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精于科学又长于办事
2021-06-07黄团元
黄团元
丁文江先生是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赞誉他是“精于科学又长于办事”的人才。
他曾在“地质研究所”“地质调查所”工作,使得中国地质学、地质事业成绩卓著。
1913年,丁文江通过“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调查,认为从河南济源至河北阜平这段近乎南北向的山脉,才是真正的“太行山”。而从阜平至山海关这段近乎东西向的山脉,应叫“燕山”。他给“太行山”地理学的新定义,令人折服。
1921年,丁文江需要赚钱资助家中众多弟弟的读书和生活,辞去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仍兼名誉所长),到“北票煤矿”担任总经理。五年中,他把年产8000吨原煤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日产1500吨直至2400吨的现代化煤矿。他不仅能够“坐而论道”,更能“起而行之”。
他写《假如我是蒋介石》《假如我是张学良》等文章,劝诫蒋介石“完成国民党内部的团结”“与共产党休战”;为张学良设计作战方案,等等。
1926年5月,孙传芳任命丁文江为“淞沪督办公署”总办(相当于上海市长)。在职8个月,他就将上海的行政、财政、公共卫生等治理得有模有样。就在他一展抱负时,却遭到攻占上海的北伐军通缉。
丁文江不倚傍任何党派,独立处世,宁折不弯。父亲去世后,他挑起了养家重担。他爱家,也爱积贫积弱的祖国。他终身不拿政府干薪,不因私事旅行免票坐火车。他说:“我们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他的笔名“宗淹”,就是要效法先贤范仲淹。
1934年,丁文江应蔡元培之请,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研院”关系复杂。丁文江上任后,整肃院风,裁减冗员,减少行政经费,理顺各种关系。既为学术独立开创了新路,又调动了全院人员的积极性。不愧为“学术界的政治家”!
1935年底,湖南等地调查粤汉铁路沿线的煤矿储量与开采现状时,丁文江觉得任务重大,亲自前往。到达衡山后,他即兴赋诗:“红黄树草留秋色,碧绿琉璃照晚晴。为语麻姑桥下水,出山要比在山清。”
1936年1月,丁文江因煤气中毒救治不当病逝,年仅49岁。
10年前傅斯年聽说丁文江出任“淞沪督办公署”总办,大呼“丁文江该杀”。丁文江逝世后,眼界极高的傅斯年追思说:“中国若有这样人二十个,又都在扼要适宜的地位,二十年后,我们庶几可以成为近代化国家了。为什么他先死呢?”
(摘自《党史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