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去中心化”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以湖北博物馆行业为例

2021-06-07陈秋宁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6期
关键词:巡展馆藏文物

邹 荣 陈秋宁

在全球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时代趋势下,生产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日趋频繁,产生了大量以跨区域、跨领域为特征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议题,使得市场对资源要素和民众对公共服务的区域协同整合的需求凸显。从我国经济建设现状来看,多中心化趋势已经日益凸显,但纵向行政治理尚未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作为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发展去中心化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纵向行政管理机构越来越多地要求自主性管理地位和个性化权利需求,以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实现均衡发展。

近年来,文物事业快速发展、文物工作地位全面提升。然而,不同地区、级别间博物馆的关系,尚未打破一直以来的“中心—边缘”模式,这实质上是传统政治经济模式在文化领域的表现。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博物馆行业绩效分析以及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两个维度,多从博物馆发展的表象入手,提出解决策略,在与经济、政治深刻变革的现实背景结合的层面仍有继续深入研究的空间。本文试图以湖北省各级博物馆为例,从“文化去中心化”视角来分析当前我国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路径,并提出纾解策略。

一、相关概念

(一)“文化去中心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创意艺术与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行业间的边缘渐渐消解,博物馆这类文化领域出现了“去中心化”和“民主化”的趋势。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具体实践形式之一,其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法国提出“文化去中心化”战略,通过“文化分权”与“文化合作”有效消解了文化行业的边界,调整了权力结构与利益分配。其宗旨在于全面推广文化、赢求新公众、发展艺术创作。

(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无论地域、收入、民族、性别以及其他身份差异,全体公民都能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由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机会和结果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①因此,为了应对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发展中的供需矛盾,必须建立合理的协作制度以优化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实践。

二、“文化去中心化”视角下湖北省博物馆行业绩效分析

本文选取湖北各级博物馆作为DEA评价的决策单元,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各级博物馆的绩效,进而得出湖北省各级博物馆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评价湖北博物馆行业发展的效率情况。模型选取资产总计、基本支出与藏品数量作为投入指标;参观人次与政府补贴收入作为产出指标。根据DEA评价方法规则要求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须具有正相关性,故通过SPSS软件对评估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前期分析,指标相关性的结果均在0.01级别(双尾),表明每一投入指标都对产出指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测算模型是合理的。

(一)样本情况

根据2017年湖北省文物文化统计资料,从湖北省300余家博物馆中选取了数据齐全的101家博物馆作为测算样本。所有样本的投入、产出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二)评价结果

本文选取DEAP2.1软件对所构建模型进行进一步评估,表2显示了各个博物馆的技术效率及排名情况。设技术效率为θ,根据上表的测算数据进行差额变数分析结果如下:

表1 样本投入产出指标情况

?

数据来源:2017年湖北省文化文物统计资料(湖北省文化旅游厅内部资料)。

第一,从总体看,满足条件θ=1的博物馆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馆)、蕲春县博物馆、黄州区陈潭秋故居纪念馆、恩施市博物馆、大悟县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孝昌县刘震将军纪念馆等17家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总体DEA有效,事业发展绩效良好。其余博物馆则为非DEA有效,需适当调整其投入产出,提高整体效用。

第二,在DEA有效的博物馆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属于红色文化主题博物馆或名人故居主题博物馆。说明该类博物馆财力、物力、人力投入稳定,且能够在合理投入的前提下实现产出最大化,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观众的认可。这一结果也从侧面说明,近些年国家对于革命文物、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加。

第三,在DEA有效的博物馆中,属于县市本级的博物馆仅有蕲春县博物馆、嘉鱼县博物馆、恩施市博物馆、宣恩县民族博物馆4家。说明湖北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众多省县市本级博物馆还存在着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问题,应当合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依托特色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优化文物资源与资金投入的效率,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的改革以更加精准回应社会对文化消费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满足。

表2 各馆技术效率情况

?

