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四大工程”,培根铸魂育人才

2021-06-06张佳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导师研究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等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更高要求。培养造就一批信仰坚定、本领高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是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光荣使命。

实施思想铸魂引领工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团师齐抓共管,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研究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院发展整体工作规划,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全过程。

以强有力理论武装把稳思想之舵。学院始终将理论武装作为深化理论认知,提高政治素养,解决好研究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工程。为此,学院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通过课程主渠道引导学生强化科学理论学习。学院依托“六坛联动”等学术交流平台,每周一、周五开展政治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集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50余场,组织研究生和教师共同收看《周末理论大讲堂》49讲。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筑牢组织根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在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学习领悟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全面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每年伊始,非党员研究生全部提交入党申请书,全部入党申请人、(预备)党员定期参加培训考核活动。截至2021年2月,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有19名学生党员,占学生总人数的42.2%,其中13名正式党员,6名预备党员。

以内涵式实践教育践行爱国爱党承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培养涉及诸多方面和环节,但最终落脚点都在于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院通过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定向,依托学生组织或团体、马克思主义社团等,通过讲述革命故事、追寻红色踪迹弘扬革命精神等活动,在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坚定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此外,学院开展系列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宣讲教育等,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本领,在社会服务和志愿奉献中,践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承诺,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实施强师名师工程,建强培优师资队伍

加强指导力量,健全导师组制度是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的新要求。近年,学院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导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建立完善《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努力打造一支信念牢、品行端、水平高的导师队伍。

构建优秀教师引进与培养体系。坚持开展实践研修活动。学院组织教师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实践研修,选派教师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参加培训班,每年支持近百人次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研讨会。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学院对专职教师进行年度全员培训、轮训,鼓励并支持十多位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读博、访学等。对中青年博士实施导师制培养。学院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的教授担任新进博士教师的导师,并担任研究生副导师。积极实施兼职教授和特聘教师制度。学院聘请王炳林、吴潜涛、郝立新等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特邀尹书博、李庚香、谷建全等党员干部、理论专家到校举行学术讲座;特聘薛庆超、杨宗元、沈永福等作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申报主要成员参与课题论证与研究,助力教师高水平成果产出。目前,学院拥有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等各类人才20余人。

优化导师学历和职称结构。近年,學院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契机,全力引进国内知名高校优秀博士20余人,新增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5人。目前,学院共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7人、副高级职称者6人,有博士学位者10人。在年轻导师中,学院实施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和择优资助计划,并按照上级政策改革导师遴选和考核方式,引导导师将科研能力转化为指导、教学能力,积极推进研究生指导团队的学术研讨和报告制度。

健全涵养优良师德师风新机制。学院不断健全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思想导航引领机制、组织联动保障机制、实践体验协同机制等,开展教师“佩党徽、戴校徽、亮身份、做表率”活动。学院与教师签订《意识形态责任书》,将师德师风作为考核评优第一标准,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者一票否决;建立学生联络员制度和师德师风督查制度,将站好课堂、站稳讲台、传播好声音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要求,发挥学生、同行在师德师风评价中的关键作用;把牢学风标准,规范学术行为,杜绝学术不端。两年来,学院先后有1人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4人获评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5人获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及“河南省教学标兵”奖章等荣誉。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什么样的理念培养研究生、怎样培养研究生、如何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等一些列问题,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出系统性回答、做出全局性建构的重大问题。

着力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课程群。学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等课程,着力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课程群,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赵传海教授主持的项目“新时代文科类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获批“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重点研究项目”。

坚持“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院在研究生教学中坚持“共建、共育、共享”原则,集聚同类课程教学资源,统筹推进教学资源建设;通过集体备课、“同上一堂课”等方式,稳步推进课程资源建设;通过学位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采取讲授、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对研究生培养实施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学院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培养制度监管与保障体系。学院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按照归口管理、分类建设的工作思路,列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提升;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负责制和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保障机制,不断修订和完善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与奖励机制。

强化制度规范在研究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制定完善了《研究生基本素质量化考评实施细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管理办法》等11项学术素质提升和服务管理制度;实行“学院指导、导师负责”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保证全体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学院就业率位居学校第一位)。这些规章制度覆盖研究生教育管理各环节,提高了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实施榜样示范工程,深化育人成效

学院始终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摆在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位置,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培养新理念、新方法。

重视学术科研训练,在优秀成果产出上有成效。學院鼓励和支持优秀学术成果产出,依托各类学术研究平台,创造学术交流、研究载体,不断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李鹏飞等学生在《道德与文明》《学习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刘昭含等学生参与完成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在第一、二届河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评选中,项众、张佳获特等奖。

注重评优争先教育,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上有成绩。近年,有多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0余人次获得国家助学金,8人被评为省级文明学生或省级三好学生,3人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大学生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3人积极参与支教支边、理论宣讲、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得校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者120余人次。

重视厚植家国情怀,在奉献社会中显担当。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基层艰苦地区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近年,先后有6名毕业生前往乡镇政府、山区中小学校就业。其中,张林雪自愿发挥专业优势到新密市牛店镇中心学校执教,为地方教育事业贡献力量;2018年就职于平顶山市粮食局担任科级干部的施要伟主动请缨,成为平顶山市派驻叶县水寨乡东屈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派驻村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张静钰考取许昌市2020年选调生,主动要求到偏远乡镇政府工作,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忠于职守,被评为“许昌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责编:红 茶

猜你喜欢

师德师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V eraW an g
导师榜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