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而不康:公民健康素养待补课
2021-06-07
跑步减肥,肉没甩掉,膝盖却吃不消了;“撸铁”塑形,肚腩没小,却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不正常进餐,却烧钱买保健品补充营养……一些人标榜的健康生活实则荒唐。误区背后,是国人健康素养的缺失。后疫情时代,公民健康素养亟待补课。
健而不康
事实上,国民健而不康现象一直存在。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锻炼身体,约着组团刷步数。68岁的苏州老人陈四根发现,身边不少人通过微信朋友圈晒步数,于是,他也开启“暴走模式”。几个月下来,他坚持日均2万步以上,在朋友圈里名列前茅。但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经常感觉膝盖疼。
去医院检查后,他得知自己患上了滑膜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致残风险。医生告诉陈四根,他这个年纪,不适合暴走运动,日均步行数量不宜超过1万,以免对膝关节造成过度磨损或损伤。
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说,这两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患增多。“出现这一病症的人群,以热爱健身、长期‘撸铁的年轻人为主,他们急于塑形,忽略了正确的运动量和运动姿势,从而导致运动损伤。”
无知的代价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18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尽管这是开展监测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但按人口比例换算,真正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并不算多。
健康素养不足,主要表现在健康知识不足。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主任委员田艳涛说,几年前他曾根据病情让一名胃癌患者先化疗再手术,但这位患者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化疗对身体危害大,未遵医嘱,而是选择去旅游。一年多后,患者病情加重,到手术时癌细胞已严重扩散。还有一些人难以做到健康生活理念知行合一。早睡早起对身体好,这是常识,也是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苏州白领黄梅无奈地说:“总想着早点睡,可晚上十点钟上了床,拿着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娱乐新闻,不知不觉就过了零点。”还有不少人立志健身,花数千元办了健身年卡后,仅供打卡、在朋友圈晒图而已。
防不胜防的健康谣言,吞噬了民众原本不多的健康素养。由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等联合發布的“疫情期间健康类谣言榜单”显示,“水果蔬菜表面有新冠病毒”“维生素C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大量喝水能预防新冠肺炎”等谣言层出不穷,并收割了大量“粉丝”。
补课重于补药
健康专家认为,疫情既是对全民健康的挑战,亦凸显健康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疫情过后,宜抓住契机,加快补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白希说,卫健部门要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提高传播效果,“把权威的防病知识传递给公众,让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素养随之提高,在关键时刻才能临危不惧。”
作为个人,要主动学习、吸收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通过自律付诸实际行动。
(综合《半月谈》《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