第四,在投入指标中,藏品数量在模型中均出现了冗余的情况,说明对藏品数量的投入过多。本文中的藏品数量指标包括展出的藏品与未展出、存放在库房的藏品。根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展出率基本不足5%,即藏品实际展出数量远远达不到DEA模型进行消减后的最优数量。故湖北省博物馆在藏品展出数量层面,实际状况并非冗余,而是不足,这表明博物馆需要进一步提升文物藏品的展出率和利用率。

(三)湖北博物馆行业均衡发展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湖北省各级博物馆之间交流日益增多,文物跨馆、跨县市、跨省、出境展览的机会逐渐增加。如湖北省博物馆2018年与香港康文署签订合作意向书,促进两馆文化交流和合作。然而,从现实发展状况和DEA测算结果看来,湖北省进一步促进文物跨地域交流、实现文物“活起来”的愿景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博物馆文物藏品展品化程度低。以省博物馆为例,由于馆藏文物数量庞大,大量文物常年积压库房,难有机会示人,造成资源闲置。尽管湖北省设立了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但具体业务层面仍以境外合作为主,省内文物交流较少,难以通过馆际巡展提升文物展出率。湖北省文物展览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困境:根据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8个央地共建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出率统计,最高不足5%,最低仅1.2%,平均不足2.8%,与国外博物馆超过50%的利用率差距悬殊。

其次,文物资源共享机制尚不成熟。从宏观上看,目前缺乏完善、有力的法律规制保护国有博物馆跨地域、级别、属性限制的联展、巡展、借展,亟需通过公权力对此加以推进,促进文物资源以交流的方式在巡回展览、社会教育、开放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微观上看,湖北省县市级博物馆在与省博物馆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是单向引入或输出,偶有联合办展或者对等交换。但受限于博物馆间的沟通协作与资源整合程序严格、费用较高、保护措施复杂等问题,多数县市级中小博物馆仍然存在积极性不高、交流不足的现象。此外,湖北省各级博物馆之间存在实力差距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县市级博物馆在文物展览及文物交流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有所缺乏。可以说,湖北省县市级中小博物馆因资金、藏品、人员匮乏,展览单调,缺乏宣传,陷入博物馆工作边缘化、社会地位下降的泥淖。

湖北省各级博物馆进行文物交流、管理的模式是一种低效率、高成本的模式。省市县不同级别的博物馆在面对同样的公众文化需求时,呈现出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对于不同级别的博物馆而言,实现均等化的最优策略是实现合作性博弈。“文化去中心化”对于促进资源均衡分配,提高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参与文化事务和文化决策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各级博物馆间合作性博弈的实现。

三、博物馆“去中心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和经验借鉴

正如前文所论及,“文化去中心化”必须考虑以下两点:合理分配公共权力机构之间的文化责任,彼此互相合作、互惠互利;妥善处理传统文化中心与新开发文化中心的关系,形成合理的文化布局。②从这一意义上考虑,在博物馆行业中推行“文化去中心化”的背后,实质上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内行政机构的跨域治理。

(一)博物馆“去中心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文化去中心化”思想符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从实现文化领域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来看,能够使政府逐渐由实施全面管理的“全能政府”向实施公共管理的“有限政府”转变,调动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全民参与,最终形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为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奋斗的氛围。

在上述样本的50家博物馆中,大部分县市级馆都有强烈的文物调配需求,表达这类意愿的博物馆达到82.4%。说明对于县市级博物馆来说,通过文物调配丰富展览种类、利用馆藏文物是迫切的现实需求。超过50%希望能够调配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以便突出本馆特色、吸引观众来访。另有27.5%希望能够调配本省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通过省内各级博物馆的交流和互动,提升本馆吸引力,丰富馆内展览、增强馆际交流。此外,多数民众均对建立省域一体化文物流转管理中心持积极态度,特别是地县级博物馆对于通过文物流转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展览水平和扩大社会影响力寄予较大希望。其中,对于凸显本地文化特色的文物流转,博物馆认为,应该重点加强公众有强烈意愿观看的高质量临时展览。

