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2021-06-06郑嘉华
摘要:陶瓷作为使用品和艺术品的结合,其工艺制造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传承和创新传统瓷雕艺术,将传统瓷雕技艺传承下来,并发展创新更适合现代审美,满足现代人需要的瓷雕技艺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现代瓷雕技艺的改进之路,并重点的探讨了瓷雕技艺从传统陶艺走向现代陶艺的创新之路。最后得出: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瓷雕技艺,才能让创作的陶瓷品更好满足实用性和审美,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艺术品位。
关键词:瓷雕技艺;传统文化;现代审美;创作之路
一、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只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表现。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是相互联系的。现代陶艺的发展也必须是基于深厚传统陶艺,将陶艺技术更好的传承发展的过程。两者的联系密切。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陶艺其作品更加注重实用为目的,古代的瓷雕家创作陶瓷产品主要是为了使用,比如陶瓷碗,陶瓷器皿等等。而现代陶艺更加注重的是艺术性和观赏性。现代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将陶瓷艺术品当作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更多现代陶瓷艺术品是基于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更具审美性和观赏性。
第二,现代瓷雕技艺更具注重个性化的发展,是瓷雕艺术家自身思想的随意发挥,将其思想的东西通过陶瓷品有效的展现出来。
由此可见,传统瓷雕技艺与现代瓷雕技艺是联系并区别着的,在以后的瓷雕技艺发展中,要大力传承传统好的瓷雕技艺,基于这种良好的根基,发展更具审美性,更能满足现代人审美的陶瓷作品。
二、现代陶艺的传承改进之路
为了创作更好的现代瓷雕艺术作品,现代的瓷雕艺术家是基于传统陶艺良好根据下,更好的发展技术和发挥艺术能力,来创作更好的现代陶瓷作品。在技术发展中,瓷雕艺术家合理利用窑炉火的必然性,尊重窑炉的偶然性,在掌握其气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窑炉的审美创造潜力,使黏土,釉料和窑炉火的运用传达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之美。
现代陶瓷艺术的创造是艺术与技术在现代艺术中融合与发展的典范。艺术家首先熟悉手工艺,然后通过陶瓷手工艺和材料操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将陶瓷手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演变为源自人性和艺术思想的自由行为。 现代瓷雕艺术不仅表明艺术是技术的最高形式,而且为实现作品的形式语言,思想能力和创作深度以此来开辟广阔的空间。
三、瓷雕技艺的创新之路
中国瓷雕技艺的现代创新之路经历了非常痛苦的过程,其在发展过程中,有些陶瓷作品是对西方陶瓷艺术的仿造和借鉴,但经过瓷雕艺术家的不断努力,最终创新的创作的产品大都是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作品。现代瓷雕技艺的创新之路是基于传承传统瓷雕技艺文化基础的,是将传统的较好的瓷雕制造工艺有效传承,再满足现代人个性化及独特审美的要求,将整个技术程序更好的创新,让创造出的产品既可以包含古代文化的层面,又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
瓷雕技艺的创新是未来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现代陶瓷作品,让中国的陶瓷艺术更好的在全世界内展现,让中国的瓷雕艺术家水平更高。基于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发展陶瓷作品制造工艺过程中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瓷雕制造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技术环节,同时需要一些良好的制造设备参与,良好的制造设备做基础,可以让陶瓷制造过程中更加精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瓷雕技艺的重视,硬件设施可以较快的得到满足。
第二,挖掘传统瓷雕技艺的优秀制造手法。传统瓷雕技艺发展过程中,很多制造手法是非常好的,对于这些良好的技艺过程,必须将其传承下来。这就需要重视传统的瓷雕老艺术家,尽量让其手法和思想得到有效的传承,同时将优秀的作品继承并收藏下来,也是对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铺垫。
第三,重视陶瓷艺术个性化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陶瓷艺术也是如此,从传统的以注重实用性为主,到以观赏性占主要层面。人们越来越多将陶瓷品作为艺术品加以收藏或者摆设,来增加环境的美感,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基于此,在瓷雕技艺的创新上,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审美性发展的方向,不断创作更多的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
四、总结
总之,陶瓷艺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将传统的具有特色的瓷雕技艺传承下来,并创新更好的更能满足现代人审美的现代瓷雕技艺,是发展和创新瓷雕技艺的重要思路。在以后的瓷雕技艺发展中,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瓷雕技艺,才能让创作的陶瓷品更好满足实用性和审美,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艺术品位。
参考文献
[1] 何笠农.传承与创新的当代陶瓷艺术[J].中国陶瓷,2012,(2):62-65.
[2] 卢涛.传承与创新的当代陶瓷艺术[J].环球市场,2020,(16):235.
[3] 苏跃进.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神州,2020,(15):46.
[4] 王贇.传承与创新的当代陶瓷艺术分析[J].戏剧之家,2017,0(2):
[5]冯韬,黄芳芳.浅谈陶瓷粉彩的发展与创新[J].陶瓷研究,2012,(4).47-48.
[6]李磊颖,安德宇.论珠山八友瓷绘艺术与文人画的渊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3).122-124.
[7]占昌赣,占翼.漫谈清代珐琅彩瓷、粉彩瓷的源流及其关系[J].景德镇陶瓷,2011,(4).I0168-I0169.
[8]喻惠庭.淺谈粉彩雪景山水创作的发展[J].景德镇陶瓷,2010,(4).后插160-后插161.
作者简介:
郑嘉华,男,1997年出生,福建德化人,就职于泉州市德化一碗清水陶瓷工艺有限公司,初级工艺美术师 研究方向:雕塑设计
(泉州市德化一碗清水陶瓷工艺有限公司)