作用,而短期投入因素、贸易依赖和长期技术因素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四是对中俄农产品贸易潜力的研究。谢涛[11]、张彤璞[12]、常向阳[13]等分别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引力模型和异质性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中国同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发现中国与俄罗斯等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发。

通过梳理现有关于中俄农产品贸易的文献可知:一是既有研究多是直接以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对农产品贸易效率和潜力的研究较少,且极少探讨中俄两国间贸易潜力的动态变化并具体分析其影响因素;二是学者多采用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研究,但此模型忽略了贸易摩擦,因此估计结果会存在偏差。因此,本文利用2007年—2018年中国和俄罗斯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分析影响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因素并估算贸易效率和潜力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

关于农产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分类和统计方法,本文根据WTO《农业协议》中的统计方法,同时考虑到水产品的重要地位,选取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HS编码下的01~24章和50~53章的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

(一)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在波动中扩大

2007年—2018年间,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在波动中不断扩大。由图1可明显看出,中俄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7年的27.22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53.36亿美元,年均增长6.3%。2018年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同比增长27.69%。其中,中国从俄罗斯进口32.10亿美元,同比增长50.56%;中国向俄罗斯出口21.26亿美元,同比增长3.9%。2009年和2015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影响,出现暂时性下跌,但均迅速恢复到前期水平。从农产品进口和出口的角度看,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波动提升,从2007年的12.82亿美元升至2018年的21.26亿美元;进口额同样迅速增加,从2007年的14.4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最高值32.10亿美元。中国在中俄农产品贸易中多处于顺差地位,2014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顺差最大,之后顺差不断缩小;2017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小于进口额,2018年俄罗斯稳住并扩大了顺差。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中俄经贸联系的加强与双方合作的深入,双边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前景十分广阔。

图1 2007年—2018年中俄农产品双边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二)中俄农产品贸易结构单一

表1列示了2007年—2018年中国出口俄罗斯的主要农产品占比情况。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主要集中于食用水果及坚果、食用蔬菜、肉及水产品制品、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在2007年—2018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中,食用蔬菜(07章)、食用水果及坚果(08章)、肉及水产品制品(16章)、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20章)所占比重较大,占比均超过了10%。从走势上看,鱼及鱼制品(03章)、食用蔬菜(07章)、食用水果及坚果(08章)大致呈上升态势且增速较为明显;油籽类(12章)、棉花(52章)虽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明显;咖啡、茶及香料类(09章)和杂项食品(21章)略有增长,虫胶、树胶及树脂类(13章)增长较为显著。整体来看,近几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的集中度较2007年虽有所降低但仍然偏高,本文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导致蔬菜水果供应不足。

表1 2007年—2018年中国出口俄罗斯的主要农产品占比(单位:%)

表2列示了2007年—2018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占比情况。由表2可知,2007年—2018年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高度集中于鱼及鱼制品(03章)、油籽类(12章)和动植物油脂(15章)。2018年,仅这3类农产品就占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总额的80.6%。鱼及鱼制品(03章)在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中所占比重最高,2007年甚至达到92.96%,但随着其他农产品进口的增加,鱼及鱼制品(03章)占比逐年减少,呈下降趋势;油籽类(12章)和动植物油脂(15章)占进口农产品总额的比重呈快速上升态势,到2018年分别升至11.72%和12.07%。总体上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集中度较高,这主要与俄罗斯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有关。

表2 2007年—2018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占比(单位:%)

通过对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和结构的分析可知:2007年—2018年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农产品贸易前景十分广阔,但中俄农产品贸易种类相对集中,贸易结构单一,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农产品主要以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为主,而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农产品的互补性较强而相似性较弱,农产品贸易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中俄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

1.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本文引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以衡量中俄农产品的竞争优势。RCA常用于衡量一国商品在世界贸易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

式(1)中,X i和X ki分别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和k产品出口额,X w和X kw分别表示世界所有产品出口额和k产品出口额。一般认为,R C A<0.8表示i国k产品在贸易中竞争力较弱,0.8≤R CA<1.25表示i国k产品在贸易中有一定的竞争力,1.25≤R CA<2.5表示i国k产品在贸易中竞争力较强,R C A≥2.5表示i国k产品在贸易中竞争力极强。图2为中国和俄罗斯2007年—2018年农产品RCA趋势图。