因此,“文化去中心化”在博物馆领域的实现是现实、知识、资本与技术共同推动的结果。第一,文化知识的普及与创意阶层的崛起提高了公众的文化需求,博物馆作为文化空间服务于公共文化的职能日益凸显;第二,博物馆馆藏文物在产业协同、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更加显示出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加强文物交流是优化新时期文物财政政策的必然选择。故促进博物馆馆际交流、实现文物跨地域流转,一方面能够发挥文物社会功能、增加社会文化资本并促进其增值。文物跨馆展览,能够扩大精品文物的展览范围,提升库藏文物的展览频率,从而有效凸显文物事业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成果惠民方面的作用,建设社会文化资本。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文物事业内各主体的良性博弈,以实现“双赢”。博物馆通过联合办展、互借藏品等方式深入扩大交流,大馆帮扶小馆,实现博物馆精品化、品牌化;文物事业内各主体与社会各界通过文物跨地域流转协同合作,有助于打通发展进程中的多环节协作渠道,为文物事业、博物馆行业建立新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涵盖“去中心化”思想的文物跨馆、跨地区交流,在西方国家及我国部分城市已有先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梳理与分析,可从中总结出文物跨地流转经验的适用性,为更顺利地推动湖北省乃至全国文博单位进行文物交流、展览提供借鉴。

(二)分馆模式:国外经验的适用性及其借鉴

在“文化去中心化”思想的指导下,诸多西方国家在博物馆行业做了良好的尝试。其中,建立博物馆分馆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文物利用率,促进了文化艺术由集中一城到广泛覆盖的转变。例如,法国推行“文化去中心化”的主要措施一是文化分权,即艺术家有权在自己居住的城市进行创作;地方当选者有权实行自治和制定文化政策;公民有权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国家有责任修复地方的文化创伤并营造新的文化格局。二是文化合作,即通过签订合同,针对具体项目或具体地区实现文化领域的合作。其中以串联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文化合作为主,具体包括一般性部际合作、专门性部际合作、文化部与地方的一般性合作、文化部与地方的一般性合作。由此可见,“文化去中心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调节政府文化管理机构间的权力关系,促进文化均衡发展、维护文化多样性。一方面,“去中心化”在文化领域的实现,弱化了掌握多数文化资源的地区、行业的权威,扩大了地方政府文化治理的权力。多元化政府比包揽一切的政府更能准确识别了公民的偏好,更能针对不同的服务职能来确定恰当的边界范围。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文化治理,在中央与地方建立起了一种超越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破了行政界线的禁锢,能够通过文化资源的耦合、协同实现中央和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对接,促进文化治理的均衡、高效发展。

国外大型博物馆设立分馆或流动馆的功能定位,首先在于振兴当地民生。大型博物馆分馆一般都是独立自主的地方性艺术机构,易于和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工作者和民众建立起紧密关系;其次在于促进文化民主化。藏品丰富的博物馆通过将展品轮流展览于周边各地,能够发挥博物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消解文化艺术过于集中于一城所带来的问题。文物藏品在交流展览的过程中向更多公众展示了自身价值,满足了更广泛公众的文化艺术需求,提升了藏品的内在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巡展模式:国内经验的适用性及其借鉴

在我国博物馆馆藏文物跨馆、跨地域交流的实践中,亦有不少已获成功的尝试与可供借鉴的范式。与法国、西班牙等国不同,我国大型博物馆建设分馆的实践尚少,在文物流转、交流方面的尝试以政府主导下的文物巡展为主。

馆际合作举办陈列展览指的是通过不同资源在不同博物馆间的流动与共享,从而合多馆之力推出一个展览,主要包括联展、巡展、借展、互展几个模式。在此基础上,江苏省的实践为其他省份推进博物馆馆藏文物跨馆、跨地域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江苏省文物局作为全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调动全省馆藏文物资源并整合,组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举办展览在全省巡展。为了确保巡展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考虑到基层博物馆的经费困难,巡展项目实施以来,江苏省文物局都在省财政专项经费中安排解决,对展览有关单位给予经费补助。在巡展项目制定和实施前,江苏省文物局明确了地方文物主管部门和有关文物收藏单位的工作职责,省文物局负责巡展项目的组织管理,确定巡展内容和时间地点,协调馆藏文物有关展览事宜。③

