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婚记

2021-06-07李新宇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介绍信花轿坟头

李新宇

我是1982年夏天结婚的,匆匆忙忙,似乎急不可待。

毕业分配之后的第三天,我办完报到手续,顺便就请办公室为我开结婚登记介绍信。我与女朋友是1973年相识的,到1982年,已经九年半,没有理由继续拖延了。

登记手续是在妻子当时的户口所在地寿光县城关人民公社办的。我俩各自拿了单位开的介绍信,顶着烈日来到公社,公社的秘书接过介绍信,抬头看了我们一眼,问:“自愿的?”我们说:“是。”他就拿出一张结婚登记证,填了我们的名字,然后盖章,前后不过两分钟,事就办完了。出来门口,我们两个就笑了:这么简单!这就成了“合法夫妻”?

之后便是婚礼。我们的婚礼很传统,在同代人中,大概很少有人与我们一样。办完登记手续之后,我回到青州老家,告诉父母我要结婚。母亲说:“早该娶了。”父亲第二天就找人查了日子。结婚那一天,大门口张灯结彩,院子里摆了香案,我们夫妇在司仪指挥下双双跪倒在地,给天地磕头,给父母磕头……一切都按二十多年前的礼节。

第二天是上坟祭祖。那时祖茔还没有恢复——坟墓都在1966年平掉了。我记得小时候的那片祖坟,林立的墓碑,浓密的松树,无风也会听到阵阵松涛。眼下却是一片玉米地。但就在那片玉米地的地头上,几个兄长和侄子却像变戏法一样,在平地上压满了红色的坟头纸。列祖列宗,一个不少,坟头纸压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最后,大侄子踩倒几株玉米,收拾出一片平地,摆好供品,点燃香烛,铺开红毡,请我与妻子双双跪下,向列祖列宗行三叩九拜之礼。这一切都是早已破除的“四旧”,但在1982年,旧风俗正在悄然恢复。

唯一的遗憾是没能让妻子坐上花轿。在我们村上,几百年的大花轿是被我的一个堂嫂坐没了的。1964年春季,我的堂哥结婚,一切都还是按古老的习俗,从家里到街上,摆设,礼仪,禁忌,一丝不苟。彩轿里外两层,外面一层是临时用彩绸系的,需要几个人忙上一天。它漂亮而庄重,配得上新娘子的凤冠霞帔。我母亲曾多次说:“用一乘‘光腚轿娶亲,别说是大户人家,就是一般人家的闺女,也不愿上轿。”我们村的花轿在大嫂坐过之后就被砸掉了。相隔只有一个月,迎娶我那漂亮得远近闻名的侄媳妇,就只好用马车了。

1982年,旧风俗旧文化正在恢复,花轿却没有恢复,所以我妻子没能坐上花轿。时移世易,后来我才明白,坐花轿娶媳妇的民俗,从我们那一代就基本绝迹了。幸运的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都向着光亮处前行了。

(摘自《今晚報》)

猜你喜欢

介绍信花轿坟头
抬“花轿”,一下下
介绍信照亮生命轨迹
祈祷
大红花轿承吉祥
开张介绍信去烫发
又到清明节
与母亲坟头上的一只鸟聊天
抬花轿
如何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听父亲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