图2 2007年—2018年中俄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趋势图

由图2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中俄农产品R C A均在0.8以下,表明两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均较弱;从走势来看,2014年前中国农产品RCA高于俄罗斯,但2015年俄罗斯农产品R CA实现反超。中国农产品R CA表现相对平稳但略有下降,由2007年的0.56降到2015年的最低点0.42,随后基本维持在0.44左右,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仍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规模小且分散,限制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且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此外,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土地资源流失较严重,导致农业产量有所下降。因此,我国对农产品进口的需求增加,出口能力下降。俄罗斯农产品R CA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虽然较弱但呈增强的趋势,尤其是自2010年后快速上升,2018年达到了0.73。这主要是因俄罗斯调整了国内经济政策,逐渐重视农业发展,扩大了农产品出口。随着中俄经贸往来的不断加深,中俄双方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实现贸易利益最大化。

2.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为进一步研究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本文采用于津平[14]提出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C i j)来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C ij和分别表示i国出口与j国进口之间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在k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R C A xi k和RC A mjk分别表示用出口和进口衡量的i国与j国在产品k上的比较优势,X i和X ik分别表示i国所有产品和k产品的出口额,M j和M jk分别表示j国所有产品和k产品的进口额。一般来说,如果RC A x ik较大且RC A mjk较大,则也较大。当农产品贸易种类较多时,C ij可以根据和W k(世界k产品贸易额)在W(世界所有产品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加权得到。当0<C ij<1时,表明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弱;当C ij≥1时,表明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强。2007年—2018年中俄农产品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见图3。

图3 2007年—2018年中俄农产品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由图3可以看出,2016年以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在0.6左右。从走势上看,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C i j一直高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C ij,表明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C ij在波动中下降且小于1,表明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弱。从中国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场化改革和政策支持下第二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纷纷涌向第二、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相对缓慢。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进口关税不断降低,致使农产品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各国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C i j呈上升趋势但小于1,表明虽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与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弱,但后续发展势头强劲。从俄罗斯的角度分析,这主要与其国内经济形势有关,在满足国内民众对农产品需求的情况下,剩余所供出口的农产品较少。但是,随着俄罗斯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出口的农产品也日益增加。同时,中俄间密切的经贸往来、俄罗斯农产品关税下降等都为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由此可见,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三、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既有研究通常用引力模型探析贸易的影响因素,但引力模型通常假定贸易摩擦为零或较小,并把其归到随机误差项,这使得模型估计结果可能存在偏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将影响因素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将自然因素归到随机扰动项,将人为因素归到贸易非效率项,因而可使估计结果更加准确。基于此,本文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寻中俄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

(一)理论模型

1.随机前沿引力模型。Farrell[15]为分析生产函数的技术效率提出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正是基于该方法对传统引力模型的进一步完善。Meeusen和Broeck[16]、Aigner等[17]结合随机前沿方法和面板数据分析生产技术效率问题,Battese和Coelli[18]为解决技术效率的时间变化问题提出了时变随机前沿模型。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本模型为:

对式(4)两边取对数可得:

上式中:Y ijt为t期i国对j国的实际贸易额;X ijt是影响贸易额的主要因素;β为待估参数;θijt为随机测量误差;μijt为贸易非效率项,是促进或阻碍双边贸易的因素。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中,当μijt不存在时,i国对j国的贸易额可达到最大值,即:

式(6)中,Y*ijt为贸易潜力所能达到的最优状态。由实际贸易额和贸易潜力的比值,可得到贸易效率(TE ijt):

当μijt>0时,说明双边贸易中存在阻碍贸易的非效率因素,此时仍有较大的贸易发展空间;当μijt=0时,说明双边贸易额已达到最大值,此时无贸易阻碍因素。

2.贸易非效率模型。为进一步分析贸易非效率因素对贸易的影响,还需建立贸易非效率模型。传统方法一般通过“两步法”实现:先根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贸易非效率项μi jt的估计值,再把得出的μijt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外生变量对μijt进行回归,分析影响μijt的因素。但“两步法”不仅步骤复杂,而且对模型要求较高,一旦模型设定出现偏差就会导致结果出现误差。Battese和Coelli[19]提出的“一步法”不仅能够同时估计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的参数,简化步骤,还能够很好地弥补“两步法”的不足。因此,本文根据“一步法”设定贸易非效率项(μijt):

