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2021-06-07刘书剑邹君
刘书剑 邹君
信阳信钢医院神经内科,河南省信阳市 464094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疼痛、营养障碍、运动失调等,严重阻碍患者康复[1-2]。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主要通过牵张、施加阻力、关节压缩、口令交流等本体感觉刺激和螺旋对角线运动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3]。中医认为,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属于络阻不通、气虚血瘀,本虚标实;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活血化瘀、醒神开窍、通经活络的功效。为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PNF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90例患者进行了干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 2015》[4]中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MRI或CT检查确诊;(2)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5]中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4)非过敏体质;(5)签署干预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腕管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等所致的肩部疾病;(2)罹患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疾病;(3)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4)听力障碍;(5)脑寄生虫病、脑肿瘤、脑外伤等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36~82岁,平均(59.24±2.46)岁;脑卒中病程20~89 d,平均(60.24±13.57)d。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龄38~81岁,平均(59.32±2.41)岁;脑卒中病程23~91 d,平均(60.35±13.51)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PNF治疗。(1)康复师先以手法触摸患肩,牵拉关节,以简单口令要求患者患肢用力,按口令运动,随后治疗师将手放置在患者上肢适合施阻的位置,对患肢各项运动施以相反阻力抵抗,做交替等张运动。(2)康复师双手分别放置于患者上臂处、肩锁关节上,同时给予对角线方向运动阻力,对患者肢体进行刺激,患者肌肉产生离心性或向心性收缩,对抗阻力,出现稳定节律。(3)按照患者耐受程度,对患者进行拮抗肌或主动肌交替训练、等张收缩,激活患者肩部肌肉,同时适度挤压关节。每日训练1 h,连续训练14 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方药组成:葛根30 g,黄芪40 g,赤芍、丹参各20 g,川芎10 g,红花、桃仁、地龙各9 g,当归15 g。加水煎煮,取400 mL汁液,每次2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治疗14 d后评定。患侧肿胀消失,肩关节能被动或自由主动运动,无肌肉萎缩,无疼痛不适为痊愈;轻微肌肉萎缩和肿胀,关节剧烈、快速运动时发生疼痛为显效;肌肉萎缩比较明显,疼痛缓解,但关节活动、体位不当时会引起疼痛为有效;肌肉萎缩明显,肿胀、疼痛无缓解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上肢运动功能 治疗前、治疗14 d后,使用上肢简化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6]进行评定,FMA量表评分0~6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越好。
1.3.3 血液流变学 治疗前、治疗14 d后,分别采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SA-6900血流变检测仪(赛科希德公司)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
1.3.4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比较 (n,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n,x±s)
续表3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目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软组织损伤、“肩-手泵”受损等均可能与其发生有关。脑卒中急性发作时,会对患者血管运动中枢造成影响,造成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诱发血管痉挛和局部组织营养障碍,引发腕、手、肩胛局部出现疼痛、水肿,而疼痛刺激能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使中间神经兴奋性异常,诱发淋巴、血流障碍和血管活动异常,形成恶性循环[7-8]。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西医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常用方法,能改善病情,但不能调节患者脏腑功能失调,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归属于中医“痹证”“偏瘫肩”等范畴,脑卒中后,患者机体邪气偏盛、正气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无力运行,瘀血、痰浊阻碍静脉,肩关节、手、腕疼痛;瘀血阻碍津液运行,瘀血痰浊停留于关节骨髓,水性趋下肌肤泛溢引起肿胀。本虚标实,络阻不通、气虚血瘀是该病基本病机,应以醒神开窍、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基本治疗原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60.0%),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提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PNF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加味补阳还五汤方药中的黄芪具有补气还阳、健脾益气作用,佐以活血通络诸药,能发挥活血行气之效;桃仁可活血祛瘀;当归润燥滑肠、补血和血;川芎清神醒脑、活血通经;地龙通经活络、清热熄风、利尿;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醒神开窍、通经活络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9-11],红花能够对抗a-肾上腺素,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调节神经介质,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性脑水肿,提高脑组织耐缺氧的能力;红花含有大量的黄色素和红花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拮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多种作用;地龙含蚓激酶,可降低血液黏度,拮抗血小板聚集,加快血液流动,发挥抗凝作用;桃仁能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加大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诸药联合能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