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向同行聚合力,开拓创新见成效

2021-06-06李心记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心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源头活水,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近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中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多措并举,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

学院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以及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性作用,多措并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

提升科研课题质量和水平。学院利用科研项目申报这一有力抓手,营造大搞科研、搞好科研的良好氛围。学院根据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申报时段和申报特点,组织申报教师就选题、论证等问题进行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交流研讨,组织动员科研骨干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学院利用每年寒假时间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邀请省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名专家进行现场或线上指导,并组织所有申报教师进行互改、互评。近5年,该学科在课题申报数量和课题论证质量上都比往年有显著提升,获批或完成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加强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当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和对思政课的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精力差距较大的问题。学院充分认识到加强科学研究能够利用科研成果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加强教学研究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和传播提供方法论支撑,逐步探索出思政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新模式。2020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学院充分认识到科研平台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努力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2019年,韩庆祥教授领衔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研究团队获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20年,在学校领导和社科处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先后获批3个高水平科研平台: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科联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原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丰富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学院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流活动,先后主办多场全国高端学术研讨会。2019年1月,学院举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全国研讨会。2019年12月,学院与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天津社会科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全国高端学术研讨会。学院还先后邀请知名高校多位知名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活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氛围,扩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校党委书记王清义在2015年就提出了“三个第一”的要求。近年,学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初见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校级特色优势培育学科。2018年,学院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2019年,学院研究生招生新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党的建设研究方向,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同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学校列入博士点申报培育学科。2020年,学院积极联系学科评议组专家,通过线上学术报告和项目评阅等形式加强联系沟通,大大提升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院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对博士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改进意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一级学科的申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年,学院顺利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组建4个学术研究团队。从2019年起,学院就着手思考“如何找到推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有效抓手”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打磨,学院于2020年组建了4个学术研究团队: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团队致力于阐释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以及其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独特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团队聚焦于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研究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学术团队着重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原著基础上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方法和情怀品格,中国之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研究学术团队研究侧重于中国之治的哲学基础、中国之治奇迹的密码以及中国之治的道、术、形等领域。4个学术团队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二级学科,对学院进一步明确学科方向,做出本学科高层次研究成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完善落实高水平科研成果资助。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院通过资助本学科的高层次科研成果来调动教师的科研内生力量。2020年,学院在原来制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资助办法》的基础上,借鉴省内外知名高校的成功经验进行修改完善,如组织相关人员详细统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并多次进行公示。2020年12月,学院投入20万元经费对2018年度和2019年度的教学科研成果进行资助,把高水平成果资助工作落到实处,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拓宽视野,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学院积极拓宽视野,提高生源质量,优化培养方案,强化科研要求,夯实导师责任,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生源质量。生源是研究生培养的源头,也是学院的培养对象,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扩大学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学院从三个方面加强招生宣传工作:一是学院领导亲自带队到省内高校有本科生生源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现场招生宣传;二是学院向省内外一些高校邮寄招生宣传页,让他们帮忙对其本科生宣传引导;三是学院通过“华水马院”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宣传。通过这些举措,报考学院的考生大幅度增加,第一志愿招生计划超额完成,生源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优化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质量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需要各高校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研究生培养进行整体谋划,通过完善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学院改变以教师研究专长来因人设课的不合理现象,注重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来设置研究生课程。其次,学院淘汰一些内容陈旧的“老课”和学生反映强烈的“水课”,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最新课程。再次,学院与时俱进优化培养方案,增设与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相适应的相关课程。最后,学院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开设课程,避免因事变课、频繁调课。

强化科研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高标准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而言,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其科研能力和水平上,这是其走上未来工作岗位的业务基础。近年,学院着重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他们加强学术指导并提出了较高的科研要求,如学院要求2020级研究生要在毕业答辩前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同时,学院还鼓励、资助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河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论坛中,学院研究生相继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夯实导师责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发挥着铸魂育人的关键性作用。学院不断优化《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聘任管理办法》,夯实导师的主体责任,激发其积极主动性。比如,学院对连续3年没有新的科研成果的导师,停止研究生指导工作,对所带研究生毕业论文外审不合格或者所带研究生3年不能正常毕业的导师停止招生资格1年。

责编:桃 子

猜你喜欢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学院掠影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