式(8)中,K ijt为影响贸易非效率的外生变量,λ为待估参数,εijt为随机扰动项。

(二)模型设定

在Armstrong[20]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参照传统的引力模型,将影响贸易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把短期不随时间改变的自然因素如两国的经济规模、距离、人口等纳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把政治稳定性、经济自由水平、通关效率等人为因素纳入贸易非效率模型,构建如下所示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式(9)中:被解释变量Y ijt表示t时期i国对j国的农产品出口额;G DP it和GDP jt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规模,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越高越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因此预期其与Y ijt正相关;P O P it和P O P jt分别为两国的人口总数,代表市场规模,与贸易量成正比,因此预期其与Y ijt正相关;D IS ij代表i国和j国首都间的距离,一般来说距离越远越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预期其与Y i jt负相关;θijt为误差项;μi jt为非效率项。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相关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本文建立如下贸易非效率模型:

式(10)中:被解释变量μijt是贸易非效率项。解释变量P S jt为j国的政治稳定性,一国政治越稳定,越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发展,因此预期其与μijt负相关;G E jt为j国的政府效率,一国政府管理效率越高,越有利于贸易协定或协议的达成,因此预期其与μijt负相关;F TA ijt表示j国是否与中国签订已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签订取1,未签订取0,FTA的签订能极大地促进贸易的增长,因此预期其与μijt负相关;TA F jt为j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用初级产品的关税水平衡量,关税水平越高越不利于贸易协定或协议的达成,因此预期其与μijt正相关;F RE jt为j国的经济自由度水平,一国经济越自由越有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预期其与μijt负相关;A G R jt为j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国农业所占的比重越高越有利于贸易的增长,因此预期其与μijt负相关;CE jt为j国的通关效率,一国通关效率越高越有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预期其与μijt负相关。

(三)数据来源及变量符号预期

除中国和俄罗斯外,本文还选取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西班牙、巴基斯坦、菲律宾、荷兰、巴西、印度、越南、泰国、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为研究对象,这些国家与中国、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额均较大且交易频繁,可为后期分析贸易效率提供对比。本研究以2007年—2018年为样本时间范围,分别构建中国向对象国出口农产品的模型(以下简称“出口模型”)和中国从对象国进口农产品的模型(以下简称“进口模型”),数据来源及变量符号预期如表3所示。

表3 各变量含义、符号及数据来源

四、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结果

1.模型适用性检验。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前需用最大似然比LR统计量检验模型适用性。先用原假设γ=μ=η=0检验是否存在贸易非效率,再用原假设η=0检验贸易非效率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继而采用计量工具Frontier4.1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中LR统计量的值都大于临界值,即拒绝原假设,且贸易非效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适合采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估计。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

2.实证结果分析。前文的检验结果表明可选择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在出口和进口的时变模型中,γ值分别为0.977和0.991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两个模型的农产品实际贸易额与贸易潜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差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非效率因素的存在,同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是合适的。η值分别为0.003和-0.034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不仅证明了使用时变模型的正确性,而且表明在出口模型中,贸易非效率因素造成的贸易阻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减少,因而农产品出口效率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提高;在进口模型中,贸易壁垒的阻碍作用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因而农产品的进口效率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GD P it和G D P j t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均为正值,与理论预期一致,说明经济规模对农产品贸易量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即中国和对象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农产品贸易量的增长。

在出口的时变模型中,P O P it和POP jt均显著为正,与理论预期一致,说明两国人口越多,市场容量越大,需求越旺盛,越有利于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中国的人口系数(P O P it)大于对象国的人口系数(PO P jt),表明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会转化为农产品出口的贸易优势,有利于中国对对象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在进口的时变模型中,PO P it和P O P jt均显著为负,与理论预期相反,说明中国人口总量增加将带动中国农业在生产效率、规模化等方面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国的自给能力,国内市场份额会挤占一部分国外份额,从而减少进口。此外,对象国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国内需求增加,出口减少,从而对中国从对象国进口农产品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无论是出口模型还是进口模型,两国首都间距离(D IS ij)对农产品贸易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理论预期一致,且与其他变量相比,距离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较大,说明距离仍然是制约中国与对象国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制成品,大多数农产品对运输时间和运输条件要求较高,导致运输成本较高,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双边农产品贸易量的增长。

(二)贸易非效率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下文采用“一步法”估计贸易非效率模型,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贸易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

