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2021-06-06韩玉民郭丽缑西梅
韩玉民 郭丽 缑西梅
摘 要: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行使教学职能的责任主体,新冠肺炎疫情又给基层教学组织带来了疫情防控教育的责任。本研究以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为例,阐述了该学院提出的基于“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的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模式和组织框架,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和线上教学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举措与效果。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线上教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行使教学职能的最基本单位和责任主体,承担着高校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高校2020年春季学期全部实行线上教学,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新的形势赋予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师疫情防控教育的新使命。
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以下简称“软件学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师主体,学生中心”原则,主动应变,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工作模式,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主体作用,积极打好线上教学和疫情防控教育攻坚战。
一、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模式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是高校集教学、科研和管理为一体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载体。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水平,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并大力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改革工作,不断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在专业建设、教研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师教学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指导意见》,启动了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并制定了《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认定标准(试行)》《河南省高等学校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试行)》,鼓励高校创新组织模式,明确了规章制度、教学效果、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八个方面的认定指标,明确了建设目标与任务,健全了管理制度,完善了运行机制,加强了条件保障,健全了激励机制。各高校同步推进校级优秀(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
近年,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处于积极改革进程中,基层教学组织的形式、职能、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本科院校组织结构基本形成了“校—学院(部)—系”“校—系(部)—教研室”“校—学院—系—教研室”等基本结构形式,赋予学院与教研室更多的自主权。
针对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模式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级高教管理部门与高校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提出了适应各自体制的行之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模式。如针对教研室“有教无研”“有室无聚”等问题,提出了以课程群为导向建立教学团队,以学科为导向建立团队等改革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以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模式、以技能竞赛为中心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研究组织等改革模式。
中原工学院2017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界定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单位是指各二级学院(部)所属的“系、教研室、课程组、实验教学中心”等基层单位,规定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工作职责,同时开展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
软件学院根据学院实际,院级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模式为“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并基于专业方向与科研方向构建科研团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纳入学院疫情防控网格,教学组织担负同级的疫情防控职责。
二、基层教学组织框架
软件学院现有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为“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模式,组织原则是基于专业(专业方向群)建设构建教研室,基于专业方向建设与课程群建设构建教学团队,基于课程建设构建课程组。(基层教学组织框架如图1)
(一)以专业(专业方向群)为导向的教研室
教研室为专业或专业方向群建设的责任主体,实行教研室主任责任制。教研室负责相关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专业方向设置、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建设等。
(二)以专业方向、课程群为导向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也称为专业方向组,实行教学团队负责人责任制。教学团队的职责是专业方向建设、相应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群建设等。
教学团队基于专业方向设立。同一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其应用领域工程能力、课程体系有较大差异。如软件工程专业现有卓越实验班、金融软件开发、数据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等六个专业方向。软件工程专业金融软件开发方向除了软件工程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还有金融领域课程群,包括金融概论、金融信息系统开发、金融信息安全等。
(三)以课程为导向的课程组
为强化课程建设、构建课程建设长效机制,各专业课程设立课程组,课程组实行课程组组长责任制,成员包括其他学院担任该课程授课任务或科研方向与该课程相近的教师,要求每个专业教师至少担任一门专业课程的课程组组长。
课程组负责课程授课与课程建设,制定教学大纲、考核方案,整合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建设,定期交流、研讨课程教学情况。课程组机制有效防止了教学行为个体化、教学传承虚无化等问题的出现,是教学文化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四)以科研、学科竞赛为导向的科研团队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学研结合,现有的科研团队要负责相应专业的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指导。建立科研团队教学组织是适应新时代本科教學综合改革的有效举措,是一种新型的对传统教学组织的有效补充。
上述各级组织的人员构成,并不局限于实际的行政组织,更侧重于教师专业特长与核心工作,特别是教学团队与课程组,都是由全院内教师交叉构成。整个组织框架是一个有机的基层教学组织生态系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实行线上教学背景下,可有效增进教学与科研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三、疫情期间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软件学院学生多、专业方向多、课程多,2020年春季学期在校生3417人,共有9个专业方向,88门课程,全部采用线上教学。一开始困难重重,但在学校教务处等管理部门指导下,学校及时出台多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组织与疫情防控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体作用,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纳入疫情防控网格,强化疫情防控教育
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学校将各级基层教学组织纳入疫情防控网格,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发挥教师直面学生的优势,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教育。“教研室(党支部)→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方向”“课程组、教师→班级”,课课讲、天天讲,每个教师都要先讲好疫情防控教育第一课。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线上教学
根据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方案》,学院开学前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对线上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直播授课平台选定、线上教学方案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线上教学督导小组,制定了《软件学院线上教学督导管理办法》,所有教研室主任及以上教学管理人员都要进教学群听课督导。
教研室负责教师的线上教学工作,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线上教学研讨会,及时总结、改进教学;教学团队负责本学期有关课程群的教学管理;课程组负责所授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定課程线上教学方案,统一教学平台与资源,统一线上教学方案,统一课程考核方案,对于考试课程制定线上考试方案,并要求教师每周要在群里互听授课,及时交流授课情况。
上述系列措施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软件工程课程获得河南省本科教育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软件学院疫情期间毕业设计过程及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入选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战“疫”系列丛书,《战“疫”期间线上教学“数据库”优秀课程团队风采》入选中原工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优秀教学案例等。
(三)学研结合,及时开发疫情防控软件,服务疫情防控
学院科研团队、创新创业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带领学生及时开发了“软件学院健康情况日报系统”“学院级学生疫情日报统计分析与可视化系统”“全民健康助手”等防控软件,用于师生疫情信息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其中有两项入选2020年中原工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60强,有效服务了疫情防控,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把灾难当教材,有机融入专业思政、课程思政
疫情背景下的信息采集与大数据分析、线上教学与工作等,客观上对全民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彰显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国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任课教师在授课时,根据软件类专业及课程特点,结合疫情防控信息技术应用,有机融入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如数据库课程组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大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基础资源数据库、数据处理技术等对国家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切身体验并深刻理解数据采集、处理的技术和过程,强化其学习为国的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五)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各教学团队、课程组根据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学校泛雅、钉钉群和微信群等,开展“直播+慕课学习+线上翻转、讨论、测验等+多路辅导”混合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全部加强过程性考核,注重学习全过程。
学院教学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慕课资源更加规范完善,教师能够将教育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线上教学技能、课件制作能力等大幅提升。线上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使教师强起来,使学生忙起来”。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基层教学组织的一次大考,也是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契机。通过将基层教学组织纳入疫情防控网格等措施,学院创新基层教学组织模式、课程思政,做到了防疫教学两不误,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实现了“教学组织与疫情防控结合”“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和线上线下实质等效的目标,完善了基层教学组织机制,丰富了教学文化,有效提升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江珩,彭妍,肖湘平.“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7(4):79-82.
[2]郭建耀,陆正林.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32(6):77-81.
[3]陆华才,魏利胜,孙驷洲,等.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模式改革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41-42.
[4]曹琦林.构建以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7):108-111.
[5]吴娇蓉,王洋.教学基层组织架构优化——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5-27.
[6]陆国栋,张存如.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策略与思考———基于浙江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130-136+141.
责编:艾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