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联合培养航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2021-06-06喻俊温盛军王海泉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

喻俊 温盛军 王海泉

摘 要:在中俄开展航空航天等领域合作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培养既掌握扎实的航空领域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俄语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作为中俄联合培养航空领域专業技术人才的一个平台,近三年通过培养计划对接、特色课程引进、专业课程共同开发、教师交流互访、学生赴俄学习以及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符合两国国情且切实可行的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培养措施。

关键词:中俄联合;专业技术人才;航空领域;实践与探索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中国需要在航空航天等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持续扩大人才交流和深度技术合作。俄罗斯是中国传统的战略合作伙伴,随着双方经济和技术实力的此消彼长,中国在航空领域中,从最初的整机购买、技术引进,发展到现今在一些重点机型方面联合研制的阶段,双方具有广泛的技术合作基础。随着两国技术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迫切需要懂俄语的航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二、国际联合培养航空应用人才的背景及现状

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各成员国在航空航天领域是传统的设计和制造强国,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俄罗斯创造了人类首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首次载人航天、首次月球探测等多项航空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相对而言,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起步较晚,但近20年在理论研究、工业体系构建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发展迅猛,取得了北斗组网、月球背面着陆探测、火星探测、C919成功试飞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目前中国在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大型运输机及航空复合材料等航空关键技术方面与俄罗斯仍有差距,且欧美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实施航空产业相关技术封锁。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合作研制大型宽体远程客机C929于2017年正式启动,联合研发AHL重型直升机项目正在筹备,这些重大合作项目的研制以及后续长期的生产维护等工作均需要大量既具有航空领域专业知识又懂俄语的专业技术人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定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9年航空客运量居全国第11位,货运量居全球前50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目前面临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本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难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大量国际化的航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是2017年6月由中原工学院和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在郑州成立的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国第一所以航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特色的中俄合作办学的学校。围绕中俄航空领域合作项目和“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需要,充分发挥俄罗斯航空类学科专业优势和中原工学院特色专业优势,培养具有系统航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级应用型人才,是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的主要办学目标。目前,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600余人。

三、中俄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

(一)俄罗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特点

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建校于1941年,在世界航空宇航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目前,该校有科研人员近600人,其中院士、通讯院士20名,在导航仪器和综合体、仪器制造工艺、飞行器的自动操纵系统、飞行驾驶导航系统、电子技术合成与系统及其控制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其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方向划分更细更专。该校强调特定方向知识掌握的深度,不注重广度。在其教育理念中,航空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专门从事特定部分工程设计工作并互为补充的工程师参与其中。航空仪器的所有设计工作仅靠一个专家无法完成,因此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参与其中的各类专业人才相互协作,遇到分歧通过讨论协调解决。

2.更注重工程思维培养。该校教材中经典案例较多,甚至课堂中直接使用商用飞机使用维护手册作为教学参考书,培养严谨的工程思维;在实验教学中,部分实验装置采用真实飞机装备的部件而不是功能展示性的模拟实验;课程中设置以解决设计及制造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课堂教学;在课后作业中,常常有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目的的开放式题目。在学制的最后半年,学生不仅要完成毕业论文,还要完成由机务带领下在飞机起飞前和降落后共同为飞机检查和保养的实习任务。

3.更扎实深入的数理基础教育。数理基础课程的学时和门数均比中国同类专业多。以航空电气和飞行导航系统专业为例,该校开设有数学分析7学分、微分方程2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学分、分析几何和线性代数5学分、物理13学分、化学3学分,共6门课36学分。我国同类专业数理基础课一般为4门或5门,共23~25学分。较好的数理基础教育提升了学生利用数理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受经济不景气及美国经济制裁的影响,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人才梯队不完备,苏联时期承担过大型工程项目设计任务的工程技术人才普遍年龄过大,新生代机会不多,实际工程设计经验不足;(2)由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影响,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本科生较少,相关专业技术局限在内部循环,这种国际化障碍不利于航空相关专业技术的长远发展;(3)新图书、现代化仪器和实验装置、计算机等教学资源匮乏且更新换代较慢,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中俄联合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特点

中俄两校联合办学,以培养既掌握扎实的航空领域专业知识,又熟练运用俄语交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

学校明确以航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既要发挥俄方师资专业技术优势,更要结合航空产业发展导向,依托中俄双方高校合作创建的航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中俄航空领域大型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航空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中心,培养具有较强俄语运用能力和航空测控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通过将俄方传统优势学科和中原工学院重点发展学科的深度融合,以航空技术应用为背景,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校能够满足航空产业中飞机维修与保养、航空器材制造與维修、地勤服务、智能制造、航空物流和航空信息服务等岗位的人才需求。

四、人才培养实践措施

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从成立至今的3年中,在引进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合作专业的课程体系、教材资源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在学年学分制下制订培养方案。授课课程分为俄方课程、共同开发课程和中方课程。俄方课程的教学大纲由俄方提供,共同开发课程在与合作方协商的基础上编写中文教学大纲,中方开设课程根据中国教育部要求编写中文教学大纲。

课程主要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组成,充分利用俄方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其中引进俄方课程占该项目全部课程的比例、引进俄方专业核心课程占该项目全部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俄方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占全部课程的比例、俄方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占全部课时的比例均满足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4个1/3”比例要求。课程设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及教育部相关规定。

教学模式方面,充分引进俄方的教学模式,广泛采用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的中外教师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组织教学,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外教助课、课堂观摩、教学比赛等形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实现以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重构和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

为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构建了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及社会调查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学生不断巩固和加强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能够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五、问题与探索

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解决办法:

(一)创建国际化的联合培养体系和教学方法

通过中俄交流与合作,学校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知名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的课程设置理念和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航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和教学方法。

(二)搭建以创新为导向的中俄技术合作平台

根据中俄技术优势融合互补的原则,以国际化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中俄师资充分沟通和交流技术应用前景,聘请国外专家指导科研,遴选优秀师资赴俄访问交流,精心打造中俄航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探索出技术创新服务于教学、培养的人才反哺技术创新的双向驱动新机制。

(三)加强引进课程的本土化和本土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学校引进俄方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采用俄方教材和参考书,安排俄方教师来校授课,同时安排中方教师为外教助课,引入对方的教学方式,取长补短,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授课。针对课程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引进课程进行国际化和本土化实践,推动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

(四)推动优秀人才激励机制

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纳入优秀人才选拔考核标准,将选拔的优秀毕业生推荐到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国际学术合作和人才梯队补充力量。

六、结语

以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航空领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国际化和本土国际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引进俄方特色优势学科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师等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航空特定领域专业知识、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突出的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适应中国现代民航航空技术发展和中外国际交流的需要,顺应教育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要求,提升河南省航空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芳,徐明.俄罗斯高校国际联合培养计划透析[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2(3):74-78.

[2]沈响.我国通用航空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J]. 中外企业家,2015(15):109.

[3]赵志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人才机制研究[J].创新科技,2015(6):36-38.

[4]任聪静,张红,陈丰秋,等.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6):4-8.

[5]孙瑜,邓婧慧.国际化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来自西北工业大学与法国INSA-Lyon“3+2”工程师联合培养模式的经验[J].高教探索,2013(1):66-70.

[6]于丽君,苏志刚,陈亚军,等.卓越航空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人才培养与管理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164-167.

[7]周祖翼.中欧联合培养“同济特色”卓越人才的探索——以同济大学对欧双学位项目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3,26(10):6-8+11.

责编:艾 和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刍议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企业“三议一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独立院校学业导师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民办本科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跨境电商英语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