由表6可以看出,出口模型中γ值为0.999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不仅存在贸易非效率项,而且贸易非效率项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贸易增长。政治稳定性(PS jt)在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中均显著为负,与理论预期一致,表明对象国政治稳定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政府效率(GE jt)在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与其他影响农产品贸易的因素相比,政府效率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大。经济自由度水平(FRE jt)在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贸易非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与理论预期一致,表明对象国的经济自由度是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经济自由度可扩大农产品贸易,减少农产品贸易效率的损失,同时可以抵消部分贸易非效率的阻碍作用。自由贸易协定(FT A ijt)在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中均显著为负,与理论预期一致,说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减少贸易障碍,降低贸易成本,提高农产品贸易效率。通关效率(CE jt)在出口模型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相较于其他因素,通关效率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较小;但通关效率(C E jt)在进口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值为负,与预期一致,说明通关效率对农产品进口效率有显著影响,提高通关效率可促进进口额的增加。无论是出口模型还是进口模型,农产品关税水平(T AF jt)均与贸易非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与理论预期一致,说明农产品关税水平是阻碍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降低农产品关税水平有利于扩大农产品贸易。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AGR jt)在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其值为正,与理论预期不一致,说明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越高反而抑制了出口和进口,原因可能是双方均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对外国农产品的依赖程度下降。

(三)中俄农产品贸易效率分析

基于“一步法”构建贸易非效率模型,进而可得出2007年—2018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和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贸易效率的估计值,结果见表7。根据公式(7),贸易效率的估计值在0~1之间,农产品贸易效率值越大,说明实际的农产品贸易额与潜在的农产品贸易额相差较小,反之则差距较大。由表7可以看出,2007年—2018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效率总体略有提升,其效率值基本在0.3左右波动;从效率值在样本国的排名看,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效率的排名基本保持在第8位或第9位,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的贸易效率基本在第14位或第15位;另外,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的贸易效率总体略有下滑,贸易效率多在0.2~0.4之间波动。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还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其贸易效率值与同期的样本国家相比均偏低,说明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效率不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虽然中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但中俄双方农产品贸易中仍存在如配额制、许可证制等贸易壁垒,阻碍了农产品贸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但“一带一路”建设和“一带一盟”合作对接的推进,为双边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7 2007年—2018年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效率

(四)中俄农产品贸易潜力计算

根据回归得到的贸易效率,以贸易实际值除以贸易效率可得贸易潜在值(即贸易潜力),以贸易潜在值与贸易实际值的比值减1即可得拓展空间。表8为2007年—2018年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潜力。

表8 2007年—2018年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潜力

由表8可以明显看出,不论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还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其实际贸易额与潜在贸易额之间均存在较大差距。从贸易拓展空间来看,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出口拓展空间和进口拓展空间分别平均达到了224.01%和272.32%。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往来频繁,但两国间农产品实际贸易值远未达到贸易潜在值,有着巨大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拓展空间。如果未来双方可以有效消除贸易非效率项的影响,不断调整并优化贸易和产业结构,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一带一盟”对接的契机,那么双边农产品贸易增加额将是巨大的。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中俄农产品贸易量呈上升态势,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而相似性较弱,农产品贸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可知:无论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还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农产品,与同期其他样本国家相比,两国间农产品贸易效率均偏低,拓展空间均达到200%以上,表明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效率不高,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中俄物流网络建设,进一步畅通贸易渠道。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距离仍然是影响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农产品对运输时间和运输条件要求较高,因交通不便而造成的运输成本过高阻碍了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着力降低距离的负面影响,不断改善贸易环境。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下,虽先后建设了同江铁路大桥、“滨海-1号”和“滨海-2号”等跨境铁路运输通道,但中国产品出口仍受铁路运力的限制,物流体系运行不畅,还需加强两国间港口、公路、航空等建设,如在港口方面,推进合作建设斯拉维扬卡港的相关工作,通过打造水陆空立体发展的国际运输网络,进一步畅通贸易渠道。

第二,减少贸易壁垒,优化营商环境。对贸易非效率项有显著影响的方面,如关税水平、政治稳定性、政府效率、通关效率等,可以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以改善。今后应继续深化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通过降低人为贸易阻力的方式,如降低关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通关效率等,持续优化贸易环境,使农产品贸易更加方便、快捷,进而提高贸易效率。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积极利用民间组织提供的相关法律咨询服务和经贸信息为中俄贸易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中俄农产品贸易虽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总体上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今后双方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首先,注重转变农业从业人员的观念,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逐渐改变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的局面。在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着力保证农产品质量,加大监管力度,使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其次,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尤其应加大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使其迅速成长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猜你喜欢

中俄进口出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对进口代收保付业务的思考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