从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展项目的展览名录可以看出,每年通过评审并获得巡展资格的展览类型多样、别具特色。从主办方看来,基本覆盖江苏省重要市县,以动态、灵活的形式展示了江苏省文物事业的成就和历史文化的风貌。与此相类似,山东省、陕西省在文物巡展工作的落实上亦是不遗余力,均在各省文物局统一协调组织下,整合盘活馆藏文物资源,打破博物馆地域、级别限制,组织开展借展、联展和跨界展览,集中打造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和精品文物展览品牌,着力解决“有的文物没地方展、有的地方没文物展”的问题。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2015年馆藏精品文物巡展集中打造了10个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和展览品牌,10个精品文物巡回展览品牌,在省内巡回展出,并向省外推出;打造了约50家特色县级博物馆、约30个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展览;打造了5个文物对外展览品牌,引进了3至5个文物精品展览在省内巡展,助力山东省文物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④

馆际合作举办展览,是整合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值得大力推行的博物馆办展机制。⑤换言之,省级单位主导下的馆藏文物巡展项目适应我国文物事业发展的现状。第一,巡展方式对于发挥省市级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能够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大馆带动小馆;第二,有利于重点推出市级以下博物馆的特色馆藏文物精品,实现小馆独立办展和馆际联合办展;第三,能够克服当前我国诸多县市级博物馆面临的馆藏文物数量较少、专题展览难度较大、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丰富藏品种类、扩大展览范围、增加办展形式。

四、结论

对于我国博物馆事业来说,管理者所面对的是多元化、异质化的公共文化需求,这也证明了过强或过弱的博物馆无法高效地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因此博物馆需要跳出“中心化”思维的禁锢,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政策社群,以地方间各级博物馆跨馆联合供给的方式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从而形成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博物馆生态。

具体而言,第一,博物馆应顺应文化科技融合的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文物资源信息登录及共享平台。由省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主导,省域一体化文物流转管理中心具体实施,建立湖北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将各馆馆藏文物信息明细纳入文物信息管理平台,在摸清各级博物馆“家底”的同时,明确文物的使用权和管理权。第二,博物馆应建立文物资源共享机制和完善馆际交流平台。设立文物流转基金,健全融资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我省一体化文物流转管理中心,鼓励和支持基金做大做强。通过基金设立项目库,支持各个博物馆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实现文物流转,提高文物的利用率,使“文物真正地活起来”。第三,博物馆应根据自身情况,以项目制等形式进行特展。调动全省馆藏文物资源并整合,组织具有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展览,在全省巡展。为了确保巡展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考虑到基层博物馆的经费困难,省域一体化文物流转管理中心可探索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巡展,并对展览有关单位给予经费补助的机制。第四,继续深入探索省级与市县级博物馆共建的“分馆模式”,推动馆际间平等交流合作。通过“以大带小”的模式构建湖北省博物馆行业生态,省博物馆作为行业的龙头和中央与地方共建博物馆,有责任在完成自身职能和工作任务的同时,帮助其他博物馆发展。第五,要在均等化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原则下,推动“大馆带小馆”“多馆合作”等区域内“巡展模式”的建立,扩大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对公民的需求满足主要体现在“文化服务需求”“文化娱乐需求”和“文化参与需求”层面。因此,政府应不断提高跨域合作能力,展开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强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政策的匹配度和贴合度,以期形成联合治理的合力。设置共有性和临时性的协调机构,灵活应对公众多元文化需求和突发事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治理的专业性和灵活性。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协调,通过创新改善服务的提供方式与路径,尊重、满足、保障相关主体的合理需求。

注释:

①陈立旭:《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与效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

②王吉英:《法国“文化去中心化”战略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③陈宁欣:《以政府为主导的江苏巡展模式探索与实践》,《艺术百家》2014年第11期。

④窦昊:《全省馆藏精品文物巡展启动》,《山东商报》2015年9月26日。

⑤王龙、孙岱萌:《展览合作“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馆际合作办展模式探析》,《中国博物馆》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巡展馆藏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2020年中考优秀作文巡展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初心不改•使命传承
——新中国审计70年巡展
文物的逝去
2019年中考满分作文巡展
首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巡展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